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11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詞條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1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1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在本條目中,“熱帶氣旋”章節列出所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則列出沒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氣壓,但不包括熱帶擾動)。本文中或許涉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熱帶擾動發出的編號(9xW)及評級,自2011年6月1日起,以往的評級POOR、FAIR及GOOD會改為LOW、MEDIUM及HIGH,因此6月1日之前的熱帶擾動採用前者,之後則採用後者。
香港天文台台長李本瀅在2011年1月15日的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拉尼娜現象會在第一季持續,可能令今年吹向香港的熱帶氣旋數目,增至6個以上,強度亦會增加,但詳細情況要等3月份,搜集進一步資料才能確定。”
天文台台長李本瀅表示,如拉尼娜現象影響持續,預計香港最快在5月受熱帶氣旋吹襲。李本瀅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襲港的熱帶氣旋強度可能增加,但他們暫未能預測熱帶氣旋的數目,要待完成收集數據,才能作出預測。他指出,熱帶氣旋接近香港時,路徑轉變可以很大,所以預測時有一定挑戰。因此有討論區根據數學推算認為,本年將懸掛自1999年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
其後,天文台於2011年3月23日發布全年展望時提及本年將有6-9個熱帶風旋進入香港500公里內,不過隨後更改至5-7個。
菲律賓當地氣象部門預計,在2011年的颱風季,將有21個較強的風暴進入其警告範圍,遠超上年度的十一個。一名當地天氣主任解釋是因為拉尼娜現象導致颱風數目增加。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 | |
---|---|
首個風暴 形成日期 | 4月1日 (熱帶低氣壓01W) |
末個風暴 形成日期 | 12月19日 (強熱帶風暴天鷹) |
最強風暴 | 超強颱風桑達 - 920hpa,205km/h(105 kt)(10分鐘平均風力) |
熱帶低氣壓 總數 | 15 |
熱帶風暴 總數 | 8 |
強熱帶風暴 總數 | 5 |
颱風 總數 | 2 |
強颱風 總數 | 3 |
總數 | 5 |
死亡人數 | 1774人 |
損失總數 | 36.92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
除特別註明外,此條目或章節的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註:本年度首個風暴艾利於5月7日被命名,以下描述各風暴的發展過程、強度、活動日期和熱帶氣旋衛星雲圖與路徑圖。
熱帶風暴艾利(Aere)
PAGASA:Bebeng
主條目 颱風艾利
時間:(2011年5月6日-5月12日)
強度:75 km/h (45 mph) (十分鐘), 992hPa(百帕)
5月5日日本氣象廳升格一個低壓區為熱帶低氣壓,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TCFA。
熱帶風暴艾利
5月7日下午3時獲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艾利並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下午4時香港天文台亦將其升格。
此外,5月7日其路徑比各氣象部門預期偏西,風暴亦同時正在增強。
5月8日早上,此風暴已達到風速每小時85公里,並且正在接近沿岸,但同時風暴移動速度緩慢。接近中午時份,此風暴登陸菲律賓南部,極快出海。下午行有效重整,強度稍微減弱后回穩。同日中央氣象局表示,艾利可能自台灣東部掠過,但需等待其通過呂宋島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
5月9日5時30分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5月10日由於中央氣象局預測颱風未來路徑將偏向東方,影響台灣機率小,中央氣象局於17時30分解除颱風警報。同日,艾利開始移動時速加快。
5月12日中午過後(UTC+9)艾利轉化為溫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當日為艾利發出最後警告。
超強颱風桑達(Songda)
PAGASA:Chedeng
主條目 颱風桑達
時間:(2011年5月20日-5月29日)
強度:205 km/h (120 mph) (十分鐘), 920hPa(百帕)
5月1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告。
超強颱風桑達
5月22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命名為桑達並升格為熱帶風暴,風暴則繼續向西移動。台灣中央氣象局亦升格之為輕度颱風;同日晚上,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24日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1級颱風。
5月25日上午八時再獲該中心升格為3級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升格為中度颱風。同日下午四時,香港天文台升格之為強颱風,隨後桑達威力繼續增強。
5月26日上午八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升格之為強烈颱風,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升格之為超級颱風,為今年太平洋颱風季首個五級颱風,桑達其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抵日本南部海域,強度有所減弱。
5月28日2時30分,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中度颱風。
5月29日0時該局再將其降格為輕度颱風,同日下午2時,桑達轉化為溫帶氣旋,日本氣象廳降格之為低壓區。
熱帶風暴莎莉嘉(Sarika)
PAGASA:Dodong
主條目 颱風莎莉嘉
時間:(2011年6月9日-6月11日)
強度:75 km/h (45 mph) (十分鐘), 996hPa(百帕)
6月2日,一個熱帶擾動生成。其後該熱帶擾動於菲律賓漸向西北移動。
6月9日早上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報並評級之為HIGH;同日上午11時左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6月10日2時,中央氣象局已將莎莉嘉升格為輕度颱風,亦於同日早上升格之為熱帶風暴並給出近中心最低氣壓1000hPa。香港天文台於同日上午11時給出中心最低氣壓為995 hPa,同日下午2時(14時)中央氣象局給出莎莉嘉中心最低氣壓998hPa,同時日本氣象廳將最高風速上調至35 knots。
6月11日2時,莎莉嘉在衛星雲圖上看似解體、消散,但是颱風中心還保有瞬間之最大陣風 25 米/秒,為輕度颱風。但同日5時登陸廣東時,結構遭破壞,中央氣象局於同日8時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熱帶風暴莎莉嘉
熱帶風暴海馬(Haima)
PAGASA:Egay
主條目 颱風海馬
時間:(2011年6月17日-6月25日)
強度:75 km/h (45 mph) (十分鐘), 985hPa(百帕)
