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築

隋朝建築

隋代建築上承六朝,下啟唐宋,為中國傳統建築趨向成熟的一個過度期。隋代雖短,但因隋煬帝大興土木,大建行宮別苑,建築技術得到快速的進步。因隋一統分裂多時的南北兩朝,南北建築技術交流空前繁盛,為唐代成熟的建築體系鋪路。

簡介


隋代遺傳實物很少,僅有磚石結構留下,木構建築煙滅不存。當中比較著名的有趙縣安濟橋及一些磚石塔。其建築形像可見於敦煌壁畫,陶屋等間接資料。隋代多用人字補間,斗拱出跳可達雙抄單下昂三出跳。

建築特點


隋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成熟時期。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其長安城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的應用逐步增多,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使用範圍也更為廣泛。
建築技術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為木構架設計的標準,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製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
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住宅,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其門廳的大小、間數、架數以及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樸實。

建築實例


趙州橋
趙州橋
隋朝代表性建築為安濟橋,隋唐以來橋樑之年代確實可考者極少。河北趙縣安濟橋,不唯確知為隋(公元 581—618年)匠李春所造,且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橋在城南五里洨水上,僅一石券,橫跨三十八米之大距離,橋兩端撞券部分各砌兩小券,作成空撞券。此法在歐洲初見於法國南部Ceret——十四世紀之橋上,其在近代工程,則至1912年始應用之。李春此橋則較歐洲此式之橋尚早八百年。亦我國現存最古之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