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邯贊

姜邯贊

姜邯贊(朝鮮語:강감찬,948年—1031年),高麗王朝大臣、將領。初名殷川,其名又作邯瓚,高麗衿州(今韓國首爾南)人。高麗成宗年間參加科舉,獲狀元及第,高麗顯宗時官至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死後謚號仁憲。因在1019年的龜州大捷中大破契丹,被後世朝鮮半島視為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


勸王南下

高麗定宗乾祐元年(948年)十一月十九日,姜邯贊生於高麗國衿州(今韓國首爾特別市南部)。他出身當地豪族,五世祖姜余清從新羅本土搬到這裡,父親姜弓珍是高麗的開國功臣。姜邯贊從小聰明好學,足智多謀。高麗成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二月,姜邯贊(時名殷川)在成宗親臨覆試的科舉考試中狀元及第(甲科第一),到高麗顯宗即位時,已累遷至禮部侍郎。
當時,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弒殺高麗穆宗,另立顯宗,第二年即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一月,高麗的宗主國——契丹皇帝耶律隆緒(聖宗)便以此為借口,大舉親征,問罪高麗。康兆戰死,契丹大軍繼續南下,當時很多大臣建議顯宗投降,只有姜邯贊說道:“今日之事,罪在康兆,非所恤也。但眾寡不敵,當避其鋒,徐圖興復耳。”力勸顯宗南下。於是顯宗一直南逃到羅州,經過與契丹的巧妙周旋,終於使其撤兵,史稱其時“凡策皆出姜邯贊” ,所以顯宗後來在頒給姜邯贊的告身上手書七絕一首:“庚戌年中有虜塵,干戈深入漢江濱。當時不用姜公策,舉國皆為左衽人”,一時傳為佳話。

龜州大捷

其後姜邯贊歷任國子祭酒、翰林學士承旨、左散騎常侍、中樞使、吏部尚書等官職,到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五月擢升為西京留守內史侍郎平章事。當時,高麗和契丹圍繞江東六州和國王入朝問題關係緊張,顯宗於這年十月任命姜邯贊為西北面行營都統使,負責防禦契丹。十二月,契丹東平郡王蕭排押(《高麗史》誤記為蕭遜寧)率領號稱10萬的大軍入侵高麗,顯宗任命姜邯贊為上元帥,與上將軍姜民瞻領兵20萬迎戰契丹,在興化鎮(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威遠面)以12000名騎兵設伏山谷,又用大繩貫牛皮塞城東大川,契丹軍來到時決塞發伏,大破契丹軍,此外姜邯贊麾下兩員將領姜民瞻和趙元亦分別打了勝仗。
得勝還朝的姜邯贊
得勝還朝的姜邯贊
然而,契丹軍繼續向開京挺進,高麗朝廷不得不於十二月二十六日戒嚴開京。姜邯贊得知后,馬上派遣兵馬判官金宗鉉領兵一萬,倍道入衛。隨後,蕭排押抵達離開京只有百里的新恩縣,顯宗命令堅壁清野,嚴陣以待。因為契丹軍自進入高麗后就屢次受挫,兵力頗為折損,姜邯贊又派兵入衛,所以蕭排押判斷開京難以攻克,決定撤軍。姜邯贊趁機邀擊回師的契丹軍,先在漣州(今朝鮮平安北道價川市)、渭州(今朝鮮平安北道寧邊郡)一帶取得小勝,后在龜州(今朝鮮平安北道龜城市)與契丹軍決戰,利用天時大勝契丹軍,幾乎使其全軍覆沒,史稱“龜州大捷”,時為天禧三年(1019年)二月初一。五天後,姜邯贊班師回朝,顯宗親自前往開京郊外的迎波驛犒師,結綵棚,備音樂,宴賜將士,並親手將金花八枝插在姜邯贊的頭上,右手舉著金觴,左手握著姜邯贊的手,慰嘆不已,姜邯贊拜謝,連說不敢當,迎波驛也被改稱為“義興驛”。龜州大捷后,契丹方面放棄了對江東六州的索取和國王入朝的要求,高麗也離開了動蕩年代,步入了太平盛世。

