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瓶

用來盛熱水的生活用品

暖水壺是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鐵皮、塑料等做成的殼,內裝瓶膽。瓶膽由雙層玻璃製成,夾層中的兩面鍍上銀、鋁、銅等金屬,中間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瓶內的溫度。盛熱水的通常叫暖水瓶;盛冷食的通常叫冰瓶。

簡介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暖水瓶出現於北宋後期。這種暖水瓶也稱“暖水釜”。在宋代的餐飲業中,商販們冬夜“提瓶賣茶”已成為一種獨立的行當,他們所用的“瓶”就是保溫的暖水瓶。如蔡襄在《茶錄》中說:“凡欲點茶,先須?令熱,冷則茶不浮”。宋時暖水瓶的構造是用玻璃為膽,水銀為裹,其基本樣式為:寬口、長頸、長腹、瓶口安有開啟的瓶蓋,還有把手,與現代的沒有太大差距。據說,皇帝還將這種暖水器皿賜給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見,使用暖水瓶已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

歷史


中國的暖水瓶究竟始於何時?通過對宋代文獻史料的研究認為:暖水瓶在北宋的後期就已經開始製作並使用了。其證據是:張虞卿者,文定公齊賢裔孫,居西京伊陽縣小水鎮。得古瓶於土中,色甚黑,頗愛之,置書室養花。方冬極寒,一夕忘去水,防為凍裂。明日視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凍,獨此瓶不然。異之,試以湯,終日不冷。張或與客出郊,置瓶於篋,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後為醉仆觸碎。視其中,與常陶器等,但夾底厚幾二寸,有鬼執火似燎,刻畫甚精,無人能識其為何時物也。
這條史料使我們得知暖水瓶已經在北宋開始使用並引起人們的新奇感與神秘感。另一條史料則清楚地描述了在玻璃膽瓶上塗附水銀的製作技術過程:
徽宗嘗以紫流離膽瓶十,付小璫,使命匠範金托其里。璫持示範匠,皆束手曰:“置金於中,當用鐵篦熨烙之,乃妥帖,而是器頸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觸,必治之,且破碎,寧獲罪,不敢為也。”璫知不可強,漫貯篋中。他日,行廛間,見錫工扣陶器精甚,試以一授之曰:“為我托里。”工不復擬議,但約明旦來取。至則已畢。璫曰:“吾觀汝伎能,絕出禁苑諸人右,顧屈居此,得非以貧累乎?”因以實諗之。答曰:“易事耳。”璫即與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親閱視,為之幸后苑,悉呼眾金工列庭下,一一詢之,皆如昨說。錫工者獨前,取金鍛治,薄如紙,舉而裹瓶外。眾咄曰:“若然,誰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辦此。”其人笑不應,俄剝所裹者押於銀箸上,插瓶中,稍稍實以汞,掩瓶口,左右洞之。良久,金附著滿中,了無罅隙,徐以爪甲勻其上而已。眾始愕眙相視。其人奏言:“琉璃為器,豈復容堅物觸,獨水銀柔而重,徐入而不傷,雖其性必蝕金,然非目所睹處,無害也。”上大喜,厚賚賜,遣之。
這兩條史料均出自《夷堅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中國古代暖水瓶的最早的記錄。第一條史料是說張齊賢孫子輩分的張虞卿已使用了暖水瓶。張齊賢,是宋真宗時兵部尚書,卒於1014年。他的裔孫張虞卿當生活在北宋中後期,或確切地說主要生活在宋徽宗時期。

組成


暖水瓶

內膽

暖水瓶
暖水瓶
由內外兩個玻璃瓶組合而成。兩者在瓶口處連接成一體,兩瓶壁間隙抽成真空以削弱熱對流,玻璃瓶壁表 面鍍光亮銀膜反射紅外熱輻射線。瓶內高溫時,內容物的熱能不向外輻射;瓶內低溫時,瓶外熱能不向瓶內輻射,保溫瓶有效地控制了傳導、熱對流和輻射3種傳熱的途徑。
保溫瓶保溫的薄弱處是瓶口。在玻璃內外瓶瓶口連接處有熱量傳導,瓶口通常靠軟木塞或塑膠塞阻擋熱散失。因而保溫瓶容量越大、瓶口越小,則保溫效能越高。瓶壁夾層高度真空的長久保持極為重要。如果夾層中漸漸充氣或損壞封沒的抽氣小尾,破壞夾層真空狀態,保溫瓶膽即喪失保溫效能。
保溫瓶膽除採取玻璃材質製成外,還有採用不鏽鋼或無毒無臭的塑料做成的。金屬瓶膽堅固耐用,不易損壞,但導熱率遠大於玻璃,製成的瓶膽保溫效能稍差。用塑料製成的單層或雙層壁容器,填充泡沫塑料隔熱,輕巧方便,不易破碎,但其保溫效能比真空瓶膽差。

