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邯贊
姜邯贊
姜邯贊(朝鮮語:강감찬,948年—1031年),高麗王朝大臣、將領。初名殷川,其名又作邯瓚,高麗衿州(今韓國首爾南)人。高麗成宗年間參加科舉,獲狀元及第,高麗顯宗時官至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死後謚號仁憲。因在1019年的龜州大捷中大破契丹,被後世朝鮮半島視為民族英雄。
高麗定宗乾祐元年(948年)十一月十九日,姜邯贊生於高麗國衿州(今韓國首爾特別市南部)。他出身當地豪族,五世祖姜余清從新羅本土搬到這裡,父親姜弓珍是高麗的開國功臣。姜邯贊從小聰明好學,足智多謀。高麗成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二月,姜邯贊(時名殷川)在成宗親臨覆試的科舉考試中狀元及第(甲科第一),到高麗顯宗即位時,已累遷至禮部侍郎。
當時,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弒殺高麗穆宗,另立顯宗,第二年即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一月,高麗的宗主國——契丹皇帝耶律隆緒(聖宗)便以此為借口,大舉親征,問罪高麗。康兆戰死,契丹大軍繼續南下,當時很多大臣建議顯宗投降,只有姜邯贊說道:“今日之事,罪在康兆,非所恤也。但眾寡不敵,當避其鋒,徐圖興復耳。”力勸顯宗南下。於是顯宗一直南逃到羅州,經過與契丹的巧妙周旋,終於使其撤兵,史稱其時“凡策皆出姜邯贊” ,所以顯宗後來在頒給姜邯贊的告身上手書七絕一首:“庚戌年中有虜塵,干戈深入漢江濱。當時不用姜公策,舉國皆為左衽人”,一時傳為佳話。
其後姜邯贊歷任國子祭酒、翰林學士承旨、左散騎常侍、中樞使、吏部尚書等官職,到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五月擢升為西京留守內史侍郎平章事。當時,高麗和契丹圍繞江東六州和國王入朝問題關係緊張,顯宗於這年十月任命姜邯贊為西北面行營都統使,負責防禦契丹。十二月,契丹東平郡王蕭排押(《高麗史》誤記為蕭遜寧)率領號稱10萬的大軍入侵高麗,顯宗任命姜邯贊為上元帥,與上將軍姜民瞻領兵20萬迎戰契丹,在興化鎮(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威遠面)以12000名騎兵設伏山谷,又用大繩貫牛皮塞城東大川,契丹軍來到時決塞發伏,大破契丹軍,此外姜邯贊麾下兩員將領姜民瞻和趙元亦分別打了勝仗。
得勝還朝的姜邯贊
戰後,已年逾七旬的姜邯贊告老致仕,顯宗不允,賜其几杖,並封他為“檢校太尉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又加號“推忠協謀安國功臣”。翌年六月,顯宗終於批准姜邯贊的致仕請求,晉封“特進檢校太傅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姜邯贊遂歸隱城南別墅。太平十年(1030年),顯宗又加封姜邯贊為門下侍中。翌年顯宗薨,德宗立,晉封姜邯贊為“特進檢校太師侍中天水郡開國侯”,授開府儀同三司、推忠協謀安國奉上功臣。同年八月二十日卒,享年八十四歲,高麗德宗輟朝三日,賜謚號“仁憲”,親致祭文,並命文武兩班會葬。姜邯贊死後配享顯宗廟庭,高麗文宗時追贈他為守太師兼中書令。
傳說有位高麗朝廷派到地方的使臣在晚上進入始興郡(衿州),看見有顆大星隕落在當地一戶人家,於是派遣小吏去查看,正好這家婦女生了兒子,使臣感到奇異,便帶走這個嬰兒作為自己的養子,此子就是姜邯贊。後來姜邯贊做了大臣,宋朝使臣看見他后,驚訝得下拜說:“文曲星很久沒有出現了,如今就在這裡啊!”姜邯贊出生地因此被稱為“落星垈”,位於今首爾冠岳區落星垈地鐵站附近,該地現已闢為紀念姜邯贊的主題公園。
首爾落星垈公園的姜邯贊雕像
姜邯贊著有《樂道郊居集》、《求善集》,可惜均已亡佚。
姜邯贊有草書作品一幅流傳於世,被收入吳世昌所輯《槿域書匯》中。
姜邯贊書法
20世紀以後,由於朝鮮半島民族主義的勃興,姜邯贊更是被推崇為和乙支文德、李舜臣齊名的三大偉人、民族英雄。朝鮮戰爭時期,在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組建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的決議后,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發表了題為《堅決擊退美帝國主義者的武裝進攻》的廣播講話,號召民眾“學習勇敢地保衛我們祖國不受外國侵略者侵犯的乙支文德、姜邯贊、李舜臣將軍等我們祖先的崇高愛國精神”。韓國的一艘驅逐艦也以姜邯贊的名字命名。
• 《姜邯贊》(1974年KBS電視劇),朱鉉飾
•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劇),李德華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