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革命烈士

吳越(1878年-1905年9月24日),男,字孟俠,一作孟霞,安徽桐城縣高甸人,民國烈士。

1905年9月24日在北京車站謀炸清廷五大臣而英勇獻身。

個人介紹


吳越字孟俠,一作孟霞,安徽桐城縣高甸人,出生於1878年,其父是一位塾師,家境清貧。吳越8歲喪母后,隨父就讀。他在少年時期就表現了見義勇為的品質。吳越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所以進步很快。時值戊戌變法前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維新派辦的一些雜誌,學習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文章和光緒帝頒發的一些變法諭旨。雖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很快就被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勢力鎮壓下去,但在一段時間內,吳越把康梁主張看成是黑暗中的一線曙光。
吳越年歲稍長后,曾一度在清苑縣支應局擔任司事。不久由吳汝綸推薦,進入保定高等師範學堂讀書。吳汝綸是清末的一個著名學者,桐城派後期作家,曾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他是吳越的堂兄,對吳越的影響很深,特別是他的教育思想,深為吳越所推崇。吳汝綸曾經對吳越說:我們國家所以如此落後、貧窮,不如西方國家,主要是沒有新式教育,培養不出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材。他告訴吳越:創辦新式教育,是救國強民之道。吳越在高等學堂讀書時非常刻苦、認真,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學堂曾叫他充任學長(相當於現在的班長),併發給“品端學粹”的牌示,以資鼓勵。他在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按照吳汝綸的教誨,用很大的氣力來創辦兩江公學。
當時,兩江(指清初的江南省和江西省,那時安徽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後安徽雖獨立建省,但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總督仍稱兩江總督)在保定的子弟不少,人們醞釀成立—所兩江公學。吳越同保定高等師範學堂的幾個同學積極參與學校的籌備工作,並不遺餘力地為之奔波勞碌。辦學的校舍定在兩江會館。但會館為當地駐軍所盤踞,而且態度蠻橫。吳越找到直隸布政司楊士驤(安徽泗縣人),經吳越懇切陳詞,楊始出面交涉,又花了不少錢,才設法把駐軍從兩江會館遷出。校舍落實后,吳越起早摸黑地籌募基金,修葺房屋,添置教具、圖書、桌椅。一次,幾個同學來訪,吳越正在粉刷房屋,滿頭、滿身都是石灰,大家笑著說吳越成了個“粉人”了。經過緊張的籌建,兩江公學開學了,百餘名學生得到了就讀的機會。
兩江公學開學后,吳越和幾位同學分別擔任了國文、數學、地理、歷史等教學任務。吳越搬進公學,朝夕與學生相處,以全副精力管理好學校。他還同一位叫金慰農的同學共同主辦了《直隸白話報》,用以傳播革命思想,擴大革命影響。在兩江公學的影響下,保定私立學校發展很快。當時人們評論說:庚子(1900年)以後全國學風日盛,保定一直走在前面,保定辦學又自兩江公學為發端。從維新到革命 吳越在戊戌變法時曾受到康有為、梁啟超的影響,以後一直信奉康梁學說。進入保定高等師範學堂以後,他閱讀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的許多著述和論文,思想起了很大變化。
他後來在《暗殺時代》一文中談到自己思想轉變過程時說:看到立憲派主辦的《清議報》后,受到立憲派的影響,盼望早日實現立憲。有人對康梁非議,他還站出來為其辯護。他讀了許多革命者的著述,如:《中國白話報》、《警世鐘》、《自由血》、《黃帝魂》、《廣長舌》、《攘書》、《近世中國秘史》等,認識到救國圖存,必須首先堅決推翻清政府,中國再不能走改良主義的道路,因而深恨康梁之說誤國害人。
在兩江公學宿舍里,每天深夜,一燈如豆,吳越埋頭書案,用心閱讀鼓吹革命、強烈反清的圖書報刊。《嘉定屠城記》、《揚州十日記》詳盡具體地記載了清軍入侵時在嘉定和揚州兩地所施行的令人髮指的暴行。清軍在攻佔揚州后,10天內屠殺人民達80萬人。吳越讀後拍案而起,發誓要推翻建築在千百萬人屍骨基礎上的清政府。《革命軍》的青年作者鄒容,在這部震撼華夏的巨著中懷著滿腔悲憤,無情揭露清廷罪行,沉痛陳述“十年滅國,百年滅種”的危險,大聲疾呼地號召億萬民眾不惜擲頭顱,灑熱血,與清廷決一死戰,“把中國大陸變成乾淨的土地,達到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的目的”。鄒容的這些話使吳越革命激情洶湧澎湃,他深深嘆服這位年輕作者的革命膽略和絕頂才華,又為清廷勾結帝國主義將他瘐死獄中而切齒痛恨。《猛回頭》作者陳天華,為了抗議清廷勾結日本政府壓制中國留學生革命活動,憤而投海自殺,以喚醒國人的壯舉,使吳越激動不已。他決心以鄒容、陳天華為榜樣,必要時以身殉國來喚醒民眾。

