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
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鑒,再通過加權后形成的排序。
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其中,國內大學排名中影響力較大的是武書連版、校友會版、CNUR版、軟科最好大學版和網大版。當前幾大主流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名等。排名對大學科研教學水平提升、形象推廣與其在與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了規範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國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機構於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範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準則。
排名目的
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並增進對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麼與應做什麼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並不適合於其他目的或對象。
指標設計與權重
儘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數據收集點與處理
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準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搜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儘可能客觀、公正。
儘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採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結果的公布
為受眾提供關於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布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排名最初是由於本科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應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厚的薪資結構和社會地位。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巨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今天的排名影響著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準。此外,大學排名的標準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鑒。
世界大學排名發展
中國的世界大學排名最早起源於上海,研究世界大學排名最初目的是尋找和設定世界一流大學的評價標準,然後通過評分定位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上海交通大學高等研究院經過10餘年的研究后,於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ARWU)。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不含排名機構主觀分數,以論文引用率、教授與畢業校友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得主數目、“自然”期刊與“科學”期刊論文數目、SCI和SSCI論文數目等學術數據做排名。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已經成為世界大學排名的標桿。
200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和QS(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推出世界大學排名(THE-QS),2009年起參照湯姆森路透社數據排列推出自己獨立的THE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也推出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並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其它刊物上發表。
大學排名的閱覽者
排名對於大學的形象推廣與其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重要性。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於研究水平、學術項目和學生/師資的交換,對未來的學生來說,具有指標性的作用。根據一項國際調查,57%的受訪者說機構的排名影響著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科學家,是否願意與他們合作;而34%的人認為排名將影響著學術或專業組織是否接納他們為會員,例如:各大學會考慮,參閱排名,來決定與哪些機構合作。例如諾汀罕大學的前任執行校長Ian Gow提出:政府機構正在敦促地方高校,把合作夥伴限定在前20大的外國名門學府。其他地方的學術界人士也證實了,他們不太可能考慮與排名落後的大學結成科學研究聯盟,除非後者的個人或團隊非常優秀。這可能為新的或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明顯的劣勢。慈善家慮及哪所大學提供最好的品牌形象和投資報酬時,也會參考排名。德國電信承認:公司高層曾參閱排名系統來決定專業職務的人選,而波音公司表示將使用排名數據決定“哪些大學在職業教育和補充培訓方面支出的1億美元”。大學設定校務優先事項時,比較傾向將資源分配予提升大學知名度有助益的學科和研究領域上。許多政府在分配資源和機構評鑒時,會考慮到排名。排名會影響尋求政府獎學金留學的學生——例如在蒙古和卡達,獎學金僅限於授予被高排名的國際大學所錄取的學子。而且大學排名也可以使政府決定是否認可畢業於外國大學的學歷——例如馬其頓政府自動承認USNWR排名中的前500名大學。
影響
沒有進入排名可能意味著有些大學被外國博士生、“世界級”科學家、學術夥伴和慈善家所忽視,例如:
大學排名時,所列入的標準和數據,最易於反映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相對於社會科學範圍內的建築、創意、人文和美術則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諸如工程、商業和教育等專業學科,向來沒有悠久的同行評議、不以名師出高徒為傳統,也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后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其中擁有歷史悠久和資金充裕的學府,通常是偏向發達國家中的醫學院。這種排名標準使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無法與歐美的重點大學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再者菁英教育和大眾教育之間的差別,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學之間的鴻溝也可能會擴大他們的優劣勢。
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是多樣化的,所以僅僅把重點放在科學研究的實力上,會忽略了其他的維度,諸如教學、社區參與、第三職能、創新性,以及社會和經濟影響。
高等教育機構是複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根據所使用的標準和指標/權重的不同,對優秀程度的定義也可能變化。由於排名計算總分,使高等教育的複雜性被減少至一種具有意義的數據上,而差別被誇大了。
儘管存在這些批評,俄羅斯、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印度、日本、韓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政府仍然非常努力於建立自己的世界級大學。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排名 | 學校名稱 | 學校英文名 | 學生人數 | 師生比 | 國際生比例 | 國家/地區 |
1 | 牛津大學 | University of Oxford | 20,409 | 11.2 | 38% | 英國 |
2 | 劍橋大學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18,389 | 10.9 | 35% | 英國 |
3 | 加州理工學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2,209 | 6.5 | 27% | 美國 |
3 | 斯坦福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15,845 | 7.5 | 22% | 美國 |
5 | 麻省理工學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11,177 | 8.7 | 34% | 美國 |
6 | 哈佛大學 | Harvard University | 20,326 | 8.9 | 26% | 美國 |
7 | 普林斯頓大學 | Princeton University | 7,955 | 8.3 | 24% | 美國 |
8 | 帝國理工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15,857 | 11.4 | 55% | 英國 |
9 | 芝加哥大學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13,525 | 6.2 | 25% | 美國 |
10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 19,233 | 14.6 | 38% | 瑞士 |
10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20,361 | 6.5 | 20% | 美國 |
12 | 耶魯大學 | Yale University | 12,155 | 4.3 | 21% | 美國 |
13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15,498 | 4.3 | 24% | 美國 |
14 | 哥倫比亞大學 | Columbia University | 26,587 | 6.1 | 32% | 美國 |
15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39,279 | 9.6 | 17% | 美國 |
16 | 倫敦大學學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30,304 | 10.5 | 49% | 英國 |
17 | 杜克大學 | Duke University | 15,256 | 4.5 | 22% | 美國 |
18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 36,182 | 13.1 | 17% | 美國 |
