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北路聚會所
烏魯木齊北路聚會所
烏魯木齊北路聚會所位於烏魯木齊北路25號,美國學院派哥特式風格,十字形平面,立面與基督教景靈堂相似,層高9.48米,平面布局與屋頂坡度以及正、側立面的尖券窗表現為美國學院派哥特式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人文價值。新恩堂,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單。
新恩堂位於萬航渡路以南烏魯木齊北路轉角上,房屋建於1939年,由泰基工程公司建造,主體一層,在主教堂內的東側有局部二層。
該建築分為東西兩個教堂,位於西側的教堂為東西向的主教堂,位於東側的小教堂為南北向的。
東西兩個教堂建築為二坡落水屋面,屋面為粘土青平瓦。為30度以上屋面,瓦片背面採用銅絲與掛瓦條連接,屋面凡水為白鐵皮踏步凡水,東西兩個教堂屋面無煙囪,東側的房屋的東南角教堂廚房處有一個煙囪,預製混凝土山牆壓頂,東西兩座教堂之間的連接房屋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面,在東南側的輔助用房和西側教堂的入口也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面,有清水磚砌女兒牆。鋼筋混凝土平屋面採用卷材防水層。
建築外立面為青磚清水牆建築,建築四周外牆的窗套和西側大教堂的窗間鼻樑筋以及在東西兩個教堂之間的入口門套為水泥斬假石,但現在由於風化斬假石的紋理已經不太清晰了。建築的外牆勒腳為水泥粉刷勒腳。東、西教堂及輔助用房的外牆窗均為鋼窗,西主教堂的西入口和兩個教堂之間的中部主入口為柳安玻璃木門,內木門為柳安木門。室內牆面均為黃砂紙巾粉刷,刷白色乳膠漆。在房屋東南側的廚房內為白色瓷磚滿貼。主教堂內的踢腳線為木踢腳線,兩個入口處的踢腳線為磨石子踢腳線,在輔助用房等鋪設木地板的房間內為木踢腳線。
教堂內大廳採用600×600玻化磚滿貼,西主教堂一層室內均為木台度板。教堂西入口地坪為方格磨石子地坪。在教堂西入口的南北兩側有鋼筋混凝土小樓梯通往二層,小樓梯為水泥面層,刷紅色地坪油漆。二層地坪也為水泥面層,刷紅色地坪油漆。兩個教堂之間主入口的地坪為彩色方格磨石子地坪,磨石子部分包括西教堂的走道。東教堂只有一層,教堂內大廳採用600×600玻化磚滿貼,邊上為廚房,廚房採用防滑地磚。再向南為會議室、教室等輔助用房,房間內地坪為新做的木地板。東西兩個教堂房屋為磚木結構房屋,主體教堂的屋面承重結構為山牆和方木屋架木桁條屋面。輔助用房等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面的磚混結構房屋。
上海公共禮拜堂
(1939年-1951年)
始建於1939年12月,是內地會英國傳教士的專用教堂。
俗稱“萬國教會”,正式名稱“上海公共禮拜堂”
烏魯木齊北路聚會所
(1951年-1962年)
1951年內地會撤出傳教士。
改為烏魯木齊北路聚會所,由楊紹唐牧師等負責,為國語禮拜堂。
1958年聯合禮拜,該所屬長寧區。
1960年區劃變動,該所屬靜安區。
新恩堂
(1962年-1966年)(1989年-)
1962年命名為新恩堂。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關閉。
懷恩堂分堂
1989年3月,房屋全部歸還,作為懷恩堂分堂,著手重修,保持該堂原有格調。
新恩堂
2005年,新恩堂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保護類別為三類。
新恩堂的擴聲系統中採用PEAVEY的SSE專用教堂擴聲系列,解決教堂獨特建築中的混響、延時等難題,專業的素質使效果得到保證!
由靜安區基督教兩會負責日常管理。
從唱詩到證道全用粵語,開班教信徒講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