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療

利用化學藥物殺死乳腺腫瘤細胞

現代醫學認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當然在癌症的早期只是在某一確定的部位出現局限性的癌巢,進一步發展可以波及到全身而成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中的外科療法、放射治療方法都是一種強有力的局部治療方法,如果進行全身性治療的話,化學治療方法雖然有著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但是在乳腺癌的治療及延長病人的生命方面還是療效很好的。化療是乳腺癌全身性治療的最佳治療方法。化療指的是運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手術和放療殺傷特定部位的癌細胞,而化療對人體全身起作用。化療可以消滅已擴散到全身各部位的癌細胞。

簡介


乳腺癌化療
乳腺癌化療
目前,大約有90多種化療藥物被用於癌症治療。這些化療藥物在化學成分、使用方法、治療某種癌症的療效和副作用上都各不相同。
適宜病人
1.首先明確一點概念,70歲以上者不化療。這是因為化療可以延長壽命10年左右。而70歲的老人,期望壽命也就是80歲左右,化療並不能延長其壽命,所以就不用化療了。這個理念不僅僅限於乳腺癌,對於胃癌、大腸癌等也是一樣的。2.導管內乳腺癌不需要化療。導管內癌就是指癌症長在乳管內,沒有向管外生長,一般沒有淋巴腺或者血行轉移,所以不需要化療。3.乳腺癌早期癌症不需要化療。乳腺癌腫塊小於2cm,沒有淋巴腺轉移,ER+,PR+,CERBB2-,乳腺癌病理分級I,這樣的病人可以不化療。
方案選擇
乳腺癌化療
乳腺癌化療
乳腺癌化療方案如何選擇對乳腺癌病人的治療取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乳腺癌化療在目前是乳腺癌治療一種輔助手段,但是有選擇的。1.早期乳腺癌以放療及保乳術兩種局部治療為主,乳腺癌化療作為全身性治療方式多用在乳腺癌已有部位轉移中期(或Ⅱ期)以上,有一定的效果,乳腺癌化療的本質是對於增殖較快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在大量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增殖快速的人體正常細胞,所以不可避免會引起胃腸道、脫髮等副作用,目前乳腺癌化療的研究熱點一是實施個性化治療提高療效,二是通過中藥等輔助療法減輕毒性。2.乳腺癌術后應用化療大量的臨床試驗證實化療能明顯提高乳腺癌病人術后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特別是受體陰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輔助治療之一。從20世紀70年代后,對一些局部晚期乳腺癌手術切除困難者,先採用全身化療為第一步治療,化療后腫瘤縮小手術易於切除,一些原不可切除的經化療后變為可切除,手術後繼續完成全程化療,逐漸形成了誘導化療(新輔助化療)、局部治療(手術切除或放療)、鞏固化療的"三明治"療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誘導化療(新輔助化療)取得的顯著效果,鼓舞人們將其擴展應用於可手術的乳腺癌,旨在使腫瘤縮小增加保乳治療的機會。如發生毒副反應,可對證服用中藥來幫助患者完成化療。化療準備1.術前新輔助化療患者在穿刺活檢確診后要儘快開始化療;術后輔助化療在手術恢復后(傷口癒合,一般術后1月內)開始化療;2.乳腺癌化療前必須要測患者的身高、體重,以計算體表面積,決定化療劑量;3.乳腺癌化療前一般建議行大靜脈穿刺建立長期的靜脈通道,以減少藥物滲漏損傷組織;4.術前新輔助化療的患者需要在化療前行哨兵淋巴結活檢,以明確腋窩分期;5.化療前患者血象、心肝腎等功能檢查正常,或由醫生評估能否進行化療。化療藥物1.乳腺癌常用的化療藥物是:蒽環類(A,如表柔比星EPI,比柔比星THP等),紫杉類(T,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環磷醯胺(C),氟尿嘧啶(F)等;2.一般選擇聯合方案如:AT、CAF、TAC、TC、AC—T等,一般為3周方案,或兩周方案;3.一個周期的化療一般輸液3-4天,化療葯一般在第一、第二天用,其餘每天的輸液為減輕化療反應和增強療效的藥物,患者應該知道哪一瓶是化療葯並注意藥物反應;副反應處理1.骨髓抑制這是乳腺癌化療最常見和容易出問題的一個副作用,幾乎每個患者都會出現骨髓抑制而白細胞下降,一般規律是化療后第3-5天白細胞開始下降,7-10天為極期,之後逐漸回升。此時如處理不當將出現感染等嚴重併發症。我們一般在第4、7、10天查血常規,在第5-8天使用升白葯(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大多數患者都需要皮下注射升白葯度過化療極期。每個人的規律不同,應記住自己骨髓抑制的變化規律。患者化療后如有發熱或特別乏力,應立即查血象並找醫生及時處理;2.過敏反應紫杉類藥物少數人可能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因此必須進行預處理。也就是在輸紫杉醇(一般是化療第二日)前12小時分兩次服用地塞米松片,患者切記!僅脂質體紫杉醇由於藥物改良不需要口服地塞米松片;3.其他副反應常見的有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周圍神經損傷、轉氨酶升高、骨疼等,均為暫時性。脫髮幾乎每個人都會出現,使患者苦惱,但也為暫時性,半年後都會長出新發,有的甚至比以前的還好,因此不必擔心。注意事項1.化療期間注意加強營養,以容易吸收、蛋白維生素充足為主,並多進食一些生血的食物如豬肝、骨頭湯等;2.可進食一些生血保健品如阿膠、紅棗等,也可口服利血生維生素B4等;3.化療期間由於抵抗力下降特別要注意預防感冒等,要加強保暖,在化療第2-12天帶口罩;4.大靜脈護理是比較麻煩的事,尤其是大多數患者化療間期都在家裡。一般每周靜脈插管需要用肝素稀釋液沖管1-2次,以防止堵塞,傷口處可每周換藥(換膜)一次,應在護士處了解護理情況,外地病人可在當地社區醫院沖管換膜。

