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
清河王
清河王,中國古代封爵之一。中國歷史上共有清河王25人,其中劉氏7人、司馬氏3人、拓跋(元)氏4人、慕容氏1人、苻氏1人、高氏2人、崔氏1人、李氏3人、王氏1人、張氏2人。
清河哀王劉乘,(公元前153年出生——公元前135年),西漢景帝庶子,母王皃姁。中元三年(前147)晉封清河王。前147年-前135年在位,在位十二年世卒,謚號哀。無子國除。
劉年,不知何時封。《漢書》:“地節四年(前66年)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廢遷房陵。”
劉竟(?―前35年),漢宣帝劉詢第五子,母戎婕妤。初元二年(前47年)封為清河王,初元三年(前46年),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年)去世,無子國除。清河王爵在位1年,中山王爵則前46年-前34年在位,在位十一年,謚哀,中山哀王。
清河孝王劉慶,(78年—107年),東漢章帝劉炟之子。建初四年(公元79年)被立為皇太子,三年後(公元82年)因受竇太后的誣陷,被廢為清河王。81年-106年在位,在位25年,謚孝。後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漢安帝,父以子貴,就於公元121年,將劉慶大加追封,追尊其祖母宋貴人曰敬隱后,陵曰敬北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
清河王劉慶
清河愍王劉虎威,劉慶次子。106年-109年在位。
清河恭王劉延平,樂安王劉寵之子。劉虎威無子,鄧太后以樂安王劉寵子延平續封。109年-144年在位,在位三十五年。
清河王劉蒜,劉延平之子,144年-147年在位。建康元年(144年),繼承清河王爵位。永憙元年(145年),漢沖帝去世,太尉李固想立劉蒜為帝,但大將軍梁冀與太後梁妠共立漢質帝。劉蒜無緣帝位,只得返回封國。
本初元年(146年),漢質帝去世,朝臣議立新帝,李固與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都認為應立劉蒜為帝。曹騰等勸說梁冀不要立劉蒜,而立漢桓帝。
建和元年(147年),劉文與劉鮪勾結謀反,欲立劉蒜為帝。結果事情敗露,朝廷誅殺劉文與劉鮪。劉蒜受到牽連,朝廷下令貶其爵位為尉氏侯,流放桂陽,劉蒜於是自殺而死。
司馬遐(273年―300年),字深度,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三子。
咸寧三年(277年),受封清河王,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司馬兆。后歷任右將軍、散騎常侍、前將軍。晉惠帝繼位后,進位撫軍將軍,加任侍中。楚隱王司馬瑋興兵時,派司馬遐逮捕太保衛瓘,衛瓘舊吏榮晦殺盡衛瓘的子孫,司馬遐不能制止,遭世人指責。
永康元年(300年),司馬遐去世,時年二十八歲,謚號康王。
司馬覃(295年-308年),清河康王司馬遐長子。永康元年(300年)司馬遐死後,襲爵清河王。
永嘉二年(308年),司馬覃遭東海王司馬越殺害,時年十四歲,以平民禮節安葬。
司馬籥,清河康王司馬遐次子。初封新蔡王,其兄司馬覃死後,改封清河王。《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籥初封新蔡王,覃薨,還封清河王。
天興六年(403年),受封清河王,任征南大將軍。天賜六年(409年),拓跋紹母親賀夫人有過失,道武帝即將下令殺她。因天色已黑未處決。賀夫人密告拓跋紹救她,拓跋紹當晚與帳下武士、宦官數人偷入宮中,殺害道武帝。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誅殺,時年十六歲。
元懌(487-520年),字宣仁。北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為清河王。宣武帝即位后,以為侍中、尚書僕射。延昌元年(512年),晉陞司空,領司州牧。孝明帝元詡繼位后,歷任司徒、太傅、太尉等職,掌管門下省事務。正光元年(520年),領軍將軍元叉和閹官劉騰發動政變。元懌被殺害,時年三十四歲,謚號文獻。
元亶(?-537年),字子亮。北魏孝文帝元宏孫子,清河文獻王元懌長子,孝靜皇帝元善見之父。
正光元年(520年),其父清河王元懌被元叉謀害死。靈太后除掉元叉后,命元亶襲封清河王。中興二年(532年),北魏孝武帝以為司徒。永熙三年(534年),高歡薦為大司馬,居尚書省攝政。同年,高歡擁戴元亶長子元善見即位,遷都鄴城,建立東魏。天平三年(537年),薨,謚號文宣。
元威,元亶之子。《魏書》:“元象二年(539年)閏五月,封皇兄景植為宜陽王,皇弟威為清河王,謙為潁川王。”
慕容會
慕容會深受其祖父慕容垂喜愛,慕容垂病重時曾遺命慕容寶立其為嗣子。但是慕容寶卻偏愛小兒子慕容策。雖封慕容會為王,但卻違背慕容垂遺命立慕容策為太子,而導致慕容會不滿,慕容會後在抵抗北魏入侵時立下戰功,以至於越發的狂傲兇狠,因此受到宗室元老慕容農和慕容隆的斥責。慕容寶見其無法控制擔心威脅到繼承人的地位,便打算除掉慕容會。慕容會越發恐懼,在殺死慕容農和慕容隆後起兵反叛,不久死於開封公慕容詳之手,他的母親和三個兒子也被慕容寶殺死。
苻法
苻法(?—357年),前秦清河王,略陽臨渭(甘肅秦安東南)人,氐族,文桓皇帝苻雄庶長子,苻堅之兄。357年六月,苻法夢中得神告知苻生將不利於己,與苻堅、呂婆樓等起兵廢殺苻生,以帝位讓堅,被封為東海公,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堅母苟太后見其門車馬輻輳,恐其不利於堅,賜死,堅哭之嘔血。
高岳(512年-555年),字洪略,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名將,神武帝高歡族弟。
天保元年(550年),北齊建立,高岳出任司州牧,進封清河郡王。天保五年(554年),加封太保,率軍援助江陵。
高岳早年撫養高歸彥時,對他很刻薄。天保六年(555年),高歸彥向文宣帝進讒言,使得文宣帝逐漸疏遠高岳。後來,高岳惹怒文宣帝,被賜死,時年43歲。追贈太宰、太傅,謚號昭武,后又追贈太師。
高勱,字敬德,清河王高岳之子。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為齊顯祖所愛。年七歲,襲爵清河王。十四歲為青州刺史,歷右衛將軍、領軍大將軍、祠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樂安王。
崔德儉,具體不詳。《北史》:“胡長粲性溫雅,在官清潔。但始居要密,便為子胡叔泉取清河王崔德儉女為妻。”
李孝節,淮安王李神通第六子。武德五年(622年)封清河王。其孫李暠官至兵部尚書。
李詵,魯王李靈夔長子,早夭。清河王。
李寶臣(718年-781年),字為輔,原名張忠志,奚族,唐朝中期軍閥。李寶臣原是安祿山養子,曾率十八騎劫持太原尹,后鎮守恆州。
乾元元年(758年)十月以趙、定、深、恆、易五州歸順,以忠志檢校禮部尚書、恆州刺史,充成德軍節度使,賜姓名曰李寶臣。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李寶臣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軍節度使。後來加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