人物事迹


會晤革命志士趙聲
吳越革命思想的萌生和發展,除得助於進步書刊的引導外,著名革命志士趙聲對他的影響,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趙聲,字伯先,江蘇丹徒人,早年赴日本考察軍事,結交了黃興等革命黨人,加入同盟會,回國后積極開展活動。1911年4月參與領導了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后,趙聲悲憤成疾,病逝於香港。民國成立后追贈趙聲為上將軍。 1904年趙聲北上保定,投新軍從事革命活動,經革命黨人潘贊化的介紹,得以會晤吳越。兩人志同道合,一見如故,食則同桌,卧則同榻,推心置腹地傾心相談了幾個晝夜。
趙聲的到來,使吳越眼界開闊,革命志向更加堅定。趙聲也為吳越的氣概所感動,兩人很快建立起親密的友誼,並以兄弟相稱。他們在一起談論得較多的是革命道路問題。他們都認為康梁的保皇立憲主張是一種誤國誤民的反動主張,只有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才可以救國家於危難之中。但在具體走什麼道路的問題上卻有不同的看法。吳越主張暗殺,就是以突擊的方式殺掉清廷反動統治階級的頭面人物,如慈禧、鐵良等,藉以達到革命目的。趙聲則主張採用發動武裝起義的辦法來實現革命目的。他懇切地勸告吳越:縱然冒著生命的危險,殺掉了一兩個滿清貴族,還會有其他的人來代替,所以暗殺並不能解決革命的根本問題。吳越雖然覺得趙聲說得有理,但他認為在當時政治氣氛沉悶的情況下,暗殺與革命比,暗殺易,革命難。他對趙聲說:今後我從其易,你為其難,我搞暗殺,你搞武裝。至於說到進行暗殺會遭致殺身之禍時,吳越慨然地說:我已將此身許國救民,為革命事業即使是赴湯蹈火,也萬死不辭。今後提大軍北上為我報仇雪恨的,必定是你。趙聲雖然不同意暗殺主張,卻為吳越這種慷慨赴死的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當下兩人揮淚告別。趙聲到達天津之後,賦詩寄贈吳越:淮南自古多英傑,山水而今尚有靈。相見塵襟一瀟灑,晚風吹雨太行青。雙擎白眼看天下,偶遇知音一放歌。杯酒發揮豪氣露,笑聲如帶哭聲多。一腔熱血千行淚,慷慨淋漓為我言。大好頭顱拼一擲,太空追攫國民魂。臨歧握手莫咨嗟,小別千年一剎那。再見卻知何處是,茫茫血海怒翻花。
建立北方暗殺團
趙聲辭別吳越在回南京時,繞道北京,找到革命黨人楊守仁,將吳越情況向他作了介紹,希望他能去保定幫助吳越建立革命組織“北方暗殺團”。楊守仁也主張進行暗殺活動,在日本橫濱留學時學會了製造炸彈的技術(革命黨人能製造炸彈,從楊守仁開始)。楊守仁遵照趙聲的囑託,專程從北京秘密趕到保定,找到吳越。他們商定,第一批參加的有吳越、金慰農、楊醒余、馬鴻亮、金燕生、張嘯岑等6人。
