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王真的結果 展開
王真
民國才女
王真(1904~1971),字耐軒,號道真,又號道之,自署道真室主人,生於福建福州。畢業於北京培華女校。祖父王羹梅是清道光舉人,任廣東知府。其父王壽昌是口譯《茶花女》第一人。王真是他的長女,排行第七,人稱七女。壽昌《書真閑二女》詩曰:“吾家真與閑,賦性頗奇特。從不理針線,而乃耽文墨。偶論及婚嫁,憤怒形於色。謂父既愛女,驅遣何太極。嫁女未成才,無異手自賊。請觀古及今,男女詎相敵……”說的就是當年王真與王閑姐妹倆不理針線耽於文墨的事。
目錄
王真師從鄭容(無辯)、何振岱,后從陳衍;學畫師從周愈(雨漁)。王真學畫不滿百日即能成篇。潘主蘭先生題曰:“耐軒女詩人,畫山水師從周雨漁先生,近董其昌法,此十紙小冊葉精絕可寶也。”《孽海花》作者金天羽與王真交誼甚厚,曾為王真取一別號“雪聰”,寓冰雪聰明之意。後來王真便以“雪聰”為筆名在《華報》上設《學畫樓叢譚》《道真室隨筆》專欄寫稿。
王真每每作詩便自恨不脫女子之口吻,所游僅限於福州鼓山、杭州西湖。為了實現遠大的抱負,王真決定跟隨陳衍北上。她飽覽名山大川,歷全國各地名勝,寫下無數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詩篇。
王真嗜讀,酷愛藏書。其師陳衍在《石遺室詩話續編》中,曾提及她家中藏書的情況:“道真室中,有書萬卷,兩旁壁立,幾欲連屋。”可見其藏書之富。她的藏書印有:“王真藏書”(朱文)、“耐軒藏書”(白文)、“道真藏書”(朱文),另有閑章一方“人因貪讀老,家為買書貧”。以上印章多為名家鐫刻。
王真書法娟秀靈氣、剛健有力,尤其工於蠅頭小楷,曾手書佛經數部,分藏於福州鼓山湧泉寺、西禪寺等名剎。1936年,她在整理其父王壽昌《曉齋遺稿》和伯兄王邁《喬倩遺稿》以及她編撰的《王氏家乘》時,校正後,皆用小楷手書,歷經一年之久,分別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行世。書由陳衍、何振岱各寫一序,王景岐、王真各寫一跋。此書僅剩一套,蟲蛀斑斑,彌足珍貴。該書記載了清末民國初王壽昌與當時文化名人嚴復、林紓、陳衍、何振岱、鄭孝胥、李拔可、高鳳謙兄弟等人的往來,是研究當年福州文藝活動、人物交往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可補史書之缺漏。尊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王真以恩師陳衍為楷模,對他的文章道德欽佩不已。在北上旅遊路上,處處關心陳衍。1937年,恩師逝世后,每年逢恩師祭日,必在家中設靈位祭奠。即使在“文革”家中被抄的艱難時期,也沒有中斷過對恩師的祭奠。1940年夏,74歲高齡的何振岱身患重病,沒有經濟收入,生活十分困難。在貧病交加之時,王真與女弟子們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在經濟上給予援助,還護理於床前。由於她們的細心看護,何振岱從死神手中逃脫。大病初癒,何振岱作《六月沾暑大病舉家洶懼既愈書此記之》詩,以記此事。1948年夏,福州發生特大水災,牆屋倒塌無數。何振岱家居南三官堂(大光里),地勢低洼,水淹及檐,先生逃命無著,情急之下,將兩個木盆重疊,蹲在其中,在大水中飄蕩一夜。翌早水勢更猛,難以支持,幸王真聞訊趕到,急雇小舟,將先生搭救脫險,后又將先生家人救出,安頓在“光福山房”。水退,先生作《洪水行》記之。王真勇救老師一事,讓何家人感激不盡。何振岱將陳寶琛贈給他的“溥儀皇帝御賜給陳寶琛的珍貴之物金包銀和銀包金二方壽山田黃石”轉贈給王真。王真身後苦無傳人,此物流落市面,幸被識貨者購之得以保存。摯友黃曾樾,是一位留學法國的著名學者,也是她的師兄。黃曾樾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大量著作散落。王真冒著危險,儘力搜羅詩文數十篇,使有價值的文稿得以保存。
王真不僅尊師亦愛生。她先後在福州女中、十一中、十九中等幾家中學執教過,深得學生們的尊重和愛戴。在課堂上,她精神專註,在誦讀詩詞時,聲音很大,連鄰班的同學都能聽得很清楚。王真教學認真、負責,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和藹可親,使同學們感到與王老師在一起很舒心,無拘束。
1933年,王真29歲時,恩師陳衍曾為她做媒不成。王真終身未嫁。其侄子王文元先生說:“她以藝術作為終身的追求,除棋類外,詩、詞、書、畫、撫琴都樣樣精通。為使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為了贏得更多的時間,她只好放棄了愛情。”
王真在業餘時間除讀書外,主要專心書畫創作,經常工作到深夜,成果頗豐。她的書畫佳作曾多次參加省市書畫展,並參加各種吟詩活動,均獲得好評。上世紀30年代,王真曾與著名作家、詩人郁達夫有過交往,她的書、畫得到郁達夫的賞識和好評。抗戰期間,曾與同仁創辦福州《華報》,積極寫稿宣傳抗日,筆伐敵人。王真著作有《陳石遺年譜》第五卷下半部至八卷、《道真室集》《道真室集稿》《福州說詩社始末簡記》《二十年同懷回憶錄》。她曾參加陳衍主編的《閩侯縣誌》,還留下一些繪畫作品等。“文革”中,王真家被抄,藏書萬卷先後散佚。據說,當時有書籍、詩稿、畫卷、日記、筆記等約有十餘箱之多被抄去,後來送回一部分,但已面目全非。王真於1971年七月初六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