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
五個湖泊的合稱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為“五湖”。古代的說法不同,如《國語》、《史記》中的五湖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我國的幾個大湖,說法不一,一般是指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千島湖。在《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中,原先的五湖名稱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鑒湖。(彭蠡即鄱陽湖。鑒湖到了清代則被洪澤湖代替。) 但根據《史記河渠書集解》五湖,湖名耳,實一湖,今太湖是也。
引證解釋
五湖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澤藪曰 具區,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鄭玄註:“具區、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具區,即太湖。(2)即 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戰於 五湖。”韋昭註:“五湖,今 太湖。”《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張勃《吳錄》:“五湖 者,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 太湖 而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盪湖、太湖、射湖、貴湖、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震澤 致定”唐張守節正義:“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
《史記·三王世家》:“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司馬貞索隱:“五湖者,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庭 是也。”明楊慎《丹鉛總錄·地理》:“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洞庭 一也,青草 二也,鄱陽 三也,彭蠡 四也,太湖 五也。”洮滆,今江蘇長盪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陽湖。青草,今洞庭湖東南部。
3. 指 洞庭湖。
4. 近代稱 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 和 太湖。
晉葛洪《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唐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清李漁《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6.引申義,指遠闊大地。《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稿·對薄松濤先生梅雨潭聯出句》:“蘿泉有志,三洄究騁五湖懷。”
“五湖”由喜鵲湖、沙灘湖、磨湖、小湖、小南湖組成,土地肥沃,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五湖漁場始建於1968年,全場佔地面積4萬餘畝,有4000多漁民。
仙桃市五湖漁場地處仙桃東南邊陲,與武漢市漢南區、洪湖市大同湖、嘉魚簰洲灣毗鄰,是仙桃市國有大型專業漁場,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人口4088人,職工87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人,中級以上職稱20人。佔地面積4.5萬畝,年總產值2.1億元。其中內垸1.1萬畝,年產量11000多噸,產值1.1億元,主養甲魚、團頭魴、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羅非魚、河蟹、黃鱔等名優品種。有一家大型淡水魚加工廠——五湖鵬鑫食品有限公司,佔地60畝,以加工鮰魚片、羅非魚片、小龍蝦為主,日產量100噸,冷庫容量1500噸。
外湖是長江灘塗的泛水區,有圍養面積3.4萬畝,年產量9000多噸,產值近億元。放養模擬野生環境生長的草魚、團頭魴等魚種,套養河蟹、刁子魚、鱖魚等名優品種,充分利用外湖青草、螺、蚌和長江野雜魚等天然資源,使產品已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外湖野魚質優價高,大有潛力可挖,正在註冊一個含地理標誌的商標和申報兩個綠色水產品品種。外湖因水位變化,四季風景各有不同。春季如蒙古大草原,滿眼蔥綠,看不到邊際;夏季就象大海一般,波濤洶湧,氣勢滂沱;秋季漫天蘆花,給人無限遐想空間;冬季漁歌晚唱,一派豐收景象。外湖時時處處彰顯原生態之美,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據考證,仙桃(原沔陽)五湖為古太白湖的遺存,古太白湖大概形成於南北朝時期,最早的文字記載不詳,但我國著名地理著作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沔水》中記載:“沔水又東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又有《水經注·江水》記載:“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白湖。”
明代朱衣撰《嘉靖漢陽府志》記載:“太白湖在縣治西一百里,九真山南。”“其水西接沔陽,廣袤二百餘里。春夏與新灘、馬影、蒲潭、沌口等湖合而為一,秋冬水落,各湖始分。”東西長度叫廣,南北長度叫袤,可見當時的太白湖面積之廣闊。從“湖水東南通江”、“江水左得湖口”的文字上理解,古代太白湖入江處地貌,絕非是一條河道,而是連接新灘、馬影、蒲潭諸湖,延袤數十里的一片遼闊水域。所以古人稱太白湖:“蓋七澤之最,與洞庭彭蠡相伯仲。”又有詩:“漢沔疑無界,洞庭擬有鄰。”其用現代文字描述大意是說:沔水流域有一個湖泊,湖光美麗,範圍廣闊,可以與洞庭湖相媲美,漢水同沔水如同沒有界限。
清初顧祖禹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沔陽地理記載,太白湖 (沔陽)州東北二百里,接漢陽府界。一名九真湖,一名土湖。潛水自西北來注之,沱自南來注之,其上游西湖、李老、泗港、沙湖及直步、黃蓬、陽明諸水悉匯焉,周二百餘里,為沔境之巨浸。達沌口入江。《水經注》沌水通沔陽太白湖,是也。
南北朝時期的“古太白湖”同洞庭湖相望的光輝歷史早已不復存在,而僅剩的一片水域便是今天的五湖。雖然沒有古太白湖那樣壯闊,但太白遺風猶在,春天觀湖,夏日觀“海”,今天的五湖,“古太白湖的最後一滴水”位於仙桃市東南角,是沙湖鎮水鄉園林生態濕地的精華部分,像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女,美麗妖嬈,儀態萬方,被稱之為仙桃東南的一顆璀璨明珠。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所在地區:湖南