第二天的深夜,在兩江公學翠竹軒內舉行了莊嚴的歃血入盟儀式,楊守仁對大家說:今天我應趙伯先、吳夢霞兩位的邀請前來保定,為大家主盟,成立“北方暗殺團”。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挽救民族危機,建立民主政治的國家。參加組織的成員都要忠貞不渝地為我們的宗旨努力奮鬥,不泄密、不叛變,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問大家:“能做到嗎?”6人齊聲回答:“能!”聲音雖然很輕,但語調沉著而堅定,反映了6位革命者為革命貢獻一切的堅強決心。在舉行入盟儀式的次日,楊守仁就秘密地回到了北京。從此,吳越經常同北方暗殺團的同志研究如何開展革命活動。他們分析:慈禧深處內宮,奕勖深居簡出,暗殺不易得手,唯有鐵良掌握兵權,又經常外出,防範也較松,所以他們決定把鐵良作為主要暗殺對象。
吳越購買了一支日本產的小型手槍,又購買了一張鐵良的畫像。掛在翠竹軒里,早晚把他當作靶子練習瞄準。這一時期吳越還把自己的革命思想隨時記錄下來,彙集成一篇萬言書《暗殺時代》,其中包括《暗殺主義》、《復仇主義》,《革命主義》、《揭鐵良之罪狀》、《殺鐵良之原因》、《預計殺鐵良的效果》、《敬告我同志》、《敬告我同胞》、《復妻書》、《與章太炎書》、《與同志某君》等12篇。在這些著述里,吳越表達了他為國鋤奸、捨身取義的耿耿丹心和錚錚鐵骨。吳越壯烈殉國后,《民報》的增刊《天討》全文刊載了這篇文章。
試驗土製炸彈
當吳越等人正在積極準備進行暗殺活動的時候,楊守仁再次從北京來到保定。吳越向他彙報了準備的情況。楊守仁問:你們打算刺殺鐵良,用什麼武器來進行呢?吳越出示日本製造的小手槍。楊守仁看了微笑說:這是東洋貨,用它來打狗,尚且打不死,何況是要刺殺警衛森嚴的鐵良?他說著從包里取出一個大紙包,對大家說:我帶來了一件利器,比手槍厲害萬倍。他打開報紙,露出一個銅的圓罐,直徑約3寸,四周固封,像一個食品罐頭。大家都不認識這是什麼東西。楊守仁說,這是我自製的炸彈,明天到郊外試驗,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威力。次日,楊守仁、吳越和北方暗殺團的成員來到保定城外數里的一個山谷中,這裡樹密草深,亂石嶙峋。他們安排兩個人坐在高處山石上望哨,其他人在一塊巨石下面刨了一個洞,把土製炸彈埋在洞里,將炸彈引線牽出來,又找來一些易燃的枯枝,擺成幾米長的一條導火線。並同炸彈引線相聯結,而後讓大家在安全的地方隱蔽好。楊守仁和吳越點燃枯枝后迅速跳到附近的一個土坑裡。枯枝在燃燒,眼看就要燒到引線了,但奇怪的是炸彈並未引爆。又等了一會,還是無聲無息。於是吳越、楊守仁奮身躍出坑外,跑到埋炸彈的地方察看,原來枯枝在中途熄滅了。他們趕快將枯枝重新點燃,迅速轉身躍進土坑,就在這時,“轟”的一聲巨響,土石飛揚,濃煙瀰漫,炸彈成功地爆炸了。炸彈周圍的石頭被炸成碎片,飛向四邊,彈坑旁邊的樹枝也被彈片削去很多。