需化療的情況


1、尚未發生遠處轉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前進行的全身性細胞毒性藥物治療的新輔助化療。乳腺癌化療首先可以使腫瘤和局部轉移淋巴結縮小;其次能使本來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獲得手術機會;再次,可以使本來不能做保乳手術的患者獲得保乳機會;最後還能通過觀察腫瘤或淋巴結對於治療的反應,判斷其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並且可以指導術后輔助化療。
2、為了減少患者術后的複發幾率,可以採用輔助化療。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滿足下面五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考慮不做化療:第一,患者的病灶小於1厘米;第二,患者的病理分級為Ⅰ級;第三,腋下淋巴結未轉移;第四,雌激素、孕激素受體為陽性;第五,年齡在39歲以下。一般說來,手術后需要做6次乳腺癌化療。同時,如果要進行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最好在化療結束后再開始。
3、乳腺癌化療對絕經前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意義重大。對於絕經期后的乳腺癌患者,如果雌激素、孕激素受體陽性,就應首先考慮內分泌治療,但是如果在1個月後,內分泌治療效果依然不好,可以轉用化療。另外,如果這部分患者,沒有出現腋下淋巴結轉移,且病灶相對較大,還是應該首先選用化療。

化療目的


以手術為主,配合化療、放療、內分泌療法、免疫療法及中醫藥療法的綜合治療措施,是目前治療乳腺癌高效低毒的優化方案。臨床上應根據其臨床分期、組織學分類、證候類型及患者的個體情況,合理地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進行綜合治療。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療中, 除了0期和部分Ⅰ期的患者以外,幾乎各期患者都需要進行化療。手術后治療的目的為減少遠處播散,小的手術與放射綜合常可取得良好療效和較佳生活質量,但更要以全身化療作為保駕。目前,先期化療(primary chemotherapy)很受重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趨向。Ⅳ期是指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原則上應以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為主。

問題及展望


隨著近年來新葯的出現以及化療地位的加強,乳腺癌的治癒率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化療有它本身的缺點,主要是副作用過大,患者難以接受。另外,對晚期病人而言,它和內分泌治療一樣,也存在著緩解期過短的缺點. 由於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化療的盲目性減少了,可預見性有了提高,國內已有多家醫院開展了原代乳癌體外葯敏實驗,並用它指導化療,取得了較好效果. 未來化療將主要朝著高有效性及高選擇性的方向發展.