6月1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上午5時升格此熱帶擾動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6W。
熱帶風暴海馬 路徑圖
6月1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一度升格熱帶風暴,但於同日稍後時間降格為熱帶低氣壓。6月20日,此風暴漸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發出該年第二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曾一度升格熱帶風暴但六小時后又降格。
熱帶風暴海馬 衛星雲圖
6月22日上午10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風暴。至13時,香港天文台測得每小時風速75公里,及最低氣壓985 hPa。同日晚上,香港天文台已經測得最高風速85公里每小時,但連續數小時均停留不動。
6月23日上午,海馬於廣東西部登陸。同日晚上8時,中央氣象局測出海馬颱風中心最低氣壓已減弱為990百帕,但它仍然是輕度颱風。
6月24日上午,中央氣象局預測,48小時內海馬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它仍然是輕度颱風。同日6下半天中心離開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朝越南前進,6/24上午中心尚在北部灣,預計明天凌晨就會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同日14時,中央氣象局測出海馬的中心最低氣壓已減弱為992百帕,但它仍然是輕度颱風。同日傍晚,中央氣象局測出海馬的中心最低氣壓再度增強為988百帕,
6月25日2時海馬于越南登陸,它仍然是輕度颱風。
6月25日8時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中心最低氣壓992百帕。同日傍晚,海馬已減弱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米雷(Meari)
PAGASA:Falcon
主條目 颱風米雷
時間:(2011年6月21日-6月27日)
強度:110 km/h (70 mph) (十分鐘), 975hPa(百帕)
6月21日14時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天氣圖已將07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測出中心最低氣壓為1002百帕。
強熱帶風暴米雷 路徑圖
6月22日,中央氣象局於14時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
6月23日當地報道,最快於6/23晚間發出海上颱風警報,不排除增強為中度颱風併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同日23時30分,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6月23日20時中央氣象局測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氣壓為993百帕。
6月24日17時30分中央氣象局測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氣壓增強為985百帕。
強熱帶風暴米雷 衛星雲圖
6月25日米雷的中心最低氣壓又增強為970百帕。(中央氣象局則公布982百帕)
6月26日8時,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報告米雷中心最低氣壓減弱為985百帕,但它仍然是輕度颱風。同日下午14時米雷登陸青島(中國中央氣象台認定21時10分登陸榮成成山),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報告米雷中心最低氣壓仍然為985百帕,故它仍然是輕度颱風。同日15時米雷進入北黃海,朝著朝鮮半島的北朝鮮前進,中央氣象局預測6月27日清晨米雷將會登陸朝鮮。
6月27日8時米雷還沒登陸朝鮮,從衛星雲圖米雷看似已經消散,但米雷還是保有20m/s的風速,仍為輕度颱風。同時,日本氣象廳測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氣壓已減弱為990百帕。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告指出米雷仍為輕度颱風。同日9時米雷從北朝鮮登陸,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報告已降格為低壓區。
超強颱風馬鞍(Ma-on)
PAGASA:Ineng
主條目 颱風馬鞍
時間:(2011年7月11日-7月24日)
強度:180 km/h (110 mph) (十分鐘), 935hPa(百帕)
7月10日,一個低壓區被升格為熱帶擾動,並獲給予編號90W。
超強颱風馬鞍
7月12日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馬鞍,並給予國際編號1106,同時中央氣象局及中央氣象台亦升格為輕度颱風及熱帶風暴。由於此颱風未進入香港天文台的警告責任範圍,香港天文台未對此颱風作出任何評級。
7月13日5時,香港天文台在天氣圖上評級為強熱帶風暴。同日晚上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颱風。而同時,香港天文台亦將其升格為一颱風。
7月15日8時,香港天文台把馬鞍升格為強颱風。
7月16日,馬鞍以及於7月14日生成的熱帶風暴蠍虎互旋,併產生藤原效應,蠍虎的雲帶及系統漸漸被馬鞍吸收。同日下午,蠍虎被完全吞噬及吸收,成為馬鞍的一部份。而吸收蠍虎后,馬鞍亦曾出現雙眼壁。同日下午16時15分(UTC+8)香港天文台把馬鞍升格為超強颱風。20時,中央氣象局將馬鞍升格為強烈颱風。
7月17日8時之後,颱風開始逐漸減弱,16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強颱風。
7月18日2時,中央氣象局降格為中度颱風。同日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指其不會登陸日本,但在20時又預測會登陸日本奈良地區。
7月19日馬鞍颱風逐漸轉向,23時30分,馬鞍於德島縣南部登陸。
7月20日8時50分,馬鞍於潮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串本町)登陸。同日下午,中央氣象局將馬鞍降格為輕度颱風。
7月22日2時,馬鞍轉往東北偏北方前進。同日8時,JTWC為馬鞍颱風發出最後報告。
7月23日5時45分時,日本氣象廳測出馬鞍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但中央氣象局則為馬鞍颱風發出最後報告。根據日本氣象廳在5時45分發布氣旋資訊,該颱風還要到7月25日2時才會被降格為溫帶氣旋,而目前強度是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認定此為一個亞熱帶氣旋,並對其發展成為熱帶氣旋的機率評級為LOW。
7月24日15時,日本氣象廳預料其將會於7月25日凌晨減弱為溫帶氣旋。同日20時,日本氣象廳將馬鞍降格為溫帶氣旋。
7月26日該低氣壓雖被日本氣象廳將降格為溫帶氣旋,但並未附帶鋒面。
7月28日2時,日本氣象廳的天氣圖和中央氣象局的天氣圖都還有標示低壓,表示緩慢向南移動。同日中午日本氣象廳天氣圖給出數據表示,該低氣壓向南偏西南方向緩慢的移動。
7月29日2時,日本氣象廳的天氣圖給出數據表示,該低氣壓向南方向緩慢的移動,給出的中心氣壓降為1000百帕。
7月30日日本氣象廳的天氣圖給出數據表示,該低氣壓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動。
8月1日馬鞍轉化的溫帶氣旋,低壓中心已消失。
熱帶風暴蠍虎(Tokage)
PAGASA:Hanna
主條目 颱風蠍虎
時間:(2011年7月14日-7月16日)
強度:65 km/h (40 mph) (十分鐘), 1000hPa(百帕)
