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琛

明初大臣

葉琛(1314年—1362年4月12日),字景淵,明初大臣,浙江麗水高溪村人。元至正四年(1344年)任歙縣縣丞。至正十二年(1352年),升任處州路總管府判官,元將石抹宜孫在處州一帶鎮壓農民起義,葉琛積極為其出謀劃策。至正十八年(1358年),官至行省元帥。次年,朱元璋軍攻取處州,琛隨石抹宜孫避走福建建寧

至正二十年(1360年),與劉基章溢宋濂同時被朱元璋徵聘至應天府,初授營田司僉事,不久調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降將祝宗、康泰叛亂,葉琛被俘,不降,為叛軍所殺。明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陽郡侯。

人物經歷


葉琛博學有才藻,為元末明初“浙東四先生”之一。曾祖葉宏,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任敷文閣待制、太府少卿。祖葉一鳴,美化書院山長。父葉應咸,精通史學,擅論治亂大事,尤善五言詩,有《樓間集》。
葉琛題跋像
葉琛題跋像
葉琛自小天資聰穎,非同常人。天曆元年(1328年),遊學京都,因才能超群,入通政院任職。元至正三年(1343年),授浙江兼代宣撫使,四年,任歙縣縣丞。歙縣年產紙五百萬張之多。官府以其質差價賤為由加重百姓賦稅。琛明察其中弊端,改革賦稅,減輕百姓負擔。九年春,升青田縣尹。興建明倫堂、聘請六經講師、增加學田、每月參拜孔聖。後派往龍泉開墾田地,事畢,調武義墾田定賦。青田百姓向省郡請求琛回青田。琛回青田時,迎接綵船首尾相接,長百多里。十二年,升任處州路判官。十五年六月,受命前往招安黃壇吳德祥。十月被劫持至黃壇寨中。十六年四月放歸。十七年,升為浙東道宣尉副使兼處州路同知。四月領兵到沐鶴鎮(今鶴溪),八月,派遣副將陳仲真平定廬茨義軍。十八年春,改任處州路治中,統率官兵進討吳德祥,九月平定。因功授行省元帥。十九年四月,朱元璋命樞密院判官耿再成與參軍胡大海領兵攻取處州,琛扼守古道天險桃花嶺。命參謀林祖彬屯兵葛渡,命陳仲真等據守樊嶺(今屬武義)。二十年三月,經胡大海等舉薦,與劉基、章溢、宋濂應召結伴而行同赴金陵。朱元璋親自接見。授營田僉事。二十二年,朱元璋占洪都(今南昌),琛為洪都知府。三月十七日,元降將祝宗、康泰叛亂,琛被俘。祝、康勸降,琛寧死不屈,大罵叛賊,被殺。葬黃壇嶺。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陽郡侯,入祀於功臣廟。

史書記載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葉琛,字景淵,麗水人。博學有才藻。元末從石抹宜孫守處州,為畫策,捕誅山寇,授行省元帥。王師下處州,琛避走建寧。以薦征至應天,授營田司僉事。尋遷洪都知府,佐鄧愈鎮守。祝宗、康泰叛,愈脫走,琛被執,不屈,大罵,死之。追封南陽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