面積:2820.00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 30.80米
容積:188.0億立方米
成因類型:構造湖
歷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現代的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由最大時的約6000平方公里驟減到1983年的2625平方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鄱陽湖超過而成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現在天然湖泊面積2625平方公里,蓄洪堤垸和單退堤垸高水還湖擴大湖泊面積1343平方公里,總共3968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質比較清潔,富營養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隨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質進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是SO、Co、NoX以及煙塵,有害有毒物質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國主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鯰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形態描述: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鄱陽湖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公里,約佔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佔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傑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适、江萬里、朱耷等曾在湖區生活。這裡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巢湖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巢湖之美,不僅在於它的遼闊浩大,而且因它物產豐富,文脈深厚和遍布兩岸的風景名勝。湖中姥山廟有一副絕妙的對聯,上聯為:“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光,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黛修容環獻媚”,下聯為:“萬千層濤瀾洶湧,若別領清幽秋景,迨風息波恬,長夜間徒倚山渚,冰輪躍彩遍浮金”,高度地概括了巢湖千古名湖的瑰麗景觀。
出巢湖市區,抬眼一望,面前便是“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的巢湖。從湖汊登上遊艇,輕舟快速向西航行。只見浩淼的巢湖,水天相連,一望無際。湖面上漁帆點點,漁歌陣陣,不消一個小時,便隱約可見“湖天第一勝境”的中廟了。
《巢湖志》對中廟描繪得十分細膩:“紅色廟牆,陡峭錯落,赤跡鳳台,直抵湖中,波濤沖刷,紋絲不動。湖浪吞吐,飛流噴珠,湖潮入洞,猶如鐘鳴。”遊人臨其境,仰視樓台,重檐飛出,灰色樓頂,宛如丹鳳之冠,夕陽西照,熠熠生輝,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廟內梁橫匾額,殿供神龕,壁描神鬼,廊畫天兵。遊客譽之為“人間蓬島”、“別有湖天”、“雲護仙壇”之勝境。
廟內供奉的女神是碧霞元君。據古籍記載,“全盛時,春日晴和,煙火相望,河以南、江以北,老稚男女,各持瓣香,誦佛號祈於廟者,肩背踵趾接也。”現在,人們遊覽中廟,不再是去祈求那虛無縹緲的神的恩賜,而是在勞作之餘,去領略那百里巢湖的壯麗景色。
是巢湖中最大、最美的湖心島。東西長1212米,南北寬709米,島上一塔三亭六山九峰,安謐寧靜,景色四季宜人。
陽春三月,山嶺新綠,湖水溶溶,春風楊柳,群鶯亂飛,一派山野趣味。1964年春,郭沫若曾親臨巢湖,並留下翰墨:“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夏日炎炎,姥山卻飛紅流翠,花香撲鼻,清涼怡人。中秋,則天高氣爽,湖水凝碧,楊柳青蒲,果實累累,一派斑斕景色。北宋宰相、《資治通鑒》的編纂者司馬光登姥山詩云:“湖島映微寒,荷菱連水天。”入冬,山舞銀蛇,紅裝素裹,岩下數尺冰凌,樹上滿枝銀花,好似琉璃世界。
姥山不僅秀美,名勝古迹亦多,遊人在崎嶇的山道上行走,若腳步稍重,可聽見足下回聲震響,這就是姥山特有的“空谷回音”。如果循著聲音尋找,就可發現約大小20多處溶洞。大的可容百人,小的也可藏十多人,洞內怪石嶙峋,十分險妙。再拾級攀登,就可以觀賞明清古塔文峰塔了。
系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廬州知府嚴汝倡建,才成四層,因戰亂而輟工。清光緒年間(公元1878年),李鴻章倡捐,委江蘇補用道、廬州人吳毓芬續建三層完工。工成,李鴻章題“文光射斗”四個大字,並作《姥山塔碑記》一文刻之於石。
塔高七層,51米,133級,系條石青磚結構,層層飛檐走角,八角對著八方,角角裝有銅鈴,外觀雄偉,結構精巧。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三部分組成。人入塔內,門梯交錯,左拐右旋,樂趣無窮。每層塔壁四周或題詞,或詩文,或磚雕佛像。塔內藏有兩廣總督李瀚章題寫的“舉頭近日”,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題寫的“中流一柱”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
人立塔上,只覺風聲呼嘯,銅鈴叮噹,如立雲端之上。倚窗遠望,煙波浩淼,漁帆點點;近觀腳下,姑、鞋二礁如在霧中。
塔剎上鑲嵌有李鴻章全像。李鴻章發跡前,曾得益於恩師曾國藩的指點,集結淮軍在湖上操練,並留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七言絕句:“巢湖好比硯中波,手把孤山當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筆,夠寫青天八行書。”離塔不遠處,有座聖姥廟,春秋祭祀焦姥。紅楹青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
巢湖晨美,夜景更美,姥山月夜更加迷人。若逢清秋三五之夜,一輪明月倒映在波漪微微的湖中,猶如一顆玉珠鑲在湖面上,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真是“一色湖光萬頃秋”的美景夜色。清康熙年間,廬州府學正朱弦在《巢湖夜月》一文中寫道:“當其微風不生,流光接天,靜影沉碧,羈人當此神開,勞者對此而機息,恍乎置身於廣寒世界也。”