此熱帶氣旋早於7月11日已被編號為一個熱帶擾動(92W),其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多次給出LOW評價。
7月14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一個熱帶低氣壓(報告氣壓為1006帕),中央氣象局亦發出天氣概況(報告氣壓為1002百帕)。同日下午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出High評價,併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7月15日中午,日本氣象廳、中央氣象局提升為熱帶風暴及輕度颱風,香港天文台則升格為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廳命名之為蠍虎。同日下午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並編號為09W,在報告中指出不久會被另一個颱風——馬鞍所吸收;晚上20時,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而該局發布的最新天氣圖上將熱帶風暴蠍虎(Tokage)標示為,報告氣壓為998百帕。
7月16日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停編;稍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發出最後警告(Final Warning)。熱帶風暴蠍虎是因受颱風馬鞍影響才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預計再24小時內該熱帶低氣壓將會被馬鞍所吸收。
熱帶風暴蠍虎
強熱帶風暴洛坦(Nock-ten)
PAGASA: Juaning
主條目 颱風洛坦
時間:(2011年7月24日-7月30日)
強度: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85hPa(百帕)
7月20日一個熱帶擾動於菲律賓以東太平洋海域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93W。
7月22日中央氣象局沒有標示中心氣壓,只標示“L”。
強熱帶風暴洛坦
7月25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時發出烈風警報。稍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給予命名Juaning並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時,中央氣象局與香港天文台均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7月26日8時,中央氣象局將此熱帶風暴升格為輕度颱風;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給予命名並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2時,香港天文台將洛坦升格為熱帶風暴。
7月27日上午此風暴出現風眼,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熱帶風暴;9時30分香港天文台亦跟隨升格。早上10時,此風暴登陸菲律賓奧羅拉省。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上午11時升格為一級颱風,但登陸菲律賓后已降格為一熱帶風暴。同日14時中央氣象局測出洛坦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05公里。
7月28日15時45分,洛坦集結於南海北部,北緯18.2度,東經115.2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20公里。而在登陸菲律賓以後,日本氣象廳測出洛坦中心最低氣壓減弱為992百帕,而且預料會再次增強,並移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0公里。
7月29日12時正,洛坦集結於北緯18.5度,東經112.2度附近。其時移動時速為18公里,趨近海南島東南邊。日本氣象廳測出洛坦中心最低氣壓維持於990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測出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0公里。下午17時40分,洛坦登陸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並繼續穿越海南島北部,移入北部灣。登陸前,中心氣壓稍為增強為985百帕。登陸以後,中心氣壓維持於984百帕,時速20公里,西北向。
7月30日凌晨3時,洛坦移入北部灣,集結於北緯19.4度,東經108.7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15公里,西向,移近越南北部。最低氣壓維持於985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宣告洛坦減弱為熱帶風暴。正午12時,洛坦集結于越南河內東南約260公里,北緯19.5度,東經107.3度附近。其移動時速為18公里,西向,繼續移向越南北部。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警報。
超強颱風梅花(Muifa)
PAGASA: Kabayan
主條目 颱風梅花
時間:(2011年7月26日-8月9日)
強度:185 km/h (110 mph) (十分鐘), 935hPa(百帕)
超強颱風梅花 衛星雲圖
7月2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時給予編號11W,中央氣象局亦有跟隨升格;同日早上,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報。
7月27日,香港天文台將此風暴評級為熱帶低氣壓。
7月28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4時,日本氣象廳亦升格,併名之為梅花;20時,香港天文台亦升格之。
7月29日7時40分梅花集結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約北緯12.6度,東經132.5度附近。移動緩慢,西向。日本氣象廳測出梅花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
超強颱風梅花 路徑圖
7月30日8時到20時12個小時間,梅花平均風速由110km/h增強到215km/h,從熱帶風暴跨越到四級颱風,增長速度幾乎超過1983年的颱風佛瑞特。這也造成了很大的預報誤差,在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第19號警報預測梅花在8月1日8時增強到95kts,中央氣象局在7月30日8時則預測7月31日8時中心氣壓會達到970百帕,以及韓國氣象廳在7月29日到7月30日上午所做的多次預測都預測8月1日顛峰強度950百帕,但實際上卻強了極多。
7月31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梅花平均風速增強為140kts,中心最低氣壓為930hPa(NESDIS的數據為904hPa),成為颱風桑達之後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個五級颱風,平了颱風佛瑞特的最大平均風力增強速度紀錄,但氣壓增強的幅度仍然差了很多。14時,梅花稍為減弱,回到4級颱風的分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平均風速為125kts。20時,梅花繼續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平均風速減弱為110kts,中央氣象局測出中心氣壓上升至940百帕。
8月2日晚上,梅花開始向西轉,強度也有增強,到了第二次顛峰的115kts。
8月3日,颱風強度有所減弱,但結構卻更紮實、完整,首次出現明顯的颱風眼,更短暫的出現了雙重眼壁。
