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唐代杜甫的詩作

《立春》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的前兩聯敘寫兩京春日景況,后兩聯抒發晚年客寓夔江之春日感懷。全詩用歡快愉悅的兩京立春日的回憶,反襯當下客寓流離生活的愁苦,深沉曲折地表達出作者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與濃烈的懷鄉之愁。

作品原文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春盤:古代習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即為“春盤”。
兩京:即長安、洛陽兩都。
那對眼:那,通挪,挪動、移動;對眼,雙眼。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目光隨著巫峽的滾滾江流移動。
杜陵遠客:詩人的自稱。杜陵,即長安東南的杜縣,漢宣帝在此建陵,稱杜陵。杜子美的遠祖杜預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經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過,因而經常自稱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遠客。

創作背景


大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至大曆三年(768)離蜀。此詩作於詩人寓居夔州時,時間約為大曆二年(767),離安史之亂結束不過數年。作者由眼前的春盤迴憶起往年太平“盛世”,以及兩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但眼下的現實卻是飄泊異鄉,萍蹤難定。面對巫峽大江,愁緒如東去的一江春水滾滾而來。悲愁之餘,只好“呼兒覓紙”寄滿腔悲憤於筆端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