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麻寧的結果 展開
- 城覓公司內容和市場副總裁
- 中國民用航空山西分局團委書記
麻寧
城覓公司內容和市場副總裁
麻寧,1985年出生於河南鶴壁,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以第一名的成績本科畢業后,麻寧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攻讀傳播學碩士。
1985年的人間四月天出生於河南鶴壁。
2003——2007年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播音主持藝術專業。
麻寧(右2)
高中時擔任校學生會的部長和班裡的宣傳委員。大學時曾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團總支副書記、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燕之聲”廣播台副台長,深研院院報《南國燕園》編輯,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彼岸話劇社、MovieKids電影協會主力成員。
2009年7月,麻寧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畢業,進入北京廣播電台工作,任職交通廣播記者。
2010年3月,在王利芬老師創辦的“優米網”網路電視平台中任《在路上》欄目節目主持人,並於2010年3月18日起,開始主持節目。任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記者。
2014年8月19日,髮長微博宣布自己離開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加盟城覓。
以聯合創始人的新身份正式加入城覓團隊,出任公司內容和市場副總裁。
她是“南燕之聲”廣播台知性幹練的“女主播”。
她是北大深研院所有大中型晚會上優雅端莊的總主持。
她是團總支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副書記。
她是《南國燕園》組稿神速、保質保量的“快槍手”。
麻寧
初識麻寧的人總會為她清瘦纖弱的外表所“蒙蔽”,認為她是時時處處需要照顧的弱女子。其實,多年的學生幹部生涯和獨立幹練的個性,賦予了她驚人的執行力和領導力,使她在擔任團總支副書記期間,在老師和同學中上傳下達,出色完成了許多團的工作。如在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期間策劃開展的社團文化節系列活動、“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開放日活動”中,團總支的各項工作都深受好評。特別是在和深圳外國語中學學生幹部的交流活動中,麻寧以一場內容新穎、表現形式多樣的講座,使深圳外國語中學的學生骨幹們受益良多,引來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在北大2年裡優異的學生幹部工作表現,使麻寧先後被評為“北京大學優秀學生幹部”、“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
作為北大學子和未來的新聞人,麻寧始終沒有忘記,關注社會、關懷民生是自己應有的責任。2008年暑假,她主動報名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生暑期志願服務團,赴雲南大理進行志願服務。在大理的近2個月里,麻寧擔任了大理電視台台長助理,在欄目改版、節目策劃、頻道包裝、人才培養方面給予大理電視台很多幫助。她牽頭策劃並製作的紀錄片《大理採風——巍山火把節》還獲得了“雲南省城市電視協會異地採訪評比第2名”,這是大理電視台近10年來,在該賽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績。離開大理前,麻寧把對大理電視台未來發展的建議寫成了調研報告,並撰寫了大量介紹大理、雲南風物的文章。因為她在志願服務中的出色表現,2008年11月,麻寧被北京大學授予“北京大學2008年暑期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2008年秋,麻寧又通過“中國未來領導精英”(CFL)項目選拔,赴美國進行為期15天的學術交流和文化訪問。CFL項目的經歷讓麻寧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她說:“新時期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傳媒人,沒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跨文化的思維方式是不行的。CFL項目補齊了我的這些短板。”
積極參加各項實踐活動之餘,麻寧沒有忘記對自身的充實與完善。她堅持大量閱讀,筆耕不輟,研究生期間在《讀者》《女友》等著名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並完成長篇小說一部。她的作品還分別獲得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記憶中的深谷繁花”徵文比賽、“雙城記”徵文比賽第2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一二?九”朗誦大賽最佳原創獎等。
2003年獲“中華杯”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初賽作品:《關於薛寶釵落選才人之我見》。
麻寧
2005年獲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第四屆辯論賽季軍暨單場“最佳辯手”。
2006年獲北京市“我們這一代”徵文比賽散文組一、二、三等獎。
並於06年參加“紅樓夢中人”演員選拔活動。參賽角色:林黛玉。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記憶中的深谷繁花”徵文比賽、“雙城記”徵文比賽第2名。
牽頭策劃並製作的紀錄片《大理採風——巍山火把節》還獲得了“雲南省城市電視協會異地採訪評比第2名”。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一二九”朗誦大賽最佳原創獎等。
出版文集《教室朝南 沒有風箏》(2004年5月)《年華恍然》。
歷年在《萌芽》雜誌發表主要作品情況:《感謝<萌芽>,感謝“新概念”》2004年1月。
麻寧
《錦瑟年華》瑤琴卷(女版小說)的主要作者之一。
麻寧的文字,清靈而柔婉,像水一樣淡然恬美,也如薔薇,淡而不俗,花蕊小但是不能擋住它的芬芳。她的作品常常融瑰麗的想象與平靜的敘事於一體,被讀者稱之為“指尖的溫暖”。她善於描寫和刻畫校園情懷和都市情感,其散文靈動跳脫,以細膩溫馨、真切感人見長。小說創作不落窠臼,能將創作觸角延伸至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想象豐富,敘事富於色彩感和畫面感。
《陪你一起直播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