明斯克航母
明克斯航母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是基輔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以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命名。蘇聯解體后,由俄羅斯繼承該艦。但由於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實力不足,於1993年退役。1995年底,明斯克號被韓國大宇集團買下,但後來於1998年8月被中信集團買進后,並被改建成軍事主題公園。
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
蘇聯隨展,始斷組織艦艇編隊各洋,洋區域防空需求斷增強。裝備固翼艦載,僅憑編隊艦艇裝備防空導彈無法為編隊提供區域防空,因此蘇聯迫切需要能夠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大型戰艦。20世紀70年代,隨著赫魯曉夫和朱可夫等人退出政治舞台,加之蘇聯經歷幾十年高速發展,工業實力大增,時任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提出了蘇聯海軍著名的第二戰略,即從戰爭一開始就摧毀北約國家海軍。由此,蘇聯要建設強大的水面艦艇編隊,以能夠保護水面艦艇和潛艇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此背景下,誕生了1143型重型載機巡洋艦,限於蘇聯的海軍政策,蘇聯海軍把1143型的任務定位為“航空反潛巡洋艦”。
始設計
定型雅克-38戰鬥機
1967年12月28日,蘇聯政府通過決議,同意國防部、航空工業部和造船工業部關於研製雅克-36М的建議,就修改第三艘反潛巡洋艦的技術方案向造船工業部提出戰術技術課題,涅瓦設計局負責於1968年完成1123型技術方案的修改工作。
1968年,1123型總設計師А·В·馬林尼奇開始主持設計可搭載雅克-36М的第三艘該型航母。根據造船總局的要求和海軍總司令部指示,其標準排水量應不超過15000噸。1968年2月提交了改進后反潛艦的若干初步設計方案。但在審查過程中,戈爾什科夫提出,該艦在具備搜潛、攻潛能力的同時,還應能對水面、地面目標實施航空突擊並參加登陸作戰。為此做出如下修改:艦載機總數增加到20至22架,加裝短程反艦導彈系統,增加8至10門30毫米艦炮,續航力增加一倍,改善艦員居住條件。由於在1123型技術方案的修改過程中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補充要求,國防部和造船工業部向政府提交了研製新型戰艦的聯合報告。
九種方案
明斯克號
方案確定
1143型航空母艦側視圖
1968年10月16日,海軍總司令部批准了1143型航空母艦的設計戰術技術課題。1969年1月25日,海軍總司令部批准了雅克-36М輕型艦載強擊機的戰術技術要求。1969年3-4月,代號為“矛隼/海東青(Кречет)”的1143型艦草圖設計通過造船工業部和海軍審議,排水量25000噸的第一方案作為基礎方案。但根據審議過程中收到的補充建議,對方案進行了修改,涅瓦設計局在極短時間內拿出了修改後的1143型技術方案,並於1969年底提交審批。1970年4月30日,海軍和造船工業部批准了修改後的1143型航空母艦技術方案,1970年7月21日,1143型首艦“基輔”號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
開工建造
明斯克號
1975年9月25日/30日,明斯克號下水,由於廢除了有關下水重量的限制,此時已經安裝了艦島。1978年2月19日,明斯克號結束了第2次海上試驗后正式懸掛蘇聯海軍旗,抵達塞瓦斯托波爾基地后,進行了各種試驗,包括海上補給裝置、船位保持裝置、導彈火炮及反潛武器、艦載機運用,接受了最後檢驗。
明斯克號
1991年蘇聯解體后,1143型航母均由俄羅斯接收,但是由於社會局勢動蕩、經濟狀況惡化,俄羅斯海軍缺乏軍費,無力承擔運行、維護費用。同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位於已經獨立的烏克蘭境內,俄羅斯沒有能夠對1143型進行維護的基地。因此,俄羅斯政府決定將部分該級艦提前退役,明斯克號1992年5月30日正式退役,此時明斯克號的服役期還沒到一半,1993年6月30日被拆除了武器裝備,次日降下了艦旗。
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
艦型
明斯克號
隱身
艦島外型
結構
1143型航空母艦布局圖