19 | 康奈爾大學 | Cornell University | 21,850 | 9.8 | 24% | 美國 |
20 | 西北大學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17,466 | 12.8 | 18% | 美國 |
21 |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41,818 | 8.6 | 16% | 美國 |
22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30,602 | 17 | 30% | 新加坡 |
22 | 多倫多大學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69,427 | 18.7 | 17% | 加拿大 |
24 | 卡耐基梅隆大學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12,676 | 13.5 | 45% | 美國 |
25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10,065 | 12.2 | 71% | 英國 |
25 | 華盛頓大學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44,945 | 11.4 | 16% | 美國 |
27 | 愛丁堡大學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26,759 | 12.5 | 40% | 英國 |
27 | 紐約大學 | New York University | 43,860 | 9.6 | 26% | 美國 |
27 | 北京大學 | Peking University | 42,136 | 8.9 | 16% | 中國 |
30 | 清華大學 | Tsinghua University | 42,089 | 13.7 | 9% | 中國 |
31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29,633 | 12.8 | 17% | 美國 |
32 | 墨爾本大學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42,116 | 26.6 | 40% | 澳大利亞 |
33 | 喬治亞理工學院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20,773 | 20.7 | 27% | 美國 |
34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51,889 | 18.1 | 29% | 加拿大 |
34 | 慕尼黑大學 | LMU Munich | 36,091 | 15.6 | 15% | 德國 |
36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23,207 | 12 | 41% | 英國 |
37 |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43,402 | 22.8 | 23% | 美國 |
38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 9,928 | 11.2 | 55% | 瑞士 |
38 | 卡羅琳學院 | Karolinska Institute | 7,424 | 10.9 | 19% | 瑞典 |
40 | 香港大學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18,364 | 18 | 42% | 中國香港 |
41 | 慕尼黑工業大學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 38,689 | 54.4 | 23% | 德國 |
42 | 麥吉爾大學 | McGill University | 30,940 | 13.3 | 26% | 加拿大 |
43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38,960 | 10.7 | 12% | 美國 |
44 | 香港科技大學 |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0,214 | 23.1 | 31% | 香港 |
45 | 海德堡大學 | Heidelberg University | 28,876 | 23.2 | 17% | 德國 |
46 | 東京大學 | University of Tokyo | 26,000 | 6.7 | 10% | 日本 |
47 | 魯汶大學(荷語) | KU Leuven | 44,412 | 37.1 | 15% | 比利時 |
48 | 澳洲國立大學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15,986 | 19.3 | 35% | 澳大利亞 |
49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48,561 | 17.1 | 10% | 美國 |
50 | 布朗大學 | Brown University | 8,898 | 10.7 | 20% | 美國 |
50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12,600 | 7.5 | 17% | 美國 |
QS世界大學排名是根據學術同行評議、全球僱主評價、教師人均論文引用量、師生比例、國際化程度等因素進行評比,但由於過度依賴於主觀的同行評價因子(40%)以及過高的師生比(20%),因此QS排名是爭議最大的排名之一。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QS世界大學排名2018前5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排名 | 學校名稱 | 學校英文名 | 國家/地區 |
1 | 麻省理工學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美國 |
2 | 斯坦福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國 |
3 | 哈佛大學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國 |
4 | 加州理工學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 美國 |
5 | 劍橋大學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國 |
6 | 牛津大學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國 |
7 | 倫敦大學學院 |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8 | 帝國理工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9 | 芝加哥大學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美國 |
10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瑞士 |
11 | 南洋理工大學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 新加坡 |
12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 瑞士 |
13 | 普林斯頓大學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國 |
14 | 康奈爾大學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國 |
15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 新加坡 |
16 | 耶魯大學 | Yale University | 美國 |
17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國 |
18 | 哥倫比亞大學 | Columbia University | 美國 |
19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國 |
20 | 澳洲國立大學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澳大利亞 |
21 | 杜克大學 | Duke University | 美國 |
21 |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美國 |
23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23 | 愛丁堡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英國 |
25 | 清華大學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國 |
26 | 香港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香港 |
27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 美國 |
28 | 西北大學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國 |
28 | 東京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 |
30 | 香港科技大學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香港 |
31 | 多倫多大學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32 | 麥吉爾大學 | McGill University | 加拿大 |
33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 美國 |
34 | 曼徹斯特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英國 |
35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 英國 |
36 | 京都大學 | Kyoto University | 日本 |
36 | 首爾國立大學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 韓國 |
38 | 北京大學 | Peking University | 中國 |
38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 美國 |
40 | 復旦大學 | Fudan University | 中國 |
41 | 墨爾本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亞 |
41 | 韓國高等科技學院 |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韓國 |
43 |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國 |
44 | 布里斯託大學 | University of Bristol | 英國 |
45 | 新南威爾士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Sydney) | 澳大利亞 |
46 | 香港中文大學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 香港 |
47 | 卡耐基梅隆大學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美國 |