8月7日晚上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9日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逐漸消散。
強熱帶風暴苗柏(Merbok)
主條目 颱風苗柏
時間:(2011年8月2日-8月10日)
強度: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80hPa(百帕)
8月2日於東經162度,北緯23度一個熱帶擾動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為Medium。
強熱帶風暴苗柏
8月5日,此風暴增強為強熱帶風暴。
8月10日,此風暴轉化為溫帶氣旋。
超強颱風南瑪都(Nanmadol)
PAGASA:Mina
主條目 颱風南瑪都
時間:(2011年8月22日-9月1日)
強度:190 km/h (115 mph) (十分鐘), 925hPa(百帕)
8月2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熱帶擾動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超強颱風南瑪都 衛星雲圖
8月23日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4W;同日上午八時,香港天文台將14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下午五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14W升格為熱帶風暴,於預報中指出其會持續增強。2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1111及命名南瑪都。
8月24日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25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香港天文台亦於數小時後作出升格。由於此颱風8月24日至25日往西行進,故沒有和颱風塔拉斯產生明顯的藤原效應。
南瑪都 路徑圖
8月27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三級颱風。14時,中央氣象局降格為中度颱風。
8月28日8時,日本氣象廳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29日4時20分,中央氣象局4時25分宣布登陸台灣台東縣大武鄉;同日上午8時,降格為輕度颱風。同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風暴,中央氣象台降格為強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8月30日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31日早上2時20分,中央氣象台宣布登陸福建省晉江市沿海;早上5時,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低氣壓;早上8時30分,中央氣象局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同時解除颱風警報。
強熱帶風暴塔拉斯(Talas)
主條目 颱風塔拉斯
時間:(2011年8月23日-9月5日)
強度:110 km/h (65 mph) (十分鐘), 970hPa(百帕)
8月23日14時中央氣象局將此熱帶氣旋標示為TD,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為MEDIUM。同日晚上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8月25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命名塔拉斯及編號1112。直至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尚未承認此為一熱帶風暴,所以並未給予編號。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15W。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皆未將此颱風升格,這種日本氣象廳升格為颱風,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卻未升格的情況是極為少見的。
9月1日早上8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颱風。
9月2日,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氣象廳分別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強熱帶風暴塔拉斯
熱帶風暴奧鹿(Noru)
主條目 颱風奧鹿
時間:(2011年9月2日-9月6日)
強度:75 km/h (45 mph) (十分鐘), 990hPa(百帕)
9月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熱帶擾動評級為MEDIUM。同日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22時,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3日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6W。同日1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奧鹿
9月6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溫帶氣旋。
熱帶風暴玫瑰(Kulap)
PAGASA:Nonoy
主條目 颱風玫瑰
時間:(2011年9月7日-9月10日)
強度:65 km/h (40 mph) (十分鐘), 1000hPa(百帕)
熱帶風暴玫瑰
9月7日19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8日此熱帶風暴與熱帶擾動91W、92W發生輕微的藤原效應。
9月9日早上八時香港天文台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10日8時35分,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報告。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
超強颱風洛克(Roke)
PAGASA:Onyok
主條目 颱風洛克
時間:(2011年9月10日-9月22日)
強度:160 km/h (100 mph) (十分鐘), 940hPa(百帕)
9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此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晚上2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為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9月1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熱帶擾動給予編號18W。
9月13日此熱帶擾動與另一熱帶擾動(93W)出現藤原效應,路徑折返往東移。21時,日本氣象廳此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命名洛克及編號1115,直至9月13日14時香港天文台只把此熱帶氣旋看成一低壓槽並沒有加以理會。20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9月14日,此熱帶風暴離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管制範圍。