新輔助化療


一、新輔助化療的提出:1982年Frei提出早期輔助化療的概念,對於手術治療的腫瘤病人應儘早應用輔助化療,在腫瘤診斷明確后即予以化療,即術前化療,然後再行手術治療,目前已稱其為新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已是目前世界上乳癌治療的一種新趨勢。
二、新輔助化療的優點:
1、有助於了解腫瘤對化療的敏感程度,為進一步化療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2、有可能防止耐葯細胞株的形成;
3、能使腫瘤縮小,便於手術,降低分期,使更多的病例能採用保留乳房的手術;
4、能防止新轉移灶的形成和刺激免疫活性等。
5、新輔助化療能幫助患者消滅潛在的亞臨床病灶,也為局部晚期患者創造了手術條件。
6、提供了一次明確的體內藥物實驗,為術后化療提供了依據。
三、術前化療的注意事項:
1、手術前隨便應用幾周低劑量化療,既未設計統一方案,也不做近遠期療效觀察,這種做法既無助於治療水平的提高,還有礙於術后系統治療的開展。
2、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儘可能正規、系統地進行術前化療,並做好療效觀察。
四、乳腺癌手術后的輔助化療
1、乳腺癌手術后輔助化療和內分泌治療的關係:
對預后指標好,激素受體陽性的腫瘤病人給予TAM治療;
對有腋下淋巴結的轉移及其他預后指標也差的病人,不論其激素受體陽性或陰性,都應給予輔助化療。
與化療情況相反,內分泌治療的主要受益者是絕經后的病人。
2、輔助化療的原因:乳腺癌血行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全身化療可控制血行轉移,無疑是提高乳腺癌遠期療效的合理性措施。此外,乳腺癌血行轉移常在早期即可發生,推斷乳腺癌在臨床確診時間50%-60%已經發生了血行轉移,以微小癌灶隱藏於體內,故應將乳腺癌視為全身性疾病以加強全身治療如全身化療。
3、輔助化療的個體化:
乳腺癌的個體化治療,是根據:
1)、病人的個體身體狀況:體質,年齡,月經,妊娠或哺育,伴隨疾病或各臟腑和系統功能,尤其是免疫和骨髓功能狀況等
2)、疾病情況:病理類型,病期,發展趨勢等
4、輔助化療的應用原則:
有計劃、合理、有效地應用現有的各種治療和康復手段及研究成果。
注意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對各種治療的反應進行合理調整。
使治療更安全、有效,以期較大幅度地提高治癒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融會貫通,優勢互補。

注意事項


1、化療期間由於抵抗力下降特別要注意預防感冒等,要加強保暖,在化療第2-12天帶口罩。
2、化療期間注意加強營養,以容易吸收、蛋白維生素充足為主,並多進食一些生血的食物如豬肝、骨頭湯等。
3、可進食一些生血保健品如阿膠、紅棗等。

放化療後遺症


首先,乳腺癌放療會產生早期局部不良反應,放射治療2-3周內會出現局部皮膚髮紅及疼痛,可擴散到照射野意外,常在1-2周后緩解,晚期則會產生一系列併發癥狀,如皮膚變硬等。
治療6-7周后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導致做手術的上肢持續性水腫。另外乳腺癌放療常見副作用為疲勞,尤其是最後的幾周和治療后,特容易疲勞。因此在這一段時間內應注意多休息。
其次,乳腺癌放療治療區域皮膚會出現發紅、乾燥、刺痛、發癢等,隨著治療的進行,皮膚會變得潮濕、起泡,因此在治療時應將放療部位儘可能暴露在空氣中,這樣有利於皮膚恢復,或者穿寬鬆的全棉衣物,因為衣物會摩擦和刺激皮膚。
同時應注意皮膚保護,在放療治療區域皮膚僅用除臭劑、肥皂、雪花膏等。放療的皮膚反應時暫時的,一旦治療結束后就會癒合,但是皮膚顏色可能會發生永久性變化,如色素沉著。
最後,乳腺癌放療還可引起心肌損傷,發生冠心病,或引起肋軟骨炎,導致自發性骨折、關節僵硬肺纖維化等,另外大多數患者放療后乳房外觀、感覺與放療一樣,但少數人,乳房可能變硬、變大、變小,或者皮膚變得更敏感或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