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廈道

台廈道

台廈道為1684年至1727年清朝管轄台灣的行政區名稱、最高地方政府官署、或實際地方統治者官職簡稱,1727年之後台廈道分出台灣道,最大差別是台灣與福建廈門地區分治而管轄,道署衙門也從廈門移至台南。在行政區劃或官署名稱方面,台廈道所屬區劃之道,為清朝特殊行政區劃,行政區域地位介於省與府之間。而台灣清治時期這段時間,台廈道正屬福建省所管轄,地位位階 低於福建省,但高於如: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的建制,後來改名為福建省台灣道。台廈道與台灣府管轄區域長期間多所重疊。

目錄

正文


清代朝廷《聖祖實錄》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復置興泉道,領興化、泉州二府。清代開始,廈門島隸屬福建興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台自泉州移駐廈門。 《世宗實錄》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興泉道道治於泉州府屬廈門廳。《世宗實錄》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泉州府屬永春縣為永春州來道屬,改道名為興泉永道,至清末,興泉永道領府二一州:興化、泉州、永春州,直隸州一:永春州。
台灣道直至1887年升格為台灣省,然仍保留該官署。不過因為布政、監察、軍事、納稅等體系仍與福建有相當密切的行政體系關係,也同受閩浙總督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