47 | 昆士蘭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澳大利亞 |
49 |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香港 |
50 | 悉尼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澳大利亞 |
2014年年底,美國老牌US News推出了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側重對高校學術實力的評價,以其較客觀的指標迅速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名之一。
而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萊頓(Leiden Ranking)排名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路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2004年,隸屬於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路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開始發布Webometrics排名是根據大學對世界在網路上的貢獻進行的排名。2006年,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發布了世界前100大學排名,主要是根據上海大學學術ARWU資料庫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的資料庫綜合得出。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雜誌每年出版的大學排名。出版商曾與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作,在2004年至2009年聯合發布THE-QS世界大學排名,之後於2010-2013年向湯森路透申請新的排名體系。該雜誌於2014年與Elsevier簽訂了一份新合同,後者向他們提供用於編製排名的數據。
該出版物包括全球總體、主題和聲譽排名,以及由不同權重產生的三個區域排行榜,即亞洲、拉丁美洲和金磚五國及新興經濟體。
排名通常被認為是最廣泛觀察的大學排名與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和QS世界大學排名。自 2010 年以來,它因採用新的、改進的排名方法而受到讚揚;然而,對非科學、非英語指導機構的破壞,依靠主觀聲譽調查,是人們的批評和關注。
排名依據
排名依據 | ||
總體指標 | 個人指標 | 加權百分比 |
---|---|---|
行業收入與創新 | 工業研究收入(每位學術人員) | 2.5% |
國際多樣性 | 國際工作人員與國內工作人員的比率 國際學生與國內學生的比率 | 3% 2% |
教學與學習環境 | 聲譽調查(教學) 每位學者的博士學位 本科生。承認每個學術 每個學者的收入 授予博士學位/本科學位 | 15% 6% 4.5% 2.25% 2.25% |
研究與數量、收入和聲譽 | 聲譽調查(研究) 研究收入(縮放) 每個研究和學術人員的論文 公共研究收入/研究總收入 | 19.5% 5.25% 4.5% 0.75% |
引文 » 研究影響 | 引文影響(每篇論文標準化平均引文) | 32.5% |
2014年年底,美國老牌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推出了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側重對高校學術實力的評價,以其較客觀的指標迅速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名之一。
以下是截至2020年版的美國新聞排名。
● 同行評估:對該機構在其他機構院長、教務長和招生院長中的聲譽的調查(20%)
● 留用率:六年畢業率和一年級學生留校率(22%)
● 社會流動性:接受佩爾助學金的學生的六年畢業率 -- -- 既作為一項獨立衡量標準,也與學校所有其他學生的畢業率相比 -- -- 大幅調整,以給予更多佔較大比例的學校學分獲得佩爾助學金的學生。(5%)
● 教師資源:班級規模、教師工資、教師學位水平、師生比例和全日制教師比例(20%)
● 學生優秀:被錄取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和高中班級中高分比例的被錄取學生的比例。
● 財政資源:每個學生與學術、學生支持和公共服務有關的支出。(10%)
● 畢業率表現:模擬預期率與實際畢業率的比較(8%)
● 校友贈與率(5%)
排名 | 學校名稱 | 英文名 | 地區 |
---|---|---|---|
1 | 哈佛大學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國 |
2 | 麻省理工學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3 | 斯坦福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國 |
4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美國 |
5 | 牛津大學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國 |
6 | 加州理工學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7 | 劍橋大學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國 |
8 | 哥倫比亞大學 | Columbia University | 美國 |
9 | 普林斯頓大學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國 |
10 | 華盛頓大學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美國 |
11 | 耶魯大學 | Yale University | 美國 |
12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國 |
13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美國 |
14 | 芝加哥大學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美國 |
15 |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 美國 |
16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國 |
17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美國 |
18 | 倫敦帝國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18 |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美國 |
20 | 多倫多大學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21 | 倫敦大學學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22 | 杜克大學 | Duke University | 美國 |
23 | 康奈爾大學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國 |
24 | 西北大學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國 |
25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 瑞士 |
26 | 墨爾本大學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亞 |
27 | 愛丁堡大學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英國 |
28 | 紐約大學 | New York University | 美國 |
29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加拿大 |
30 | 巴黎薩克雷大學 | Universite Paris Saclay (ComUE) | 法國 |
31 | 悉尼大學 | University of Sydney | 澳大利亞 |
32 |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 美國 |
32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美國 |
34 | 哥本哈根大學 |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丹麥 |
35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 美國 |
36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 美國 |
37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 美國 |
38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新加坡 |
39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40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 of Lausanne | 瑞士 |
41 |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 美國 |
42 | 昆士蘭大學 |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 澳大利亞 |
43 | 麥吉爾大學 | McGill University | 加拿大 |
43 |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 美國 |
45 | 匹茲堡大學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美國 |
46 | 波士頓大學 | Boston University | 美國 |
46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Ohio State University | 美國 |
46 | 慕尼黑大學 | University of Munich | 德國 |
49 | 南洋理工大學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新加坡 |
50 | 清華大學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國 |
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排名之一。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於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首次發布,是世界範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2009年開始,ARWU改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即“上海軟科”)發布並保留所有權利。
排名指標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簡稱 | 權重 |