外殼

具有一定的強度,以保護內膽和增加裝飾效果。外殼的材質有鍍錫薄鋼板、黃銅、合金鋁、不鏽鋼和塑料等,中國還有黑鐵皮、竹篾、竹筒、木、搪瓷等。為使用便利和美觀,外殼可作多種造型變化和作多種裝飾。裝飾方法包括印色、噴漆、噴花、電鍍、噴塑、拋光、刻花、染色等。

附加部件

按出水方式配備不同的部件。普通型保溫瓶適應手持殼柄、傾瓶倒水,需配備瓶塞,如軟木塞、軟橡膠膨脹塞、腔內滾球控水塑料塞、螺紋出水槽旋動塑料塞等。通過虹吸出水的保溫瓶需在瓶膽內配備虹吸管和閥裝置。氣壓出水的保溫瓶稱氣壓式保溫瓶,有兩種結構。常用的是在殼蓋部位裝小型氣鼓,用手或通過機構撳按,使液面受氣壓,通過導管出水;另一種是可在殼體裝上小型電磁振動泵,使液面受氣壓,通過導管出水。盛裝食物的大口保溫瓶為適應使用需求,還有加裝無毒塑料內襯和配置造型吻合的小套盛器等部件。

保溫原理


暖水瓶
暖水瓶
暖水瓶為什麼能保溫呢?熱的傳遞方式有三種:熱的輻射、熱的對流、熱的傳導。
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感到身上熱乎乎的,這是因為太陽的熱射到了我們身上,這叫熱的輻射。防止熱輻射的最好辦法是把它擋回去,反射熱最好的材料是鏡子。
倒一杯開水放在桌子上,由於杯子里的水和周圍空氣的流動,使得水溫逐漸變得和周圍環境的溫度一樣了,這是熱的對流。
如果在杯子上加個蓋,就把對流的道路擋住了。可是這杯水依然會變涼,只是時間長些。這是因為杯子有傳熱的性質,這叫做熱的傳導。
暖水瓶膽用雙層玻璃做成,兩層玻璃都鍍上了銀,好像鏡子一樣,能把熱射線反射回去,這就斷絕了熱輻射的通路。把暖水瓶的兩層玻璃之間抽成真空,就破壞了對流傳導的條件。暖水瓶蓋選用不容易傳熱的軟木塞,隔斷了對流傳熱的通路。完善地把傳熱的三條道路都擋住了,熱就可以長久地保留下來。但暖水瓶的隔熱並不那麼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熱能夠跑出來,因此暖水瓶的保溫時間有一定限度。
暖水瓶的功能是保持瓶內熱水的溫度,斷絕瓶內與瓶外的熱交換,使瓶內的“熱”出不去,瓶外的“冷”進不來。如果在熱水瓶里放上冰棍兒,外面的“熱”同樣不容易跑到瓶子里,冰棍也不容易化。所以把暖水瓶叫做保溫瓶是科學的,因為它既能保“熱”,也能保“冷”。
家裡用的暖水瓶可以很好的保持熱水的溫度,其原理是什麼呢?熱水變涼是由於熱的對流、熱的傳導和熱的輻射引起的。暖水瓶膽就是針對解決上面三個問題而製成的。瓶口用軟木塞阻止熱與冷空氣的對流;雙層瓶膽之間的空隙抽成真空,解決了熱的傳導;在瓶膽上塗一層薄薄的銀,使它成為反射光線和反射熱的一面鏡子,從而利用銀層把熱輻射擋了回去。這樣,熱就不致散失,起到了保溫作用。

分類和用途


保溫瓶可分為三大類:

