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崇福寺的結果 展開
崇福寺
中國福州歷史遺跡
崇福寺舊稱崇福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距市區約8公里,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
崇福寺,舊稱崇福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距市區約8公里,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
崇福寺,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后廢。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跬存和尚在該院舊址創建“養母堂”,闢地基時發現“崇福禪院”石額,遂發願重興,最初僅建小屋3間。
崇禎五年(1632年)在鼓山湧泉寺永覺禪師贊助下募緣續建大殿、法堂。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擴建,后逐漸發展,梵宮林立,殿宇巍峨。現存舊建築多為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冬由鼓山湧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緣重建的,佔地面積3816平方米。民國時期曾擁有山田130餘畝。批佃收租,供養僧眾。
福州崇福寺
殿宇照片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協會創辦佛教安養院於寺內,作為市區各寺院老弱、生活無依無靠的教徒歸依之處(現有40人在此安度晚年)。“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佛像全毀,佛事中斷。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寺院獲得新生,1979年被列為開放寺院,著手整修殿堂,重塑佛像,恢復正常佛事活動。1983年,福建佛學院女眾班設在寺內,作為培養愛國愛教的接班人基地。此後至1988年,新建觀音閣、五觀堂、佛學院、住寮、廚房、藏經閣等殿堂。新、古建築群以大雄寶殿為核心,由彌勒殿、法堂、方丈堂、客堂、禪堂、五觀堂、玉佛殿、佛學院等22座殿、堂、寮、閣組成,古樸雄偉,建築總面積5452平方米。1992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尼眾113人,另有佛學院女眾班學員50人。
福州崇福寺還是日本長崎崇福寺的祖寺。明崇禎二年(1629年),該寺超然和尚東渡日本長崎聖壽山建“聖壽山崇福寺”,並為該寺第一代住持。以後,該寺與祖寺時有往來,關係密切。寺內有舍利塔兩座,其中一座為古月和尚墓塔;另有碑刻一塊。
崇福寺傳承法系屬曹洞宗。現任方丈傳常法師,78歲,福建霞浦人。1939年出家於霞浦大京白鶴堂,1950年移錫城關柏翠庵,1955年起先後被選為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957年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後學戒於福州金雞山地藏寺,協助德欽法師在象峰崇福寺籌辦福建佛教安養院。1962年,任福建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福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60年起任福州市第四、五屆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衝擊,下放工廠勞動,后在省政協工作。1980年回省、市佛教協會工作,任副會長之職。1983年起當選為福州市第八、九、十屆人大代表,對福州羅山法海寺、金雞山地藏寺、象峰崇福寺的重建嘔心瀝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81年、1982年全力支持鼓山湧泉寺與象峰崇福寺舉辦男、女眾佛學培訓班。1983年經省政府批准開辦福州佛學院,任副院長之職至今。1989年,任金雞山地藏寺與象峰崇福寺方丈。1992年起當選為省第七、八屆人大代表。因熱心扶持殘疾人的康復工作,1996年元月被授予“八五”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佛教協會顧問,福建佛學院副院長,福州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崇福寺現任監院明凈法師,73歲,原籍福建福州人,師從圓瑛大師。
迄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跬存的弟子清安來寺住持,境況才略有起色,清安圓寂之後,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其高徒淑英主持該寺,隨即大興土木,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重新整修大殿,再建東西兩廡,崇福寺乃初具叢林規模。
其後因繼之乏人,該寺漸趨衰落,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鼓山湧泉寺古月禪師來此兼趨寺務,發心重建大雄寶殿、鐘樓、法堂、天王殿、方丈室、齊堂、客堂等,一切規制皆仿效鼓山湧泉寺。
古月禪師於民國八年(1919年)圓寂,崇福寺僧眾在寺內特辟一堂建塔紀念,名“中興崇福古月禪師塔”,后古月禪師門人必定禪師執掌法席。當時有關當局默許農林學校強佔寺產,必定禪師護持神力。
1949年後,寺僧二十多人參加土改,分到一部分田地,誦經坐禪之餘,以耕田自養。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協會在寺中創設佛教安養院,安置老弱貧病的佛教徒數十人。由德欽法師任院長,明力法師負責日常工作。由於政府部門發給生活費,這些佛教徒均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寺院遭破壞,后又被華僑農場佔用。不久怡山西禪寺部分年老僧人亦徒置於寺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的各項宗教政策的落實,崇福寺得以恢復,並成為尼眾道場。由於傳常法師的慘淡經營,至1983年陸續重修了各殿堂並重塑多尊佛像。是年春,福建佛學院女眾班設於該寺,時至今日,由這裡畢業的尼眾遍布海內外,為佛教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僧才,如今的崇福寺,佔地面積3816平方米,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齊堂、地藏殿、伽藍殿等18座殿堂,環境清幽,景緻宜人,晨鐘暮鼓,香煙繚繞,已成為福建省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協會創辦佛教安養院於寺內,作為市區各寺院老弱、生活無依無靠的教徒歸依之處(現有40人在此安度晚年)。
“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佛像全毀,佛事中斷。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寺院獲得新生,1979年被列為開放寺院,著手整修殿堂,重塑佛像,恢復正常佛事活動。
1983年福建佛學院女眾班設在寺內,作為培養愛國愛教的接班人基地。此後至1988年,新建觀音閣、五觀堂、佛學院、住寮、廚房、藏經閣等殿堂。
新、古建築群以大雄寶殿為核心,由彌勒殿、法堂、方丈堂、客堂、禪堂、五觀堂、玉佛殿、佛學院等22座殿、堂、寮、閣組成,古樸雄偉,建築總面積5452平方米。1992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尼眾113人,另有佛學院女眾班學員50人。
福州崇福寺還是日本長崎崇福寺的祖寺。明崇禎二年(1629年),該寺超然和尚東渡日本長崎聖壽山建“聖壽山崇福寺”,並為該寺第一代住持。以後,該寺與祖寺時有往來,關係密切。寺內有舍利塔兩座,其中一座為古月和尚墓塔;另有碑刻一塊。
崇福寺在山西朔縣城內東街北側。創建於唐麟德二年。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亦稱林衙院。遼統和年間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題額“崇福禪偉”,建築壯麗。現存山門及觀音、彌陀、地藏、文殊諸佛殿,並有藏經閣、鐘鼓樓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藏經閣位居殿前,為他處所罕見。彌陀寺,是規模較大的金代建築。殿內金代塑像壁畫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該寺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初名“崇福院”,建築規模較小,后遭廢圮。
景點類型:宗教場所
門票:5元
開放時間:6:00-17:30
地址:朔州市朔城區東大街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