---|---|---|---|
教育質量 | 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摺合數 | 校友獲獎 | 10% |
教師質量 | 獲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摺合數 | 教師獲獎 | 20% |
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數量 | 高被引學者 | 20% | |
科研成果 | 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摺合數* | N&S論文 | 20% |
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 | 國際論文 | 20% | |
師均表現 | 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 | 師均表現 | 10% |
* 對純文科大學,不考慮N&S論文指標,其權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標中。 |
下面大學排名榜單為201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Top50。
世界排名 | 大學名稱 | University | 國家 | 國家排名 | 總分 |
1 | 哈佛大學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國 | 1 | 100 |
2 | 斯坦福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國 | 2 | 75.1 |
3 | 劍橋大學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國 | 1 | 72.3 |
4 | 麻省理工學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3 | 69.0 |
5 |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美國 | 4 | 67.9 |
6 | 普林斯頓大學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國 | 5 | 60.0 |
7 | 牛津大學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國 | 2 | 59.7 |
8 | 哥倫比亞大學 | Columbia University | 美國 | 6 | 59.1 |
9 | 加州理工學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7 | 58.6 |
10 | 芝加哥大學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美國 | 8 | 55.1 |
11 |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美國 | 9 | 50.8 |
11 | 耶魯大學 | Yale University | 美國 | 10 | 50.8 |
13 | 康奈爾大學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國 | 11 | 49.8 |
14 | 華盛頓大學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美國 | 12 | 48.7 |
15 | 倫敦大學學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3 | 47.9 |
16 |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國 | 13 | 47.6 |
17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國 | 14 | 47.3 |
18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美國 | 15 | 47.1 |
19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 瑞士 | 1 | 46.1 |
20 |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 美國 | 16-17 | 42.2 |
20 |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美國 | 16-17 | 42.2 |
22 |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美國 | 18 | 41.7 |
23 | 倫敦帝國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4 | 41.6 |
24 | 多倫多大學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1 | 41.4 |
25 | 東京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 | 1 | 40.7 |
26 | 哥本哈根大學 |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丹麥 | 1 | 40.2 |
27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 美國 | 19 | 38.8 |
28 | 杜克大學 | Duke University | 美國 | 20 | 38.6 |
29 | 西北大學(美國) | New York University | 美國 | 21 | 38.4 |
30 | 紐約大學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國 | 22 | 38.1 |
31 | 愛丁堡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英國 | 5 | 37.4 |
32 | 京都大學 | Kyoto University | 日本 | 2 | 37.0 |
33 | 曼徹斯特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英國 | 6 | 36.9 |
33 |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美國 | 23 | 36.9 |
35 | 洛克菲勒大學 |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美國 | 24 | 36.2 |
35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加拿大 | 2 | 36.2 |
37 | 巴黎第十一大學 | University of Paris-Sud (Paris 11) | 法國 | 1 | 36.1 |
38 |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美國 | 25-26 | 35.8 |
38 | 卡羅林斯卡學院 | Karolinska Institute | 瑞典 | 1 | 35.8 |
38 | 科羅拉多大學-玻爾得分校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 美國 | 25-26 | 35.8 |
41 | 墨爾本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亞 | 1 | 35.7 |
41 |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 美國 | 27 | 35.7 |
43 | 清華大學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國 | 1 | 35.4 |
44 | 索邦大學 | Sorbonne University | 法國 | 2 | 35.1 |
45 |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美國 | 28 | 34.3 |
46 | 馬里蘭大學-大學城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美國 | 29 | 33.7 |
47 | 海德堡大學 | Heidelberg University | 德國 | 1 | 33.3 |
48 |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 美國 | 30 | 33.2 |
49 |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 美國 | 31 | 32.8 |
49 | 烏得勒支大學 | Utrecht University | 荷蘭 | 1 | 32.8 |
2004年,隸屬於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會(CSIC)的網路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開始發布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排名)是根據大學對世界在網路上的貢獻進行的排名。
2006年,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發布了世界前100大學排名,主要是根據上海大學學術ARWU資料庫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的資料庫綜合得出。
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鑒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
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布的SCImago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
2014年,第一版多維度全球大學排名(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U-Multirank)發布。U-Multirank不同於先前的排名體系(例如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關注於研究產出、學術影響等),它是在多維度視野下,展示了學術機構的能力與表現。 U-Multirank涉及的指標包括教學與學習、知識的轉化、國際化以及研究的拓展。建立這一體系的合作方包括: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HE)、荷蘭特文特大學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CHEPS)、荷蘭萊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中心(CWTS)、Fundacion CYD和Folge 3。
中國主要大學排名評價數據體系:
以綜合實力為主的武書連綜合榜、帶有非主流色彩的武書連一流榜;
以高中生生源質量和大學社會聲譽為主的網大生源排行榜;
中國校友會排出的校友會排行榜;
武漢大學獨自研究的武大排行榜;
高等教育觀察發布的HRE大學綜合排名;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和最好大學網發布的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和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前10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