細口型

通常又稱熱水瓶。口部直徑小,保溫性能好,主要用於盛裝沸熱水、煎熱中藥汁、熱飲料和冷飲料等。

大口型

通常又稱冰瓶。口部直徑大,物品取放方便,主要盛裝冰塊、冰糕、帶容器冷飲料、冰鎮藥劑、液態氣體、防發酵物質等,亦可盛放熱食、帶容器熱飲料等。

杯型

通常又稱保溫杯。口部直徑大,小容量,主要用作短時間內能減少環境溫度對內裝物影響的飲食具。

製造工藝


暖水瓶部件
暖水瓶部件
保溫瓶的核心部件是瓶膽。製造瓶膽需經以下4個步驟:①瓶坯製備。保溫瓶用的玻璃材質屬常用的鈉鈣硅酸鹽玻璃。取均勻無雜質的高溫玻璃液,在金屬模具中分別吹成壁厚為1~2mm的玻璃內瓶坯和外瓶坯(見玻璃製造)。②制膽坯。內瓶置於外瓶之中,瓶口連封成一體,並在外瓶底設置供鍍銀、抽氣操作的導管,這種玻璃構造體稱為瓶膽坯。制玻璃瓶膽坯主要有拉底封口法、縮肩封口法和腰接封口法 3種。拉底封口法是將內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割底,內瓶從外瓶底端套入並用石棉塞鑲墊固定,再將外瓶底收圓封閉,接小尾導管,兩瓶口部熔封。縮肩封口法是將內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內瓶從外瓶上端套入並用石棉塞鑲墊固定,外瓶縮徑收成瓶肩並熔封兩瓶口,接小尾導管。腰接封口法是將內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並把腰部割成兩段,內瓶放入外瓶,將腰部重新熔接,接小尾導管。③鍍銀。將一定數量銀氨絡合物溶液和作為還原劑的醛類溶液通過小尾導管灌入瓶膽坯夾層中,進行銀鏡反應,銀離子被還原沉積在玻璃表面形成一鏡面銀膜薄層。④抽真空。將已鍍銀層的雙層瓶膽坯的尾管與真空系統連接,加熱至300~400℃,促使玻璃釋放出所吸附的各種氣體和殘餘水分。同時用真空泵抽氣,瓶膽夾層空間的真空度達10-3~10-4mmHg時熔封尾管。

清潔除垢


暖水瓶是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時間較長的暖水瓶內壁,往往結成一些斑點的黃色沉澱。這主要是由於在飲用的水裡常常含有碳酸和碳酸鎂,這些化合物在暖水瓶內長時間積聚,附著在瓶壁上,成為水垢。單這些雜質還不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嚴重的是隱藏在水垢里的一些有害的重金屬元素,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醫療實踐也證明,許多重金屬元素有致癌的可能性。因而,我們切切不可對暖水瓶的污染掉以輕心。當用暖水瓶裝酒或酸性飲料后,瓶內這些金屬元素沉積物就會溶解在水中,喝這樣的水,就會受到金屬污染。
所以,只要人們保持暖水瓶內壁的清潔,這種危害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暖水瓶內壁有了水垢,可以用一下方法進行清潔:
1、在瓶里放些紙屑,然後倒進溫鹽水,輕輕晃一會兒,水垢即可除凈。
2、可倒入濃度為1%的小蘇打水500克左右,或將食醋加熱裝入瓶內,輕輕搖涮,水垢即可除掉。
3、把兩個雞蛋殼稍微弄碎,裝進瓶中,再裝入半茶缸涼水,堵上瓶塞並用一隻手按住,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握住瓶口頸部,另一隻手托住瓶底,上下左右旋轉搖晃。約20秒種,取下瓶塞,倒出蛋殼,再用清水涮洗兩遍即可。
4、用醋250克,燒熱后灌入熱水瓶內,浸泡幾小時,再上下、左右搖晃,瓶內水垢就會脫落。
5、取200克稀鹽酸放瓶內浸泡一會兒后,再搖動就可以清除瓶內的水垢。
6、用煮麵條的水倒入瓶內,搖晃幾分鐘后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即可乾淨。
7、取一些向陽葉或南瓜葉切成3厘米至4厘米見方大小的碎片,放入瓶內,再加入少許冷水,輕輕將暖水瓶搖晃幾下,倒出后再用清水洗凈即可。
8:用鹽水浸泡5到6小時也可以去除水垢。

哲理


給木塞以空間: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給暖水壺灌水的時候,不能灌得太滿,需要留一個比木塞大一點的空間。如果灌得太滿,木塞會被暖水壺裡熱空氣的壓力彈起來,有時還會燙傷人。待人接物也是如此,人的潛力無限而忍耐力卻是有限的。對於一些不起眼的人,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與價值,更不該去凌辱他們的尊嚴和人格,否則,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不惜一戰,像彈起來的木塞一樣,那時,可能不僅僅是濺起的開水會把你燙傷,你可能為此付出更為慘重得多的代價。
外冷內熱:在一堆灌滿了開水的暖水壺中區分哪個是保溫的,只要用手摸一下它們的外殼,如果是熱的則是不保溫的,不熱的才是真正保溫的。這就是現象與本質、表象與內涵的關係。舉例來說,表面上看起來誇誇其談、吹得天花地墜的人,他們可能腦子空空、不學無術;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吶而不善言辭的人,他們的心胸可能裝著整個世界,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
保溫的錯誤經驗:曾經有人認為,判斷暖水壺保溫性能好的辦法是把暖水壺壺口對著耳朵聽,"嗡嗡"作響地便是保溫好的。可是當一個暖水壺不再保溫而打算扔掉的時候,拿在耳邊一聽還是"嗡嗡"地響,這就說明這種方法並不可靠,但在實際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卻有不少人一直就是按照這種經驗來判斷的。我們從前人那兒繼承了許多"經驗",但正確與否,卻很少有人去驗證。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種叫"經驗"的東西蒙蔽了眼睛,束縛了思想,哪怕是一個很小很明顯的謬誤,也不會被我們輕易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