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江浙地區的借代詞

吳越國(907~978) 中國五代十國之一。錢鏐所建。自西紀895年立國至978年歸宋,共立國84年,三世五王。都杭州(今屬浙江)。盛時疆域13州,約為今浙江全省、江蘇西南部、福建東北部。

錢鏐是軍閥董昌部將。

國家概述


吳越國
吳越國
唐光啟三年(887),董昌移鎮浙東;唐以錢鏐為杭州刺史,從此錢鏐獨據一方。乾寧三年(896),錢鏐滅董昌,得越州。唐以錢鏐為鎮海、鎮東(越州軍號)兩軍節度使,仍治杭州。錢鏐遂據有浙江東、西二道。天復二年(902),唐封他為越王。開平元年(907)後梁又封他為吳越王。吳越比相鄰的吳(後為南唐取代)弱小,故錢鏐及其子孫皆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藉以牽制吳或南唐。但有時也自立。後唐長興三年(932)錢鏐卒,子錢元瓘(887~941)繼位。後晉天福五年(940),元瓘遣大軍入閩,遭到巨大損失。六年,元瓘卒,子錢弘佐(一作錢佐,928~947)立。開運三年(946),吳越再次遣兵入閩,得福州。次年,弘佐卒,弟錢弘倧立,同年十二月三十日(948年2月12日)將校廢弘倧,立其弟錢弘俶(即錢俶,929~988)。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吳越面臨危機,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錢俶入朝。三年,再次入朝,盡獻所據土地,全家遷汴京。吳越亡。吳越自錢鏐晚年與吳通和以後,除兩度遣兵入閩外,並無重大戰爭。在十國中,是比較安定的地區。錢鏐修築錢塘江石塘,又置都水營使,主管水利事業,專管治河築堤,發展了太湖一帶的圩田。通過這些措施,使境內農業生產獲得發展。吳越境內的手工業絲織、造紙,特別是陶瓷,都在唐代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其秘色青瓷製作精美,聞名於世。當時,由於陸道交通為戰火阻塞,吳越常由海道與中原以及契丹貿易,與大食、日本也有貿易往來。杭州成為兩浙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州,是吳越重要的貿易港口。但是錢鏐、錢元瓘父子都十分奢侈,營建宮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賦稅繁苛,身丁稅重。當時封建經濟雖有發展,但人民生活仍十分困苦。

內一軍十三州的州縣名


吳越國
吳越國
一軍:安國衣錦軍。即今臨安,是錢鏐的誕生地,故特升為衣錦軍。
十三州:
杭州(首府):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越州(東府):轄會稽、山陰、諸暨、餘姚、蕭山、上虞、新昌、瞻八縣。
湖州:轄烏程、德清安吉、長興四縣。
溫州:轄永嘉、瑞安、平陽、樂清四縣
台州:轄臨海、黃岩、台興、永安、寧海五縣。
明州:轄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翁山六縣。
處州:轄麗水、龍泉、遂昌縉雲青田、白龍六縣。
衢州:轄西安、江山龍游常山四縣。
婺州:轄金華、東陽、義烏、蘭溪永康武義、浦江七縣。
睦州:轄建德壽昌、遂安、分水、青溪等五縣。
秀州:轄嘉興、海鹽、華亭、崇德四縣。
蘇州:轄吳、晉洲、崑山、常熟、吳江等五縣。
福州:下轄閩、侯官、長樂、連江、長溪、福清古田永泰閩清、永貞、寧德等11縣。

城市建設


唐末五代,杭州成為吳越國的首府,城市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
1、城區的擴大
錢鏐擔任杭州刺史后,於大順元年(890年)九月第一次擴大杭城。史書記載:“築新夾城,環包家山,泊秦望山而回,凡50里,皆穿林架險而版築。”第二次擴大杭州城是景福二年(893年),周圍70里。據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一《帝王都會》記載,羅城的城門有十:朝天門,在吳山下,今鎮海樓(即鼓樓);龍山門,在六和塔西;竹車門,在望仙橋東南;新門,在炭橋東;南土門,在薦橋門外;北土門,在菜市橋門外;鹽橋門,在鹽橋西;西關門,在雷峰塔下;北關門,在夾城巷;寶德門,在艮山門外無星橋
2、鳳凰山麓王宮建設
鳳凰山麓,為隋唐兩朝的州治所在,吳越國時擴建王宮,南邊有通越門,北邊為雙門,範圍數里。相當於南宋皇城九里的範圍。內有八會堂、功臣堂、天寵堂、天冊堂、閱武堂、握髮殿、思政堂、仙居堂、麗春院等十多處殿堂建築,規制恢宏。
3、建造捍海石塘
消除了錢塘江潮對杭州的危害。捍海塘南起六和塔,北至艮山門外。
4、保護西湖環境
從錢鏐起,設立撩湖軍兵千人,專事清理西湖葑草之事。