排名 | 校名 | 地區 | 總分 | 指標得分 |
---|---|---|---|---|
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94.6 | 100.0 |
2 | 北京大學 | 北京 | 76.5 | 95.2 |
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72.9 | 84.2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72.1 | 91.1 |
5 | 復旦大學 | 上海 | 65.6 | 91.6 |
6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60.9 | 91.1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58.9 | 80.1 |
7 | 南京大學 | 江蘇 | 58.9 | 86.2 |
9 | 中山大學 | 廣東 | 58.2 | 79.7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56.7 | 76.6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56.3 | 86.9 |
12 | 武漢大學 | 湖北 | 56.2 | 82.4 |
1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55.7 | 85.2 |
14 | 西安交通大學 | 陝西 | 55.0 | 82.0 |
15 | 四川大學 | 四川 | 54.4 | 74.0 |
16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54.0 | 79.7 |
17 | 東南大學 | 江蘇 | 53.6 | 79.4 |
18 | 南開大學 | 天津 | 52.8 | 83.9 |
19 | 天津大學 | 天津 | 52.3 | 80.1 |
20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52.0 | 73.4 |
21 | 中南大學 | 湖南 | 50.3 | 73.2 |
22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 | 49.7 | 82.7 |
23 | 山東大學 | 山東 | 49.1 | 71.3 |
23 | 廈門大學 | 福建 | 49.1 | 75.3 |
25 | 吉林大學 | 吉林 | 48.9 | 71.9 |
26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48.6 | 72.9 |
27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48.4 | 73.8 |
28 | 湖南大學 | 湖南 | 48.1 | 71.7 |
29 | 蘇州大學 | 江蘇 | 47.3 | 64.7 |
30 | 西北工業大學 | 陝西 | 46.7 | 74.0 |
31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46.1 | 87.8 |
32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 | 46.0 | 77.9 |
3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44.8 | 71.4 |
34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44.7 | 81.9 |
35 | 南方科技大學 | 廣東 | 44.6 | 77.0 |
36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44.5 | 71.4 |
37 | 重慶大學 | 重慶 | 44.4 | 70.7 |
38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44.3 | 68.4 |
39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43.9 | 71.1 |
40 | 東北大學 | 遼寧 | 43.7 | 66.5 |
41 | 上海大學 | 上海 | 43.4 | 66.3 |
42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42.9 | 76.1 |
42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42.9 | 85.3 |
42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42.9 | 68.5 |
45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42.8 | 67.2 |
46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42.6 | 70.8 |
46 | 華中師範大學 | 湖北 | 42.6 | 68.4 |
48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陝西 | 42.1 | 70.5 |
49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41.8 | 82.9 |
50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41.7 | 64.0 |
51 | 暨南大學 | 廣東 | 41.5 | 68.1 |
52 | 東華大學 | 上海 | 41.4 | 66.9 |
52 | 蘭州大學 | 甘肅 | 41.4 | 66.1 |
52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41.4 | 72.2 |
55 | 寧波諾丁漢大學 | 浙江 | 40.3 | 60.4 |
56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40.1 | 67.0 |
56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40.1 | 66.4 |
58 | 深圳大學 | 廣東 | 40.0 | 59.3 |
59 | 江南大學 | 江蘇 | 39.6 | 64.2 |
59 | 南京師範大學 | 江蘇 | 39.6 | 64.2 |
61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39.5 | 65.9 |
62 | 福州大學 | 福建 | 39.4 | 60.2 |
63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39.3 | 79.9 |
63 | 北京語言大學 | 北京 | 39.3 | 69.3 |
63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北 | 39.3 | 62.3 |
66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39.2 | 64.8 |
67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39.1 | 60.8 |
67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39.1 | 67.5 |
69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39.0 | 60.5 |
70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38.8 | 76.6 |
71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38.6 | 59.2 |
72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北京 | 38.5 | 61.6 |
73 | 東北財經大學 | 遼寧 | 38.2 | 67.0 |
73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38.2 | 73.3 |
73 | 西南大學 | 重慶 | 38.2 | 58.2 |
76 | 東北師範大學 | 吉林 | 38.1 | 60.4 |
76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 38.1 | 57.3 |
76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38.1 | 79.8 |
79 | 河海大學 | 江蘇 | 38.0 | 64.4 |
8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江蘇 | 37.9 | 51.9 |
81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 | 37.8 | 60.6 |
82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山東 | 37.4 | 60.4 |
83 | 合肥工業大學 | 安徽 | 37.3 | 60.7 |
84 | 陝西師範大學 | 陝西 | 37.2 | 63.1 |
85 | 華南師範大學 | 廣東 | 37.1 | 60.4 |
85 | 江蘇大學 | 江蘇 | 37.1 | 52.1 |
87 | 南京工業大學 | 江蘇 | 37.0 | 52.1 |
8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北京 | 37.0 | 55.4 |
89 | 西北大學 | 陝西 | 36.9 | 63.8 |
89 | 浙江工業大學 | 浙江 | 36.9 | 58.2 |
91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36.8 | 65.5 |
91 | 湖南師範大學 | 湖南 | 36.8 | 65.7 |
91 | 浙江師範大學 | 浙江 | 36.8 | 55.2 |
94 | 首都師範大學 | 北京 | 36.4 | 59.7 |
95 | 汕頭大學 | 廣東 | 36.3 | 58.4 |
96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36.2 | 74.1 |
97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 36.1 | 58.8 |
98 | 揚州大學 | 江蘇 | 36.0 | 48.7 |
99 | 安徽大學 | 安徽 | 35.9 | 61.3 |
100 | 華僑大學 | 福建 | 35.7 | 53.3 |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前5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兩岸四地大學排名2019。
名次 | 公布校名 | 地區 | 總分 |
---|---|---|---|
1 | 清華大學 | 大陸 | 100.0 |
2 | 北京大學 | 大陸 | 80.5 |
3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 71.0 |
4 | 浙江大學 | 大陸 | 66.1 |
5 | 香港大學 | 香港 | 62.0 |
6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大陸 | 61.4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大陸 | 58.9 |
8 | 復旦大學 | 大陸 | 56.8 |
9 | 台灣清華大學 | 台灣 | 56.5 |