9月15日8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熱帶風暴。
9月16日,熱帶風暴洛克開始往南行走,速度幾近於滯留。
強颱風洛克
9月19日晚上,香港天文台及日本氣象廳將此熱帶氣旋升格為颱風。
9月20日晚上,香港天文台將此熱帶氣旋升格為強颱風。
9月21日13時,颱風洛克於日本靜岡登陸。
9月22日洛克轉為溫帶氣旋。
颱風桑卡(Sonca)
主條目 颱風桑卡
時間:(2011年9月13日-9月20日)
強度:130 km/h (85 mph) (十分鐘), 970hPa(百帕)
9月13日此熱帶氣旋被編號為93W,並與熱帶風暴洛克產生藤原效應。
9月15日日本氣象廳此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命名桑卡及編號1116。
颱風桑卡
9月18日日本氣象廳此熱帶氣旋升格為颱風。
9月20日,桑卡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颱風納沙(Nesat)
PAGASA:Pedring
主條目 颱風納沙
時間:(2011年9月23日-10月1日)
強度:150 km/h (90 mph) (十分鐘), 950hPa(百帕)
9月23日,日本氣象廳把位於菲律賓以東水域的熱帶擾動98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編號為20W。
9月24日9時,日本氣象廳將此風暴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時給予命名納沙及編號1117。同日17時,菲律賓氣象局將其命名為Pedring。
9月25日9時,日本氣象廳將此風暴升格為強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隨升格。
9月26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颱風。同日早上6時15分,天文台亦把納沙升為颱風。當天稍後,此颱風出現風眼,天文台指納沙達到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持續風力每小時145公里。
颱風納沙
9月28日,納沙向西或西北偏西移動,晚間開始出現西北路徑。
9月29日,納沙在凌晨向西北至西北偏西移動,環流擴大,上午回復原來的西北偏西路徑。下午2時半,納沙登陸海南省,同時中央氣象台由強颱風降格為颱風,當晚納沙移至北部灣。
根據天文台為船舶提供的熱帶氣旋警告,納沙的烈風範圍半徑一度是210海浬,即接近390公里(中央氣象局資料為200公里,日本氣象廳估計的7級風圈則為650公里),以一個颱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來說,納沙的環流是異常地廣闊。
9月30日,天文台先在早上7時45分把納沙降為強熱帶風暴,再於下午4時15分隨著納沙在越南北部登陸而把納沙進一步降為熱帶風暴,可見納沙開始迅速減弱。同日晚上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
10月1日3時,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報告。天文台亦在當天凌晨把納沙降為熱帶低氣壓,再於早上7時45分把納沙降為低壓區。
熱帶風暴海棠(Haitang)
主條目 颱風海棠
時間:(2011年9月24日-9月27日)
強度:65 km/h (40 mph) (十分鐘), 996hPa(百帕)
9月24日2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21W和發出第一次報告。
熱帶風暴海棠
9月2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同日15時,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報告。
強颱風尼格(Nalgae)
PAGASA:Quiel
主條目 颱風尼格
時間:(2011年9月26日-10月5日)
強度:175 km/h (110 mph) (十分鐘), 935hPa(百帕)
強颱風尼格
9月27日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併發出第一次警報。
9月28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命名尼格及編號1119。
9月29日11時,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負責範圍,獲菲律賓命名為Quiel,稍晚,日本氣象廳升格為颱風。
9月30日晚上9時45分,香港天文台升格為強颱風。
10月1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超級颱風。隨後,尼格登陸菲律賓,當晚進入南海並減速移動。
10月2日,尼格向西北偏西移動並迅速減弱,天文台資料顯示,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在15小時內由每小時155公里急降至每小時110公里,天文台亦因而先後在凌晨及下午2時45分把尼格降為颱風及強熱帶風暴。其後尼格維持強度至10月3日上午11時再度減弱,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進一步下降至每小時90公里。尼格亦在10月3日早上8時開始持續向西移動。
10月4日凌晨,香港天文台把尼格降格為熱帶風暴,尼格開始改向西北偏西移動並登陸海南。
10月5日凌晨,香港天文台再把尼格降格為熱帶低氣壓。在上午2時,尼格位於峴港以北約300公里,轉向至西南偏西方向移向北部灣。並於早上在北部灣減弱為低壓區,其殘餘雨帶移入越南中部。
熱帶風暴榕樹(Banyan)
PAGASA: Ramon
主條目 颱風榕樹
時間:(2011年10月10日-10月15日)
強度:55 km/h (40 mph) (十分鐘), 1002hPa(百帕)
10月8日,此熱帶擾動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為92W。
熱帶風暴榕樹
10月10日,此熱帶擾動向南移至7.3N、132.1E附近,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為23W,併發出第一次報告。同日17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為4個省發出一級風暴信號。
10月11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命名榕樹與國際編號1120。
10月12日20時,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10月15日8時,日本氣象廳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別發出最後報告;14時,香港天文台與中央氣象局降格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天鷹(Washi)
PAGASA:Sendong
主條目 颱風天鷹
時間:(2011年12月13日-12月19日)
強度: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92hPa(百帕)
強熱帶風暴天鷹
12月13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給予評價HIGH評價,同日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編號為27W。
12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強度為35節。
12月15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1121與命名天鷹。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在第八報將天鷹降格,但在第九報重新升格。香港天文台也在本日將天鷹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下午再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7日,天鷹登陸菲律賓棉蘭老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預測天鷹在南海的強度被降為60海里。
