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築
隋朝建築
隋代建築上承六朝,下啟唐宋,為中國傳統建築趨向成熟的一個過度期。隋代雖短,但因隋煬帝大興土木,大建行宮別苑,建築技術得到快速的進步。因隋一統分裂多時的南北兩朝,南北建築技術交流空前繁盛,為唐代成熟的建築體系鋪路。
隋代遺傳實物很少,僅有磚石結構留下,木構建築煙滅不存。當中比較著名的有趙縣安濟橋及一些磚石塔。其建築形像可見於敦煌壁畫,陶屋等間接資料。隋代多用人字補間,斗拱出跳可達雙抄單下昂三出跳。
建築技術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為木構架設計的標準,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製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
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住宅,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其門廳的大小、間數、架數以及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