五位國王


吳越國
吳越國
錢鏐(公元852年-932年),吳越國開創者,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臨安人。錢鏐出身微賤,但卻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遊戲,喜歡到石鏡鎮看鎮兵跑馬射箭,他也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相士驚為“真貴人也”。長大后,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奔走兩浙之地,深知習武才是同路,十七歲開始苦練硬弓、使長矛,讀《孫子兵法》,二十歲到石鏡鎮投軍當“義兵”,改名為錢鏐。黃巢起義時,錢鏐成為當地軍閥董昌的部將,屢立戰功。唐光啟三年(887),董昌為越州觀察使(今浙江紹興),自杭州移鎮浙東;唐以錢鏐為杭州刺史,從此就獨據一方。景福二年(893),錢鏐升任鎮海軍節度使,駐杭州。乾寧三年(896)錢鏐滅董昌,得越州。唐以錢鏐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治杭州。天復二年(902),唐封他為越王。後梁又封他為吳越王。923年後梁國主又冊封錢鏐為吳越國國王。
錢鏐在政治上貫徹“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國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獎勵墾荒,發展農桑;平息藩鎮戰亂,維護兩浙安寧,有利於人民生活和經濟繁榮。他開拓杭州城郭,大興土木,營建宮殿,修築海塘,疏浚湖浦,灌溉農桑,開拓海運,發展貿易,促進經濟發展,使兩浙安定繁榮。特別是他在統治區內興修水利,修建錢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閘,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隻往來。世人奉之為“海龍王”。又加之戰爭較少,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吳越對江浙地區的開發是有一定貢獻的。錢鏐於後唐長興三年(932)卒。終年八十一歲,謚武肅,葬臨安錢王陵。
錢元瓘(公元887-941年),錢鏐第七子。
開平元年(907年),升為衙內都指揮史。天成三年(928年)升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長興三年(932年)嗣王位,在位十年。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卒,享年55歲,謚文穆。他承繼了父王朝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國策,又發展了與日本、朝鮮半島古國的友好交流。舊時西湖邊的涌金池上石刻“涌金門”三字為他親書,今已廢。元瓘愛好文學,喜賦詩,有詩數百首,編集為《錦樓集》。
錢弘佐(公元928-947年),字玄祐,錢元瓘第六子。
母許氏。少兒時便封官至鎮海、鎮東兩軍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天福六年(941年),年僅14歲便嗣王位,由丞相曹弘達攝政事。大赦境內,免租稅一年。弘佐在位七年,於開運四年(947年)卒,謚忠獻。
錢弘倧(公元929-971年),字隆道,錢元瓘第七子。
魯國夫人鄜氏所生。官曆內使衙指揮使、檢校太尉、東府(越州)安撫使,尋拜丞相。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嗣王位。十二月被內衙統軍使胡進思發動政變所廢,在位僅半年。廢后貶遷會稽卧龍山麓,生活起居仍與王同級,至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卒,謚忠遜。
錢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錢元瓘第九子。
恭懿夫人吳漢月氏所生。吳越國的末代國王。初為內衙指揮使、檢校司空等。開運四年(946年)三月,為台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繼先王的國策,尊奉中原。吳越國開國國君錢鏐割據兩浙時,於境內保國安民,對外奉中原為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時間,吳越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公元947年,錢俶繼承吳越國王位,繼承了祖先留下來的繁榮,也繼承了祖先留下的遺訓,對中原諸王朝貢奉之勤,海內罕有其匹。趙匡胤建立北宋后,在宋朝統一全國的政治攻勢下,為保一方平安,錢俶更是傾國所有以事貢獻。
974年,趙匡胤討伐南唐,矛頭直逼江南。錢俶拒絕了南唐後主李煜的求援建議,975年,出兵助宋滅南唐。南唐亡國后,吳越國唇亡齒寒。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一月,錢俶祭別錢鏐陵廟,失聲痛哭:“孫兒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悲傷得幾乎不能站立。稍後,錢俶即啟程赴開封納土獻地,端拱元年(988年)卒,謚忠懿,死後葬於洛陽北邙山。錢俶畢生崇信佛教,為吳越國王時,在境內廣種福田,建造佛塔無數,最為著名的為雷峰塔、梵天寺塔和靈隱寺經幢。還有六和塔和保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