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島顯應宮
廟島顯應宮
廟島顯應宮位於山東省長島縣廟島,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初為沙門島(廟島古稱)佛院,僅茅屋三間。隨著元代建都北京,海運日漸繁榮,京都的貢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運至北京。當時的沙門島是海上漕運的必經之地,往來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風。因漕夫大多是福建人且篤信媽祖,就在島上立媽祖祠以事供養,後來就成為風俗。
目錄
廟島顯應宮
廟島顯應宮位於廟島東北部,距長島縣城2.5海里,佔地90多畝。它南北傍山,東西臨海,四周有諸島環衛,系海上太平灣——廟島塘里的一顆古老璀璨的明珠。長島顯應宮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明宗禎元年,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長島漁民祖祖輩輩敬稱“海神娘娘廟”,船隻在此避風休整,人們到廟上祈拜娘娘保佑一路風平浪靜,賜佑平安,無一不得到靈驗,幾百年來這裡香客不絕,香火繚繞,被喻為“北方第一海神宅院”。顯應宮大殿是全廟最大的建築,為硬山式結構。殿內,媽祖坐像居正中神龕龍墩之上,大殿兩側有14尊站班,其中有4尊武將分別是千里眼、順風耳、黃蜂兵帥和白馬將軍;8尊文官有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龍王等;另有老少兩尊站班。殿外兩側房內存有碑、碣、匾200餘塊和歷代船模300餘艘。後宮建築風格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點。宮內殿正位神台有銅鑄鍍金天后聖母像及2米高的9花青銅穿衣鏡一面,各種服飾用品及床帳、擺設應有盡有。2002年10月,台灣信眾護送一黑臉媽祖在顯應宮落戶。這裡常年香火不斷,每年的元宵節和娘娘生日,顯應宮便有萬餘人朝拜。顯應宮之所以建於廟島,是因為廟島形若鳳凰,其身北的燒餅島形如太陽,兩島相映,狀若“丹鳳朝陽”,屬上上風水寶地。1969年文革期間原廟被毀,僅存一象一鏡。1983年重修,1985年對遊人開放。
![廟島顯應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3/mc359cbbacaffe31a15d448dbe29bf068.jpg)
廟島顯應宮
圖片列表門票價格交通提示相臨景點萬鳥島寶塔礁仙境源民俗風情公園釣魚島廟島顯應宮望福礁民俗風情公園林海國家森林公園簡介九丈崖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