10 | 台灣大學 | 台灣 | 54.8 |
11 | 北京師範大學 | 大陸 | 53.9 |
12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 | 50.1 |
13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49.8 |
14 | 南京大學 | 大陸 | 46.9 |
15 | 華中科技大學 | 大陸 | 44.3 |
16 | 中山大學 | 大陸 | 43.9 |
17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 | 43.5 |
18 | 交通大學 | 台灣 | 42.5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大陸 | 42.0 |
20 | 澳門科技大學 | 澳門 | 41.9 |
21 | 中國醫藥大學 | 大陸 | 40.0 |
22 | 天津大學 | 大陸 | 39.8 |
23 | 西安交通大學 | 大陸 | 39.2 |
24 | 陽明大學 | 台灣 | 38.8 |
25 | 同濟大學 | 大陸 | 38.5 |
26 | 武漢大學 | 大陸 | 37.8 |
26 | 東南大學 | 大陸 | 37.8 |
28 | 中國農業大學 | 大陸 | 37.6 |
29 | 四川大學 | 大陸 | 40.4 |
30 | 中南大學 | 大陸 | 36.7 |
31 | 成功大學 | 台灣 | 36.2 |
32 | 南開大學 | 大陸 | 35.5 |
3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大陸 | 35.1 |
34 | 華南理工大學 | 大陸 | 34.7 |
35 | 國立中央大學 | 台灣 | 36.9 |
35 | 廈門大學 | 大陸 | 33.9 |
37 | 北京理工大學 | 大陸 | 33.8 |
38 | 電子科技大學 | 大陸 | 33.5 |
39 | 澳門大學 | 澳門 | 33.4 |
40 | 吉林大學 | 大陸 | 33.1 |
41 | 中國人民大學 | 台灣 | 32.6 |
42 | 南京理工大學 | 大陸 | 32.0 |
43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 | 31.8 |
44 | 山東大學 | 大陸 | 31.4 |
45 | 台灣中山大學 | 台灣 | 31.3 |
45 | 西北工業大學 | 大陸 | 31.3 |
47 | 台灣科技大學 | 台灣 | 31.1 |
48 | 長庚大學 | 台灣 | 30.6 |
49 | 北京科技大學 | 大陸 | 30.5 |
50 | 華東師範大學 | 大陸 | 30.3 |
50 | 蘇州大學 | 大陸 | 30.3 |
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
中國大學排名是由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的江濟寧創辦的專註於高等教育的網際網路公司Netbig在中國大陸的大學排名。該排名自1999年起每年進行一次,一般在7月,即高考前後公布。對於外國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來說,中國學校太多,一個一個去做背景調查不現實,而網大就是給雙非的學生劃定一個門檻,方便外國大學快速擇優。因此,網大排名曾是國外學校考察的主流排名之一。然而,自2013年以來,這一排名已停止發布較新版本。
2013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 | |||
排名 | 大學名稱 | 綜合得分 | 聲譽得分 |
1 | 清華大學 | 100 | 100 |
2 | 北京大學 | 94 | 99.7 |
3 | 浙江大學 | 92 | 87 |
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8 | 91.6 |
5 | 南京大學 | 87 | 84.2 |
6 | 復旦大學 | 86 | 89.4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84 | 89.4 |
8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79 | 82 |
8 | 中國人民大學 | 79 | 88.3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5 | 82.8 |
11 | 南開大學 | 70 | 81.2 |
12 | 四川大學 | 68 | 79.4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67 | 78.1 |
14 | 中山大學 | 66 | 78.5 |
14 | 廈門大學 | 66 | 80.1 |
16 | 武漢大學 | 65 | 80.5 |
16 | 華中科技大學 | 65 | 80.2 |
18 | 北京師範大學 | 64 | 82.8 |
18 | 天津大學 | 64 | 78 |
20 | 吉林大學 | 63 | 77.2 |
21 | 中國農業大學 | 62 | 76 |
21 | 西北工業大學 | 62 | 69.8 |
21 | 中南大學 | 62 | 76.8 |
24 | 大連理工大學 | 61 | 71.4 |
24 | 東南大學 | 61 | 76.5 |
24 | 山東大學 | 61 | 74.8 |
27 | 華東師範大學 | 60 | 74.8 |
28 | 北京理工大學 | 59 | 74.3 |
29 | 同濟大學 | 57 | 80.1 |
30 | 北京科技大學 | 55 | 68.5 |
31 | 華南理工大學 | 54 | 69 |
31 | 北京交通大學 | 54 | 68.6 |
3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4 | 71.2 |
31 | 湖南大學 | 54 | 71.2 |
35 | 電子科技大學 | 52 | 70.9 |
35 | 重慶大學 | 52 | 68.2 |
37 | 華東理工大學 | 51 | 68.6 |
38 | 中國政法大學 | 50 | 73.5 |
38 | 東北大學 | 50 | 68.5 |
38 | 北京化工大學 | 50 | 65.4 |
41 | 蘭州大學 | 49 | 63.7 |
42 | 東北師範大學 | 48 | 65.4 |
4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48 | 64.3 |
44 | 華中農業大學 | 47 | 64.5 |
44 | 華中師範大學 | 47 | 70.1 |
46 | 中央音樂學院 | 46 | 71.4 |
47 | 中國醫科大學 | 45 | 61.7 |
4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45 | 72.3 |
47 | 上海財經大學 | 45 | 69.3 |
47 | 首都醫科大學 | 45 | 66.2 |
47 | 北京郵電大學 | 45 | 70.9 |
47 | 南京理工大學 | 45 | 63.7 |
47 | 北京工業大學 | 45 | 64.3 |
54 | 蘇州大學 | 44 | 64.5 |
55 | 西南交通大學 | 43 | 65.8 |
55 | 中國海洋大學 | 43 | 70.9 |
55 | 中國地質大學 | 43 | 66.4 |
55 | 西北大學 | 43 | 62.2 |
55 | 陝西師範大學 | 43 | 62.1 |
55 | 暨南大學 | 43 | 64.6 |
55 | 南京醫科大學 | 43 | 57.7 |
55 | 中國石油大學 | 43 | 65.8 |
55 | 南京農業大學 | 43 | 58.5 |
64 | 中央財經大學 | 42 | 70.6 |
64 | 武漢理工大學 | 42 | 60.3 |
64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42 | 66.6 |
64 | 上海大學 | 42 | 62.2 |
68 | 天津醫科大學 | 41 | 58 |
68 | 東華大學 | 41 | 63 |
68 | 河海大學 | 41 | 59.2 |
71 | 西南財經大學 | 40 | 60.9 |
71 | 西南大學 | 40 | 64.5 |
71 | 南京師範大學 | 40 | 59.8 |
71 | 南京工業大學 | 40 | 56.3 |
71 | 南方醫科大學 | 40 | 56.9 |
71 | 湖南師範大學 | 40 | 61.3 |
77 | 江南大學 | 39 | 63.2 |
77 | 首都師範大學 | 39 | 60.5 |
77 | 華南師範大學 | 39 | 56.3 |
77 | 中國礦業大學 | 39 | 60.3 |
81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38 | 64 |
81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38 | 60.3 |
81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38 | 71.5 |
81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38 | 52.6 |
81 | 鄭州大學 | 38 | 63.5 |
8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38 | 61.7 |
81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38 | 58.2 |
81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38 | 61.3 |
81 | 北京林業大學 | 38 | 59.6 |
90 | 雲南大學 | 37 | 61.7 |
90 | 合肥工業大學 | 37 | 64.3 |
90 | 山西大學 | 37 | 59.2 |
90 | 外交學院 | 37 | 62.7 |
90 | 福州大學 | 37 | 60.5 |
90 | 江蘇大學 | 37 | 54.3 |
90 | 燕山大學 | 37 | 54.5 |
97 | 華北電力大學 | 36 | 63.3 |
97 | 東北財經大學 | 36 | 60.1 |
97 | 西南政法大學 | 36 | 63.2 |
97 | 大連海事大學 | 36 | 55.9 |
97 | 瀋陽藥科大學 | 36 | 56.8 |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
下面大學排名表單為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2019-2020前100名,詳細排名表及指標對比請查閱其排名博客。