12月19日,香港天文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對它發出最後報告分別將天鷹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除特別註明外,本段所有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為準。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低氣壓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 01w
3月29日,一個廣闊雲帶在南海西南部已經形成和擴大範圍,而其中的氣壓比較低,很快已經轉為一低壓區。
3月31日,此低壓區已被視為熱帶擾動96W。
熱帶低氣壓01W衛星雲圖
4月2日,96W也為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列為熱帶低氣壓01W,但JTWC當局預測01W會因南海西南部水溫低和南海中部的強烈垂直風切變而會很快在海上消散。此外,4月2日後期本風暴已經開始減弱,附近氣壓亦漸漸回升。
4月4日早上,01W幾乎在原地打了一圈后在南海南部海面徘徊,JTWC於4月4日為01W發出最後警告。
熱帶低氣壓 02w
PAGASA:Amang
3月29日,一個低壓區於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
3月31日,這個低壓區被視為一個熱帶擾動,編號95W,雖然95W的雨帶一直在擴大,但中心對流仍然未見明顯,所以JTWC一直未為95W升格。
熱帶低壓02W衛星雲圖
4月4日後期,此風暴已離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監測範圍。
4月5日早上,此風暴獲給予02W編號。
由於02W一直是向東移動,而其中心對流也因為中太平洋一帶冷鋒的冷空氣入侵而開始令02W的熱帶氣旋特質失去,反而開始出現了東太平洋的亞熱帶氣旋特性,所以JTWC已經於4月6日為02W發出最後警告。
4月6日該熱帶氣旋消失於太平洋。
熱帶低氣壓 90w
熱帶低氣壓90W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別於5月30日及31日給予Poor及Fair評級,及風速15 knot。
6月1日,JTWC繼續將之評級為Low(Poor)。
6月2日,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
6月14日18時(UTC)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同時評為MEDIUM。
熱帶低壓
6月16日早上於廣東省深圳市至汕尾市之間一帶沿海登陸,為廣東省東部和中部一帶沿海帶來強風和暴雨
熱帶低氣壓 94w
PAGASA: Goring
此熱帶氣旋早於6月30日已被編號為一個熱帶擾動(94W),其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多次反覆地給出LOW及MEDIUM評價。
7月9日日本氣象廳升格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中央氣象局亦發出“熱帶低氣壓特報”,並測出中心最低氣壓1000百帕。同日PAGASA亦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7月10日14時,該低氣壓中心碰觸台灣東北角,並稍微登陸,中央氣象局在下一次發布(20時)時將其降格回熱帶擾動。
7月10日晚上該熱帶低氣壓在福建省平潭縣掠過,進入南海東北部。中央氣象台表示,估計在之後的一星期內,其殘餘雨帶都會一直為華南沿岸和南海北部帶來暴雨。
7月11日它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向西南移動。同日14時中央氣象局測出該低氣壓中心最低氣壓增強為998百帕。
7月12日2時,該低氣壓朝中國內陸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移動,且中央氣象局測出該低氣壓中心最低氣壓減弱為1000百帕。同日8時中央氣象局測出該低氣壓移動速度減慢為每小時10公里,朝西方移動。
熱帶低氣壓94W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此低氣壓於7月16日上午8時位於北部灣時獲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尚未承認此為一熱帶擾動,因此沒有編號;其後在下午2時即降格,維持短暫6小時后即消失。
香港天文台沒有更新此低氣壓的資訊。
熱帶低氣壓
7月16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此個位於陸地上的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日下午2時,氣壓降至1000 hPa。
7月17日,該熱帶低氣壓被日本氣象廳降格為一低氣壓。
香港天文台只把該熱帶低氣壓看成一低壓槽並沒有加以理會,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未承認此為一熱帶擾動。
熱帶低氣壓 97w
PAGASA: Lando
熱帶低氣壓97W衛星雲圖
8月1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97W由Medium評級降格為Low評級。
8月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對97W的評級。
熱帶低氣壓 99w
熱帶低氣壓99W衛星雲圖
8月4日,此熱帶低氣壓消散。
熱帶低氣壓 93w
93W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13w
日本氣象廳於8月8日晚上8時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同時發出一般警告(Warning)。
8月9日上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評級為High。
8月10日,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告(Gale Warning),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8月12日,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別發出最後報告,而中央氣象局沒有降格。
熱帶低氣壓13W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95w
中央氣象局於8月21日將熱帶擾動95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在最新天氣圖上標示TD,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晚上22時(UTC+8)將此熱帶擾動評級為MEDIUM。
8月23日8時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普通的低壓區,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LOW,並逐漸消散;14時,中央氣象局報告其已完全消散。
熱帶低氣壓95W衛星雲圖
8月25日,台灣中央氣象局又將此一雲系確認再度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併發布熱帶低氣壓特報。
8月26日,下午2點台灣中央氣象局將此一熱帶低氣壓降級為低氣壓,並解除熱帶低氣壓特報。
熱帶低氣壓 24w
熱帶低氣壓24W衛星雲圖
11月8日1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25w
