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康

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

公孫康(生卒年不詳),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徠子(一作庶子)、車騎將軍公孫恭之兄。公孫康是東漢末年割據遼東一帶的軍閥。他是遼東太守公孫度的兒子,在父親死後繼任遼東太守,曾經多次與以高句麗為首的東夷人交戰。

公孫康在其父死後繼任遼東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斬圖謀不軌的袁尚、袁熙兄弟,將其首級獻予曹操,被拜為左將軍,封襄平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孫康大破高句麗,陷其國都,並討伐韓濊,設置帶方郡。死後因二子年幼,由公孫恭繼任。曹丕稱帝后,被追贈為大司馬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承襲父位

公孫康
公孫康
公孫康為公孫度的長子(《三國志·管寧傳》注引《傅子》作庶子),公孫度由玄菟郡小吏發跡,被遼東郡人瞧不起。最初,遼東屬國人公孫昭代理襄平縣令,便讓公孫康任伍長。公孫度任遼東太守后,東征高句驪,西伐烏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亂,自稱遼東侯、平州牧,穿戴擬於天子。
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去世,公孫康繼任遼東太守,將之前曹操封給公孫度的永寧鄉侯印綬給了弟弟公孫恭。

恃遠不服

公孫康承襲父位后,仍然是“恃遠不服”。
建安十年(205年),袁譚被曹操擊破后,曹操派張遼安撫海濱一帶,張遼擊破了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公孫康失去了其父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
據《三國志·涼茂傳》記載:公孫康(原作公孫度,但公孫度卒於204年,而曹操於204年九月才得鄴城,年內一直沒有進行遠征,故應是公孫康)對涼茂及眾將說:“聽說曹公遠途出征,鄴城沒有防守的準備,現在我想用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誰能抵禦!”眾將領都說:“對。”公孫康又看著涼茂說:“您認為這主意怎麼樣?”涼茂回答說:“近來海內大亂,國家將要傾覆,將軍您擁有十萬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觀看各方的成功與失敗,作為君主的臣下,本來應是這樣的嗎?曹公憂慮國家的危機敗亡,憐憫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領正義之師為天下人誅殺兇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被,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因為國內剛剛平定,百姓初步安頓下來,所以沒有責罰將軍的罪過罷了!而將軍您卻想要興兵向西進攻,那麼生存與滅亡的效驗,不要一個早晨就可以決定。將軍您好自為之吧!”眾將聽到涼茂的話,都震驚心動。過了許久,公孫康說:“涼茂說的話對啊。”

斬殺二袁

三國志11公孫康
三國志11公孫康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征烏桓。八月,於白狼山之戰大破烏桓及袁尚軍 遼東單於速仆丸(一作蘇仆延)與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孫康,跟隨他們的還有數千名騎兵。有人勸曹操乘勢追擊,曹操說:“我將讓公孫康送來袁尚、袁熙的人頭,不必再勞師動眾。”便從柳城班師。
袁尚逃到遼東后,便同袁熙商量說:“現在到遼東,公孫康必然見我,我一個人為兄長親手殺了他,並且佔領遼東,還可以用來擴大自己。”公孫康心裡也打算捉住袁尚來邀功,就事先在馬棚里安排了精強勇猛的士兵,然後出來邀請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進去,袁尚強迫他進去,袁熙就同他一道進去。還沒來得及坐下,公孫康喝讓伏兵捉住他們,讓二人坐在結冰的地上。袁尚對公孫康說:“沒死的時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給我們坐席嗎?”公孫康說:“你的頭顱馬上就要走萬里路,要席子幹什麼用!”(一說是袁熙說:“頭顱且遠行萬里,要席何用?”)於是斬殺袁尚、袁熙,連同速仆丸的人頭一起送給曹操。將領中有人問曹操:“您已退軍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這是為什麼?”曹操說:“公孫康一向畏懼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們就會合力抵抗;緩和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是形勢使他們這樣做的。”曹操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授任他為左將軍。

擊破韓濊

徠高句麗從伯固在位時,就不斷侵擾遼東,又接納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孫康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邑落,伯固子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便與涓奴加各率自己統領的部署三萬餘人向公孫康投降。
在東漢末年,韓濊強盛,郡縣不能約束,百姓大多流入朝鮮半島。後來,公孫康將屯有縣以南的荒地劃分為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派公孫模、張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討伐韓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離開一些。
公孫康死後,其子公孫晃公孫淵年紀還還小,遼東官員便推立公孫恭任遼東太守。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稱帝后,派使者就地授任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爵平郭侯,並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公孫淵後來在上表魏明帝為自己陳情時說公孫康曾斬殺過孫權的使者。

家族成員


祖父

三國智原畫-公孫康
三國智原畫-公孫康
公孫延,與公孫度一起移居玄菟

父親

公孫度,字升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打擊豪族。為公孫氏割據遼東打下基礎。

弟弟

公孫恭,在公孫康死後因其二子幼弱而繼任。曹丕稱帝后,被拜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后被公孫淵奪位。

後代

• 兒子
公孫晃,公孫康長子,因任子制被公孫恭送至洛陽為官,公孫淵叛亂前曾屢次說明此事,公孫淵叛亂后,高柔認為可以根據公孫晃之前的言行赦免他,魏明帝不聽,下令賜其金粉,公孫晃及其妻子皆吞金而死。
公孫淵,字文懿,官至大司馬,封樂浪公,后反魏自稱燕王,魏明帝派司馬懿將其討斬。
• 孫子
公孫修,公孫淵之子。與公孫淵一起出逃被擒斬首。

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後漢書·卷七十四·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
《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漢紀五十七》

人物評價


公孫康
公孫康
郭昕、柳浦等:康踐統洪緒,克壯徽猷,文昭武烈,邁德種仁;乃心京輦,翼翼虔恭,佐國平亂,效績紛紜,功隆事大,勛藏王府。度、康當值武皇帝休明之會,合策名之計,夾輔漢室,降身委質,卑己事魏。匪處小厭大,畏而服焉,乃慕託高風,懷仰盛懿也。
鍾伯敬:袁氏兄弟亦有詭計,畢竟死於公孫氏手,以公孫氏計更詭也。
陶元珍:公孫氏滅后不數年有毌丘儉討高句驪之役,功烈足稱,其攻破高句驪國都,可與公孫康后先輝映。

主要成就


在公孫康在位時期,遼東公孫氏頗為強盛,於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麗,攻陷其國都,又設置了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起兵討伐韓濊,揚威朝鮮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