2002年5月,安徽省巢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傳說很久以前,巢湖是個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某一天,一位漁人捕捉了一條千斤大魚,運到城內廉價出售。全城人爭相購買食魚肉,唯獨一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過閭對焦姥說:“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號,請全城百姓避災,然後才攜女欲行。忽然晴天一聲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衝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時,小白龍急施法術,從湖內長起三座山,將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後人為頌揚焦姥的德行,又將巢湖取名焦湖,將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唐代文學家羅隱過巢湖時,曾有“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的詩句。
船近姥山,只見湖水環繞,亭閣參差,翠島若浮,宛如“白色銀盤一青螺”。
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33.4米,平均深度18.9米,容積:51.5億立方米。成因類型:古潟湖。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位於富饒的上海、寧波、杭州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佈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盪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流域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更有當地的居民傳說,去太湖打漁的漁民,如果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走,就永遠回不來了,所以也有當地人吧太湖比作內陸海,從而表現太湖的廣闊。還有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去太湖周邊城市遊玩的話,不要忘記品嘗一下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哦。
1982年,太湖以江蘇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太湖富營養化明顯,磷、氮營養過剩,20世紀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總磷、總氮屬嚴重超標,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標;年最高水溫出現在7、8月,年最低水溫出現在12月下旬~2月上旬,歷年最高水溫達38℃,最低水溫0℃,水溫年變幅介於29.5—38.0℃之間,歷年平均變幅34℃左右,歷年平均水溫為17.1℃,太湖歷年平均水溫較陸上氣溫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過程相應、最高、最低值分別出現在7、8月份和1月份,歷年各月平均水溫均高於氣溫;太湖現有魚類106種,隸屬15目24科,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共有54種。
為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又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岸形態,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盪相間分佈,以湖岸計算的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現有51個島嶼,總面積89.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實際水面面積為2338.11平方公里,湖岸線匯流排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從湖底地形可見湖盆的地勢是由東向西傾斜,湖盆形態呈淺碟形。
所在地區:江蘇
面積:1960.00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 4.75米,平均深度3-4米
容積:26.6億立方米
成因類型:古潟湖
洪澤湖屬中——富營養型,洪澤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氨、酚、總汞;年均水溫16.3℃,最高水溫在9月28℃,最低水溫在1月3℃,洪澤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只有當北方強冷空氣過境時,湖面才出現封凍,全湖性封凍一般發生在寒冷的1~2月;湖內的魚類從種類組成以鯉科為主,約佔全湖種類的50%以上。若以生態類型區分三類:A湖泊定居型魚類如鯉、鯽、鯿、魴、鮊、刀鱭、銀魚、烏鱧、鱖、黃顙魚等,它們終生定居於洪澤湖,其種群多、數量大,成為漁業產量中的主要魚類,B索餌灑游型魚類,如草魚、青魚、鰱、鱅、鱤魚等。
洪澤湖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其幾何形態極不規則,東北——西南向的攔拱人工石壩,距湖心15公里,其餘為天然湖岸,岸線彎曲,岸坡平緩,全源水域由成子湖灣、溧河湖灣、淮河湖灣三大湖灣組成;當水位12.5米時,水面面積為1597平方公里,容積30.4億立方米,湖泊長度65公里,平均寬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質為碎屑沉積物;匯入洪澤湖的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等。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后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蕩,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
洪澤湖為一"懸湖",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洪澤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國自古以來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澤湖地區。因而洪澤湖的歷史也就是一部人類與洪水的抗爭史,並因此留下諸多美麗的傳說。洪澤湖的千年古堤就是歷代為治水而建,與都江堰齊名,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彎之說。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2006年4月5日,泗洪洪澤湖濕地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湖
范蠡
金碧芙蓉映太湖,
相傳奇勝甲東吳。
太湖三萬六千頃,
多少煙波浩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