25W衛星雲圖
12月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低氣壓 26w
12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位於南海的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評價HIGH併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2月11日8時50分,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報告,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維持HIGH。同日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評價降到LOW。
12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給予評價HIGH評價,同日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12月1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報告。
國際颱風委員會命名法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了為熱帶風暴后,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11年使用的名字清單中,有3個名字被替換,新名字“艾莎尼”、“薔琵”及“煙花”,分別取代了“莫拉克”、“凱薩娜”及“芭瑪”。2010年使用過的與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2011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4年或2005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提供國家/地區 | 風暴名稱 | 代表意義 |
美國 | 艾利(Aere)1101 | 風暴之意(馬紹爾語) |
越南 | 桑達(Songda)1102 | 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
柬埔寨 | 莎莉嘉(Sarika)1103 | 一種啼鳥 |
中國 | 海馬(Haima)1104 | 海洋動物海馬 |
北朝鮮 | 米雷(Meari) 1105 | 迴音(朝鮮語) |
中國香港 | 馬鞍(Ma-on) 1106 | 一座香港的山 |
日本 | 蠍虎(Tokage)1107 | 現代的88星座之一的蠍虎座 |
寮國 | 洛坦(Nock-ten)1108 | 一種鳥 |
中國澳門 | 梅花(Muifa) 1109 | 一種花 |
馬來西亞 | 苗柏(Merbok) 1110 | 馬來西亞的一種雀鳥 |
密克羅尼西亞 | 南瑪都(Nanmadol) 1111 | 一個著名廢墟南馬都爾 |
菲律賓 | 塔拉斯(Talas) 1112 | 銳利 |
韓國 | 奧鹿(Noru)1113 | 狍鹿 |
泰國 | 玫瑰(Kulap) 1114 | 玫瑰花 |
美國 | 洛克(Roke)1115 | 查摩洛男人的名字 |
越南 | 桑卡(Sonca) 1116 | 一種啼聲美妙的雀鳥 |
柬埔寨 | 納沙(Nesat)1117 | 漁夫 |
中國 | 海棠(Haitang) 1118 | 海棠花 |
北朝鮮 | 尼格(Nalgae)1119 | 自由翱翔 |
中國香港 | 榕樹(Banyan)1120 | 華南地區常見的一種樹 |
日本 | 天鷹(Washi)1121 | 天鷹座 |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語: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黑體字表示今年已經使用過。
• Amang
• Bebeng 1101
• Chedeng 1102
• Dodong 1103
• Egay 1104
• Falcon 1105
• Goring
• Hanna 1107
• Ineng 1106
• Juaning 1108
• Kabayan 1109
• Lando
• Mina 1111
• Nonoy 1114
• Onyok 1115
• Pedring 1117
• Quiel 1119
• Ramon 1120
• Sendong 1121
• Tisoy(未用)
• Ursula(未用)
• Viring(未用)
• Weng(未用)
• Yoyoy(未用)
• Zigzag(未用)
• Abe(未用)
• Berto(未用)
• Charo(未用)
• Dado(未用)
• Estoy(未用)
• Felion(未用)
• Gening(未用)
• Herman(未用)
• Irma(未用)
• Jaime(未用)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11年西太平洋曾經活躍的熱帶氣旋。包括該熱帶氣旋的強度、持續時間、名稱、登陸地點、死亡和破壞。所有破壞都以美元作為單位。括弧內的氣旋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所使用之當地命名;未命名之熱帶低氣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之風暴編號。
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統計 | |||||||
---|---|---|---|---|---|---|---|
風暴名字 | 活動日期 | 風暴級別 | 最高風速(10分鐘平均) | 最低氣壓(hpa) | 登陸地點、時間、風速 | 損失(百萬美元) | 死亡人數 |
熱帶低氣壓01W | 04.01-04.06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4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02W | 04.03日-04.06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0 | 沒有登陸 | ||
艾利 (Aere) | 05.05日-05.12日 | 熱帶風暴 | 85km/h | 990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時間:05.08日;風速:85km/h | 31.7 | 48 |
桑達 (Songda) | 05.23日-05.29日 | 超強颱風 | 205 km/h | 935 |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九州島;時間:05.29日;風速:136km/h | 287 | 17 |
熱帶低氣壓90W | 05.31日-06.2日 | 熱帶低氣壓 | 45km/h | 1002 | 第一次登陸:地點:台灣南部;時間:06.01日;風速:45km/h | ||
莎莉嘉 (Sarika) | 06.09日-06.11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995 | 第一次登陸:地點:廣東省汕頭市沿海;時間:06.11日5時45分;風速:65km/h | 248 | 29 |
熱帶低氣壓 | 06.14日-06.16日 | 熱帶低氣壓 | 40km/h | 1004 | 第一次登陸:地點:廣東省深圳市至汕尾市沿海;時間:06.16日;風速:40km/h | ||
海馬 (Haima) | 06.17日-06.25日 | 熱帶風暴 | 85km/h | 990 | 第一次登陸:地點:廣東省陽西縣沿海; 時間:06.23日10時10分;風速:7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湛江市吳川沿海沿海;時間:06.23日16時50分;風速:7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越南;時間:06.25日02時;風速:75km/h | 16.7 | 18 |