謀炸清高官


土製炸彈的引爆成功,給暗殺團成員以很大的鼓舞,吳越尤為高興。他向楊守仁及北方暗殺團請求了暗殺鐵良的任務,離開保定,來到北京,寄居桐城試館,經常懷揣炸彈,尋找鐵良。然而鐵良曾在一次遇刺中幾乎喪命,因而經常居家不出,而且防範甚嚴,以致無隙可乘,吳越只好滯留京城。喋血正陽門車站 1905年,當時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維新輿論遍及朝野。清廷為了緩和革命氣氛,愚弄人民群眾,放出“預備立憲”的空氣,並派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清廷的這一騙局,容易蒙蔽群眾,鬆懈鬥志,影響革命運動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楊守仁同吳越進行了商討。楊守仁說:如果清廷的騙局麻痹了民眾,清廷的反動統治就可能繼續下去,我們的國家恐怕就永遠沒有重見天日的時候了。吳越聽了心情也十分沉重,他思索片刻后慨然地說:我用你製造的炸彈去把五大臣炸死、,以此喚醒民眾,粉碎清廷陰謀。楊守仁聽了心中為之一震。因為當時土製的炸彈沒有電器裝置,引爆的線頭又不能過長,點燃後來不及擲出去就可能爆炸,投彈人就會首先犧牲。楊守仁十分為難,覺得那樣太危險了。吳越急切地說,現在事情迫在眉睫,顧不了許多了,只要我能炸死五大臣,使清廷立憲騙局破產,使天下志士和百姓堅定倒清信念,我雖死無憾。楊守仁為他這種捨身取義的精神所感動,同意吳越的意見,並就如何接應吳越行動作了具體部署。
1905年9月24日,這天是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的日子。天剛亮吳越就起身,打扮成僕人的模樣,懷揣炸彈來到正陽門車站。這裡崗哨林立,警戒森嚴。吳越夾在僕人中間大模大樣地混進了車站,走上站台,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級包廂,急急地向車廂里走去。這時一個衛兵攔住他問:你是跟哪個大人的?吳越回答是跟“澤爺”(即載澤)的。恰好這個衛兵是載澤的侍衛,覺得面生,頓生懷疑。又問:你是幾時跟澤爺的?吳越說:最近才跟的,邊說邊往裡走,這個衛兵攔住了他說:且慢,待我問過澤爺。吳越恐怕事情敗露,急忙從懷中取出炸彈,用火柴燃著引信,他正要把炸彈向車廂內擲去,不料列車已經發動,車廂砰然相撞,隨著一陣劇烈震動,炸彈被震落在他的腳下,並且迅速猛烈爆炸,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煙霧瀰漫,車穿地陷。吳越壯烈犧牲,盤問他的衛兵身受重傷,五大臣中的紹英傷了右股,端方、戴鴻慈受了輕傷,載澤在慌亂躲藏時擦破了頭皮。當時正陽門人喊馬嘶,一片混亂,各大臣官吏魂飛魄散,狼奔豕突,五大臣被嚇破了膽,逃回府邸后龜縮不出,哪還敢去出洋考察?連慈禧得知正陽門消息后也惶惶不安,一度躲進地下密窖。

個人影響


吳越這次英雄壯舉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北方暗殺團”成員、吳越好友馬鴻亮事後撰文寫道:這次事件“雖荊軻之匕,力士之錐,未能命中,然已奪祖龍之魄,振志士之氣,聲聞全國,名震環球。徐烈士錫麟、熊烈士成基,相繼起於皖,黃花崗諸烈士發於粵,武昌舉義遂覆清祚,皆此一彈首發其難,有以速之成也。”吳越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到南京,趙聲痛哭失聲,幾天茶飯不進,發誓要為吳越報仇雪恨。消息傳到東京,著名革命黨人、鑒湖女俠秋瑾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了《吊吳烈士越》的詩一首,詩中有:皖中志士名吳越,百鍊剛腸如火烈。報仇直以酬祖宗,殺賊計先除羽翼。爆裂同拼殲賊臣,男兒愛國已忘身。可憐懵懵天竟瞽,致使英雄志未伸。電傳噩耗風潮聳,同志相顧皆色動。打破從前奴隸關,驚回大地繁華夢。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為招魂。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
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5月26日,在北京桐城試館的禮堂里隆重舉行了追悼吳越的大會,著名革命活動家徐謙章太炎、蔡元培等講了話。吳越的遺體被送回安慶,舉行了隆重的葬儀。同熊成基領導的馬炮營起義時犧牲的8位烈士一起安葬於“皖江烈士墓”。 1929年安慶市將最繁華的一條大街命名為吳越街。在吳越的故鄉桐城縣,建立了吳越祠,辦了吳越中學、吳越小學。吳越的名字將流芳千古,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