1143型航母仍然強調對核武器的防護能力,根據計算可以抵擋當量為30000噸的TNT、距離為2000米的空中核爆炸。在相鄰的4個艙室不包括機庫進水的情況下,可以保持不沉。當機庫所在的第五層甲板進水時,可保證相鄰的3個艙室不包括機庫進水的情況下軍艦不沉。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動力系統上基本上沿用了58型巡洋艦和1123型航空母艦的設計,並進行了改進。主要包括位於兩個獨立機艙的4台TV-12-1型蒸汽輪機,以及8台KVN-98/64型增壓鍋爐。每兩台鍋爐驅動一台蒸汽輪機,構成4軸4槳推進。其中“基輔”號的動力系統總功率為18-20萬馬力,經濟航速為14.2節,作戰經濟航速為18.3節,在試航中最高航速曾經達到32.5節。
配置
SS-N-12反艦導彈
艦載機
卡-27直升機
明斯克號航母雖然搭載了垂直起降飛機,但實際上載機量較低,無法像美國航母艦載機連隊那樣採用混成編製,只能根據任務需要來確定艦載機的編成,如果執行支援登陸作戰任務,就搭載20架雅克-38和2架卡-25B(電子戰超視距引導型);如果執行反潛戰任務,就搭載20架卡-25A(反潛型)和2架卡-25B,這種專業化的艦載機編成,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化海戰中,缺乏靈活性。
艦體參數 | ||
艦長 | 273.1米 | |
艦寬 | 49.2米 | |
吃水線長 | 249.5米 | |
吃水線寬 | 32.7米 | |
吃水深度 | 21.6米(型深) 11.05米(最大) 8.95-10米(平均,包括螺旋槳) 最大高度61.1米 | |
排水量 | 30500-36000噸(標準) 41300-43500噸(滿載) | |
飛行甲板 | 長195米,寬20.7米 | |
航速 | 32節(最高) | |
續航力 | 13000海里/18節 | |
艦員編製 | 1200(未搭載航空人員),1700 | |
傳動 | 四軸雙舵 | |
動力系統 | 4台TV-12-1蒸汽輪機 8台KVN-98/64增壓鍋爐,功率20萬軸馬力 |
艦電武裝 | ||
艦載機 | 載機共33架 12架雅克-38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 19架卡-25A或卡-27直升機 2架卡-25B直升機 | |
武器裝備 | 4座雙聯裝SS-N-12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2座雙聯裝SA-N-3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2座雙聯裝SA-N-4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2座雙聯裝AK726型76.2毫米艦炮 8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艦炮 2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2座12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1座雙聯裝FRAS-1反潛導彈發射裝置 | |
雷達 | “頂帆”對空搜索雷達 “頂舵”對空/對海警戒雷達 “陷阱門”制導雷達 “頭燈C”制導雷達 “汽槍群”制導雷達 “十字劍”制導雷達 “梟鳴”和“低音帳蓬”炮瞄雷達 | |
聲吶 | “獵戶座”聲吶 | |
綜合系統 | 電子戰綜合系統 通信裝置 戰鬥情報指揮系統 艦載機自動導航台 自動艦載機戰鬥指揮台 艦機雷達情報交換台 反艦導彈衛星導航裝置 |
明斯克號1979年
1979年2月24日,明斯克號與2艘大型反潛艦及1艘油輪,從塞瓦斯托波爾繞非洲大陸遠航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途中對安哥拉的盧安達、莫三比克的馬努塔、模里西斯的路易港和葉門進行了訪問,還在亞丁灣近海舉行了戰術演習。遠航中,飛機在熱帶環境條件下遇到了動力裝置功率銳減、留空時間縮短的問題。後來採用短距滑跑起飛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短距滑跑起飛方式後來也被推廣開來。之後前往地中海和“基輔”號舉行了聯合訓練。
1979年7月,明斯克號結束了總航程達13261海里的航行任務,進入沿岸基地修理。
1982年,明斯克號前往越南金蘭灣基地執行作戰任務,12月,在執勤過程中訪問了印度的孟買港。
1986年7月,明斯克號率領一支艦艇編隊訪問朝鮮,參加紀念《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締結25周年紀念活動。
“明斯克”號
1143型航空母艦無愧於載機巡洋艦的稱呼,但是有愧於航母的稱呼,因此隨著對於軍事方面描述的越來越精確,也很少再使用航母來稱呼蘇聯類似這樣的大型載機艦。而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擁有這樣一種戰鬥力冠絕全球的巡洋艦,為他們的全球爭霸創造了良好的威懾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