米雷 (Meari) | 06.20日-06.27日 | 強熱帶風暴 | 110km/h | 970 | 第一次登陸:地點: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沿海;時間:06.26日21時10分;風速:8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北朝鮮時間:06.27日09時;風速:75km/h | 1.24 | 11 |
熱帶低氣壓 94W | 07.09日-07.12日 | 熱帶低壓 | 45m/h | 1000 | 第一次登陸:地點:台灣東北角;時間:07.10日14時;風速:4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福建省平潭縣;時間:07.10日23時;風速:40km/h | ||
馬鞍 (Ma-on) | 07.11日-07.24日 | 超強颱風 | 175km/h | 930 |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德島縣南部沿海; 時間:7月20日0時30分;風速:144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串本町;時間:7月20日8時50分;風速:108km/h | 27.8 | 5 |
蠍虎 (Tokage) | 07.14日-07.16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998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 07.16日-07.16日 | 熱帶低壓 | 45km/h | 1002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 0716日-07.17日 | 熱帶低壓 | 45km/h | 1000 | 沒有登陸 | ||
洛坦 (Nock-ten) | 07.24日-07.30日 | 強熱帶風暴 | 90km/h | 985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奧羅拉省沿海;時間:07.27日10時;風速:9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沿海;時間:7月29日17時40分;風速:100km/h | 126.3 | 128 |
梅花 (Muifa) | 08.01日-08.10日 | 超強颱風 | 198km/h | 930 | 第一次登陸:地點:北朝鮮新義州沿海 ;時間:08.08日18時30分;風速:80km/h | 480 | 22 |
熱帶低氣壓97W | 07.31日-08.02日 | 熱帶低氣壓 | 45km/h | 1002 | 沒有登陸 | ||
苗柏 (Merbok) | 08.02日-08.10日 | 強熱帶風暴 | 110km/h | 985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99W | 08.03日-08.04日 | 熱帶低壓 | 45km/h | 1008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93W | 08.08日-08.10日 | 熱帶低壓 | 45km/h | 1002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13W | 08.08日-08.13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2 | 沒有登陸 | ||
南瑪都 (Nanmadol) | 08.23日-08.31日 | 超強颱風 | 205km/h | 920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卡加延省沿海;時間:08.27日10時;風速:18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台灣台東縣大武鄉沿海; 時間:08.29日4時25分;風速:12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福建省晉江市沿海; 時間:08.31日2時20分;風速:70km/h | 604.4 | 38 |
塔拉斯 (Talas) | 09.23日-09.04日 | 颱風 | 120km/h | 965 |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四國高知縣沿海; 時間:09.03日08時;風速:110km/h | 600 | 73 |
奧鹿 (Noru) | 09.02日-09.06日 | 熱帶風暴 | 75km/h | 990 | 沒有登陸 | ||
玫瑰 (Kulap) | 09.07日-09.10日 | 熱帶風暴 | 70km/h | 997 | 沒有登陸 | ||
洛克 (Roke) | 09.10日-09.22日 | 超強颱風 | 175km/h | 940 | 第一次登陸:地點:日本靜岡縣沿海;時間:09.21日;風速:175km/h | 16 | |
桑卡 (Sonca) | 09.13日-09.20日 | 颱風 | 125km/h | 965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95W | 09.14日-09.15日 | 熱帶低壓 | 45km/h | 1002 | 沒有登陸 | ||
納沙 (Nesat) | 09.23日-09.30日 | 颱風 | 150km/h | 960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沿海; 時間:09.27日7時;風速:150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時間:09.29日14時30分;風速:150km/h 第三次登陸:地點:廣東省徐聞縣角尾鄉沿海;時間:09.29日21時15分;風速:125km/h 第四次登陸:地點:越南北部廣寧沿海; 時間:09.30日11時30分;風速:108km/h | 1235.4 | 71 |
海棠 (Haitang) | 09.24日-09.27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996 | 第一次登陸:地點:越南中部沿海 ;時間:09.27日;風速:60km/h | ||
尼格 (Nalgae) | 09.26日-10.05日 | 強颱風 | 180km/h | 935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沿海;時間:10.1日09時;風速:17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海南省萬寧市東澳鎮沿海;時間:10.4日12時30分;風速:90km/h | 2.5 | 18 |
榕樹 (Banyan) | 10.10日-10.15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1002 | 第一次登陸:地點:菲律賓雷伊泰省沿海;時間:10.12日11時;風速:65km/h | 8 | |
熱帶低氣壓 24W | 11.07日-11.08日 | 熱帶低壓 | 55km/h | 1004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25W | 12.04日-12.05日 | 熱帶低壓 | 55km/h | 1006 | 沒有登陸 | ||
熱帶低氣壓 26W | 12.10日-12.14日 | 熱帶低壓 | 55km/h | 1004 | 沒有登陸 | 4 | |
天鷹 (Washi) | 12.13日-12.19日 | 強熱帶風暴 | 95km/h | 992 | 第一次登陸:地點:密克羅尼西亞群島雅蒲島沿海;時間:12.15日;風速:95km/h 第二次登陸:地點:菲律賓棉蘭老島沿海;時間:12.16日16時40分;風速:90km/h | 31.56 | 1268 |
本年風季總結 | |||||||
37個 熱帶氣旋 | 4月1日-12月19日 | 205km/h | 920 | 30次登陸 | 3692.6 | 1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