晚年生涯

戰後,已年逾七旬的姜邯贊告老致仕,顯宗不允,賜其几杖,並封他為“檢校太尉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又加號“推忠協謀安國功臣”。翌年六月,顯宗終於批准姜邯贊的致仕請求,晉封“特進檢校太傅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姜邯贊遂歸隱城南別墅。太平十年(1030年),顯宗又加封姜邯贊為門下侍中。翌年顯宗薨,德宗立,晉封姜邯贊為“特進檢校太師侍中天水郡開國侯”,授開府儀同三司、推忠協謀安國奉上功臣。同年八月二十日卒,享年八十四歲,高麗德宗輟朝三日,賜謚號“仁憲”,親致祭文,並命文武兩班會葬。姜邯贊死後配享顯宗廟庭,高麗文宗時追贈他為守太師兼中書令。

軼事典故


文星下凡

傳說有位高麗朝廷派到地方的使臣在晚上進入始興郡(衿州),看見有顆大星隕落在當地一戶人家,於是派遣小吏去查看,正好這家婦女生了兒子,使臣感到奇異,便帶走這個嬰兒作為自己的養子,此子就是姜邯贊。後來姜邯贊做了大臣,宋朝使臣看見他后,驚訝得下拜說:“文曲星很久沒有出現了,如今就在這裡啊!”姜邯贊出生地因此被稱為“落星垈”,位於今首爾冠岳區落星垈地鐵站附近,該地現已闢為紀念姜邯贊的主題公園。

驅龍逐虎

首爾落星垈公園的姜邯贊雕像
首爾落星垈公園的姜邯贊雕像
傳說姜邯贊在高麗顯宗時出任漢城地區的判官,當時漢陽有很多老虎,留守很是擔憂,姜邯贊手寫一帖,給小吏說:“北門外山谷中會有兩個僧人,你去那裡給他們。”果然有兩個僧人跟著小吏而來,姜邯贊對兩僧說:“你們可以馬上帶著你們的徒弟遠去了!”留守問道:“姜判官在說這和尚是老虎嗎?”姜邯贊指著僧人說:“你們可以暫時顯出原形!”兩僧脫下衣服,頓時變成兩隻大吼的老虎,留守被嚇壞了,姜邯贊說:“快走吧!”只見兩隻老虎一躍而出,從此此地再無虎患。後來姜邯贊陪著顯宗在松岳祈雨,登上朴淵台時,突然深淵中的一條龍顯靈飛出,顯宗大驚,姜邯贊又寫一帖投入水中,龍露出身體,姜邯贊數落其罪,施以鞭笞,此台便被稱為“侍中台”。

個人作品


姜邯贊著有《樂道郊居集》、《求善集》,可惜均已亡佚。
姜邯贊有草書作品一幅流傳於世,被收入吳世昌所輯《槿域書匯》中。

後世評價


姜邯贊書法
姜邯贊書法
姜邯贊出將入相,文武雙全,可謂高麗的一代名臣,在高麗契丹戰爭中為高麗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高麗史》對他的評價是:“邯贊性清儉,不營產業,體貌矮陋,衣裳垢弊,不逾中人,正色立朝,臨大事決大策,屹然 為邦家柱石,時歲豐民安,中外晏然,人以為邯贊之功也。” 《高麗史節要》的評價是:“甚矣天之仁愛斯民也,國家將有禍敗之來,必生名世之賢為之備。當己酉、庚戌之歲,逆臣構亂,強敵來侵,內訌外亂,國步危急。於斯時也,不有姜公,未知將何以為國也。公入參謀議,出掌征伐,平定禍亂,克複三韓,以為宗社生民之永賴,非天之所生以備斯人之禍者,其孰能與於斯乎?嗚呼盛哉!”
20世紀以後,由於朝鮮半島民族主義的勃興,姜邯贊更是被推崇為和乙支文德、李舜臣齊名的三大偉人、民族英雄。朝鮮戰爭時期,在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組建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的決議后,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發表了題為《堅決擊退美帝國主義者的武裝進攻》的廣播講話,號召民眾“學習勇敢地保衛我們祖國不受外國侵略者侵犯的乙支文德、姜邯贊、李舜臣將軍等我們祖先的崇高愛國精神”。韓國的一艘驅逐艦也以姜邯贊的名字命名。

影視形象


• 《姜邯贊》(1974年KBS電視劇),朱鉉飾
•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劇),李德華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