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寫西讀

2006年陸灝所著書籍

《東寫西讀》是陸灝創作的隨筆集,2006年首次出版。《東寫西讀》是陸灝的一本讀書隨筆集,號稱“近年雜覽閑讀所寫的讀書筆記”。全書共22篇,前12篇是讀中國書的札記,后10篇是關於西書的札記。

內容簡介


作者視野廣闊,所讀從中國學者錢鍾書到西方哲人羅素,從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到偵探經典《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所關注的問題大者有梁山英雄的“不好漢”,小者則有關袁枚的鬍子。全書篇幅不大,但識見精到,字裡行間時時透露出讓人興奮的新見解。如揭示梁山好漢的排名“就是按階級和貴賤來劃分的”,又如以《劇院》中的文字來論證毛姆的同性戀情結。全書文字短小精悍,雋永典雅。

作品目錄


讀《容安館札記》的札記午後夢苕庵圈椅上的旅行家
三國》識小在春風裡散步羅素別傳
梁山不好漢舉人算得了什麼狄更斯奧斯丁的周末
與寫字有關的瞎三話四邵洵美二三事,聽來的毛姆這傢伙
呂叔湘那樣讀五代史我不是福爾摩斯迷花花公子與鄰家女孩
牛郎織女與袁枚的鬍子箋注十二怒漢
王太守八寶豆腐及其他倖存後記 
毛西河軼事奇異的閱讀

作品鑒賞


陸灝的選材和加工技術堪稱一流。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故事,被揉團拉扯幾下,一眉一目、一手一腳地就出了模樣。舉個例子,《箋注》一文中有一則文章《一樹梨花壓海棠》,寫了很小的一件事,考證“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出處。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出自蘇東坡,但陸灝考證的過程,讀來卻饒有趣味。
起因是納博科夫的《洛麗塔》。陸灝說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調調,這種書讀了不舒服。他用朋友吳勞的話為這類書定了性:每個老頭心中都有一個洛麗塔。根據小說《洛麗塔》改編的電影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陸灝對這個譯名很是佩服,由此開始了對這句詩出處的考證。袁枚70歲寫的《不染須》里,有這句詩;劉廷璣在《在園雜誌》中,記過這麼一段話;最後,在蘇東坡那裡找到了一半答案。蘇東坡的朋友張先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女孩為妾,得意地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東坡作詩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裝。鴛鴦被裡成雙對,一樹梨花壓海棠。”這詩出自哪本典籍,沒有找到。
其文最妙的是結尾。楊振寧偕新婚妻子到北京,當年西南聯大的同學許淵沖楊氏夫婦吃飯,讓學生在飯桌上讀這首詩,一面還詳為解釋,楊聽了哈哈大笑。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用作《洛麗塔》的譯名,早有耳聞,但認為很值得商榷。此譯斯文是斯文了,雅緻是雅緻了,文化上的誤讀也隨之而來。雖說故事是那樣的故事,但詩中體現的士大夫風流自賞的文化格調,與小說所表達的還是大相徑庭。過於調侃把玩,而沉重壓抑少了。正如學者王怡說的:“一句淡淡的東方雅詞,足以讓莎士比亞變成一段紅樓夢。”
陸灝之意不在中西文化的對比,而在圍繞一句詩展開的中西古今的一連串故事。陸灝的故事講得極好,而且是只講故事,不談道理。

作者簡介


陸灝,筆名安迪、柳葉,上海人。《文匯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