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黃金分割律
辭賦黃金分割律
辭賦黃金分割律,又名“辭賦三率法”或“賦學三數比例法則” ,是指辭賦美學中的文學黃金分割規律。
辭賦黃金分割律
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我國有記載: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獨立創造的,後傳入印度。經考證---歐洲的比例演演算法是源於我國而經過印度由阿拉伯傳入歐洲的,而不是直接從古希臘傳入的。其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引起人們的美感,事物中某些線段的比【1/0.618=1.618;(1-0.618)/0.618=0.618;1、1、2、3、5、8、13、21、34、55、89、144...該數列叫“菲波那契數列--菲波那契數”。黃金分割(中外比,應用取1.618 ,像圓周率在應用時取3.14)0.618來近似數值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諸如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藝術領域,而且在文學審美、辭賦美學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是黃金分割。因此,文學的文字排列,其實就屬於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係。那麼辭賦,完全可以按照黃金分割的規律排列賦的審美意義。辭賦,有著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否則,辭賦,就不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美學價值。同時,這為辭賦創作尋到了文學理論依據。
|..........a...........|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建立比例理論
+-------------+--------+ -
| | | . 公元前300年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最早論著
| | | . 中世紀義大利數家帕喬利稱中末比為神聖比例
| B | A | b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黃金分割為神聖分割
| | | . 學者日不落,認為辭賦審美可以接見黃金分割
| | | . 當代辭賦大師潘承祥說辭賦黃金分割律很經典
| | | . 著名大學教授王志清云:該定律,是辭賦革命
+-------------+--------+ - 確切值為根號5+1/2
|......b......|..a-b...| + 用史學曲線表示辭賦值域
辭賦黃金分割律。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稱黃金分割。其實是數字比例關係,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與人類的演化和文化現象密切相關。於是黃金分割律作為一種重要形式美法則,成為世代相傳的審美經典規律。近年,在研究黃金分割與文化關係時,發現了人體結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和2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係為 0.618),可以借用人體美學來構建辭賦黃金分割審美定律。
辭賦14個“黃金點”,借鑒人體美學理論,來定位辭賦體的邏輯規範:
1.主題--肚臍:開片,頭頂-收尾-足底之分割點;
2.立意--咽喉:辭,頭頂-賦-肚臍之分割點;
3-4.章法中軸:關節-肚臍-足底之分割點;
5-6.脈絡關節:肩關節-中指尖之分割點;
7-8.豐滿精點:軀幹凸位縱軸分割點;
9.神似點:髮際-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10.舒緩點:髮際-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
11.宋玉點:鼻底-頦底間距上1/3與中下2/3之分割點;
12.正路點:鼻底-頦底間距下1/3與上中2/3之分割點;
13.立角點:口裂水平線左1/3與右2/3之分割點;
14.仰角點:口裂水平線右1/3與左2/3之分割點。
辭賦12個“黃金矩形”,借鑒人體美學平衡原理,來定位辭賦體學比較規則:
(1)篇章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的高度為長--辭賦結構;
(2)感覺輪廓:眼水平線的面寬為寬,髮際至頦底間距為長-------辭賦風格;
(3)線索輪廓:鼻翼為寬,鼻根至鼻底間距為長----------------辭賦啟筆;
(4)收束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辭賦落意;
(5--6)手部輪廓:手的橫徑為寬,五指併攏時取平均數為長------辭賦動法;
辭賦2個“黃金指數”: (1)反映鼻口關係的鼻唇指數:鼻翼寬與口角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辭賦比例關係,是用文學數字來表示辭賦之美,並根據一定的“創作基準”進行材料比較。以生活為基準,判定辭賦成就的比例關係的方法被稱為同身方法。(2)反映題眼關係的目唇指數:口角間距與兩眼外眥間距之比近似黃金數。0.618,作為一個美學的標準尺度之一,無可非議的,有其存在的“模糊特性”,其美學參數變化的幅度,可以引申到辭賦---這類美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