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宗植

閔宗植

閔宗植,男,朝鮮京畿道驪州人,是一名官員。

早年生涯


閔宗植(朝鮮語:???,1861年—1917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義兵運動領袖之一。字允朝,號退樵子,本貫驪興閔氏,咸豐十一年辛酉(1861年,朝鮮哲宗十二年)三月初四日出生於朝鮮京畿道驪州。他出身名門望族,是朝鮮肅宗時名臣、仁顯王后之父閔維重的8世孫,而其家族中又出了朝鮮高宗的王妃——閔妃(明成皇后),因此更是門第顯赫。他的父親閔泳商官至判書,閔宗植本人也在光緒八年(1882年,朝鮮高宗十九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別試文科丙科及第。自此以後藉助家族勢力,在朝中平步青雲,歷任吏曹參議、弘文館副提學、奎章閣直提學等要職,官至吏曹參判。但是,在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八月發生了“乙未事變”,閔氏家族的中心人物閔妃被日本人暗殺,閔宗植也失去官位,流落到忠清道定山(今屬青陽郡)鄉間,過著隱居生活。

丙午舉義


光武九年(1905年)11月,日本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乙巳條約》,使韓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閔宗植聞之十分憤慨,試圖上疏反對,在日本人的阻撓下失敗。此時曾在丙申年(1896年)領導義兵運動的士紳李楔、金福漢等人圖謀再度發動起義,並認為閔宗植身為參判,又是高官閔泳商之子,享有較高名望,因此李楔修書一封,勸閔宗植“趁速起事”,並願意推舉他為首領(也有一說是閔宗植“受帝(高宗)密敕”),閔宗植乃於光武十年(1906年)春“散家財,募士購械”,與儒生安炳瓚、朴昌魯等同志密謀舉義。
光武十年(1906年)3月17日,倡義大將閔宗植率340多名義兵在忠清南道合川襲擊日本軍警,由於裝備不足,義兵戰敗,安炳瓚以下40餘人被俘,閔宗植逃走。他在躲避期間重整實力,繼續聯絡號召官民起義,於5月14日在藍浦郡起義,並得到藍浦郡守和保寧郡守的武器、人馬和資金的支援。5月19日,閔宗植襲擊並佔領了忠清南道重鎮洪州城,忠清南道觀察使金嘉鎮報告說:“義兵三百餘名現今於洪州城中屯聚,派送巡檢被銃受傷,該徒情形逐日猖獗”。閔宗植的義兵隊伍擴大到1000餘人,“分門列守,聲勢甚盛”。

洪州戰敗


日本警察和憲兵在圍攻洪州城的同時,又向韓國統監府救兵。於是統監伊藤博文下令出動日軍2個步兵中隊、半個騎兵小隊的兵力及150名韓國政府軍前往洪州鎮壓。光武十年(1906年)5月30日,日軍包圍洪州,由於實力懸殊,義兵戰敗。6月1日凌晨,洪州失守,義兵戰死300餘人,被俘145人,閔宗植率余部約100人逃走。洪州戰役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卻揭開了義兵與日軍展開正面攻防作戰的序幕,所以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此後,閔宗植在禮山的妻舅、前參判李南珪家隱居,並仍在策劃舉義。光武十年(1906年)11月20日,閔宗植被忠清南道觀察使金嘉鎮所擒獲,押送漢城(今首爾),進行審判,他在受審時“面不改色,辭氣益嚴”。他這樣闡述舉義動機:
“噫!彼日本自丙子通商以後,有甲申十月之變,又有甲午六月之變,至於乙未八月弒我國母,乃於乙巳十月,締結我政府大臣,恐脅我君父,勒成五條約,占奪我國權,奴隸我生靈。矣身(意為“我”)忠憤所激,不自含忍,將欲討滅日人,殲厥五賊,復我國權,救我生靈,奠安宗社,計圖君臣上下,共享太平……”
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3日,閔宗植被判處絞刑,次日又減為終身流放珍島,同年11月獲得特赦,歸隱鄉間。大正六年(1917年,朝鮮純宗十年)8月13日去世。1962年被大韓民國政府追敘建國勳章大總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