名次 | 學校名稱 | 綜合得分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大學 | 100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98.78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復旦大學 | 82.14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4 | 浙江大學 | 81.98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南京大學 | 81.43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81.34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80.49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0.44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9 | 中國人民大學 | 80.41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10 | 天津大學 | 80.38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武漢大學 | 80.38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南開大學 | 79.28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山東大學 | 79.19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中山大學 | 78.75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西安交通大學 | 76.48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6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76.23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東南大學 | 75.79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四川大學 | 75.73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9 | 吉林大學 | 75.64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同濟大學 | 75.33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4.67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北京師範大學 | 74.28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廈門大學 | 73.76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4 | 西北工業大學 | 73.5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中南大學 | 73.5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東北大學 | 72.0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湖南大學 | 72.0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72.0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華南理工大學 | 71.99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北京理工大學 | 69.3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1 | 蘭州大學 | 68.46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華東師範大學 | 68.29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中國農業大學 | 68.08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電子科技大學 | 67.5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5 | 重慶大學 | 67.4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6 | 華中農業大學 | 67.14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7 | 河海大學 | 67.0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8 | 南京農業大學 | 66.9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39 | 華中師範大學 | 66.9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0 | 鄭州大學 | 66.9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1 | 中國海洋大學 | 66.8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66.8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北京科技大學 | 66.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南京理工大學 | 66.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5 | 北京交通大學 | 66.6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6 | 華東理工大學 | 66.4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7 | 北京郵電大學 | 66.4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8 | 合肥工業大學 | 66.3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9 | 南昌大學 | 66.32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66.29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1 | 武漢理工大學 | 66.2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西南交通大學 | 66.0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3 | 暨南大學 | 66.03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4 | 西南大學 | 66.0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5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65.93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6 | 東華大學 | 65.8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7 | 西北大學 | 65.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65.56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59 | 蘇州大學 | 65.26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0 | 北京化工大學 | 65.1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1 | 昆明理工大學 | 65.16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2 | 南京師範大學 | 65.12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3 | 上海財經大學 | 65.04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4 | 湖南師範大學 | 65.0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5 | 雲南大學 | 6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5 | 上海大學 | 6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4.9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8 | 福州大學 | 64.96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9 | 河南大學 | 64.9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0 | 華南農業大學 | 64.9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1 | 東北師範大學 | 64.9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1 | 北京工業大學 | 64.9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3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4.89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3 | 華南師範大學 | 64.89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5 | 寧波大學 | 64.88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6 | 燕山大學 | 64.8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6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64.87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8 | 太原理工大學 | 64.86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9 | 上海理工大學 | 64.8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0 | 中國礦業大學 | 64.84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0 | 陝西師範大學 | 64.84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0 | 江南大學 | 64.84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0 | 首都師範大學 | 64.84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4 | 浙江工業大學 | 64.83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5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64.82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6 | 浙江師範大學 | 64.81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7 | 河北大學 | 64.78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8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64.7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9 | 揚州大學 | 64.74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0 | 江蘇大學 | 64.73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64.69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遼寧大學 | 64.69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3 | 中央民族大學 | 64.68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94 | 山西大學 | 64.67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4 | 南京工業大學 | 64.67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6 | 齊魯工業大學 | 64.66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7 | 廣東工業大學 | 64.6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河南科技大學 | 64.64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9 | 山東師範大學 | 64.63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河北工業大學 | 64.62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成都理工大學 | 64.62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武漢科技大學 | 64.62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香港大學。
作為香港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大學,香港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雖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且備受歐美文化的影響,但香港大學卻蘊含著濃濃的中國特色,從校訓“明德格物”可見一斑。這源出《大學》的名句,至今仍影響著每一個港大人。
2、香港科技大學。以培養科技人才為辦學出發點的香港科技大學,位於九龍半島東側風景迷人的清水灣畔。與其他幾所依山而建的大學相比,香港科技大學有更勝一籌的地方--它建造在臨海之處,依山面海,使科大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在其中行走,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豁達與豪邁。
3、香港中文大學,光是這名字就已經讓無數懷有文學夢想的年輕人心潮澎湃。走在中文大學的校園中,更有一種安靜和愜意之感。香港中文大學依山而建,綠樹成蔭,靜靜的校園裡總能看到在課餘時間沿山慢跑的學生。在中文大學,你能聽見小鳥不絕於耳的叫聲,看到清澈的池塘里魚兒自由遊動,富有歷史感的教學樓與教學樓之間是滿目的自然美景,如同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4、香港理工大學處於香港的中心地帶。從擁擠的地鐵站走出來,就能看到熱情又充滿活力的理工大學標誌建築,頓時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之感。一走進以紅色為主色調的香港理工大學,映入眼帘的就是紅色的教學樓、指示牌、路標。而周圍則是來來往往笑著交談著的充滿活力的學生。
5、香港浸會大學。另外兩所處於繁華的九龍塘的大學是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由於浸會大學由基督教所創辦,所以學校就具有基督教教育傳統,從浸會大學的校訓“篤信力實”中就能看出建校者希望學生能夠忠實自己的信仰,並努力實行。事實上,學校的整個學習環境與氛圍完全與宗教無關,相反,濃郁的學術氛圍、完善的教學設備,讓人在踏進學校的第一步,就被她深深吸引,有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奇妙感。
6、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距離很近的香港城市大學,則是以一個“小”字出名。位於寸土寸金的九龍塘中心地帶的城市大學,雖然很“迷你”,但也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顯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時,從城市大學步行到香港的購物廣場--又一城也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這也成為了香港城市大學的獨特魅力之一。
7、香港教育學院。在熱鬧的九龍塘欣賞了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后,我們再到山中去探訪一下香港教育學院,也就是我的母校。香港教育學院位於新界大埔區,學校建在山的中部,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青山,青山之中則點綴著香港教育學院。教院的學子,如果起得早,可以看到香港日出的整個過程,感受著山間清新的空氣與“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意,那種美感不言而喻。
8、香港嶺南大學。最後要介紹的是香港嶺南大學,這所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大學,可謂在歷史的浸染中,越發幽香。嶺南大學位於香港屯門虎地,和城市大學一樣,嶺南大學也是玲瓏小巧型。嶺南大學沒有理科和工科,它的英文、中文和哲學則是相當出名。
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的質疑
09年,有媒體質疑成都理工大學在04、06兩年邀請武書連做講座,並給予其數萬元錢。后在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使該校名次提升20餘位。
12年,有媒體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將浙江大學排在第一位,高於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同時,有文章質疑其排名權力。
同年,有文章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指用其指標體系和演演算法,測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人才培養得分無緣進入武書連排行榜單的前500名。
校友會網排行榜的質疑
08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的權威性。
11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用金錢衡量大學價值,質疑部分大學金錢至上、急功近利的現狀。
大學排行之我見
首先明確一點,大學排名很有必要的,是積極的,但是為了讓大學排名有更好的發展,更有信服力,以下幾點個人意見希望能起到積極作用。
大學排名只是民間進行的非國家官方數據,因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說排名高的大學一定比排名低的大學好。在2000年高校大合併,造就了一批綜合性大學,他們多數是有幾所專業性大學合併,一下子擴充學科,具體的學科整合發展並沒有多少,只是簡單的疊加。而在排名時數量上佔據優勢,排名比較靠前。而一些專業型大學,受到學科數量限制,自然排名較低。但是他們在某些專業學科上的地位非綜合大學所能比,這就是忽視質量追求數量的結果。它們的比較不是建立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為了大學“更好”,一味的擴充學科,適當的擴充是好的,但是很多學校為了擴充,花費了太多精力,導致其優勢學科受到影響。另外這對於考生也是不公平的,他們報考學校地位高,但是實際專業卻不一定好。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很多綜合性大學中。因此,對於高考考生,家長,老師通過排名簡單的選擇大學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大學排名相鄰之間判斷高低,更不可取。
大學排名既要兼顧數量又不能忽視質量。個人認為以大學為整體去排名是不好的,排名應該進一步細分。例如,以工科專業排名,哲學學科排名,雖然這樣變得比較繁瑣,甚至一所大學排名有多個名次,但是,只有這樣,對於政府來說,與其對綜合大學簡單一味的扶持不如轉化到對多所學校頂尖學科扶持上,使得扶持更有效率;對於個人來說,更能全面的了解大學,正確認識大學,才能明晰該所大學到底怎樣;對於大學來說,才能有一個公正的地位名次。
人民日報質疑:大學牛不牛 看校友富不富?
離譜:同一所大學,在不同排行榜的位次可以相差數十位
草率:國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數據如何採集及研究方法等信息,有的只公布指標大類,有的甚至連指標體系都沒有
漁利:有大學校長公開爆料,稱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
規範:建立行業協會,對成員進行績效評估及資質審核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怎一個亂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榜單“跌宕起伏”;看指標,評價角度千奇百怪、數據來源不清不楚;看市場,機構魚龍混雜、盲目扎堆“打榜”……
亂象
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競價排名”醜聞
在武書連版的大學排行榜上,浙江大學力挫北大、清華,勇奪頭籌;但武漢大學版2012年中國一流大學排行榜顯示,北大成榜首,浙大居季軍;5月,中國校友會網發布大學排行榜,浙大連前三都未能擠入。
更離譜的排名,還得往下看: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的排行榜上位居第76位,但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跌出百強,位列109;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上排名是124,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退居181位。如此大起大落,難怪有網友直呼“大學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國當前存在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網大論壇、中國校友會網、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10多個機構、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僅發布過一兩次,未能延續。除了學術機構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業機構的排行榜正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公眾眼球。
評價指標不科學、評估過程不透明,成為大學排行榜的“第二宗罪”。有專家表示,國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不公布其數據如何採集、每所高校各項指標的得分等信息,有的只是公布指標大類,不公布研究方法,有的甚至連指標體系都沒有,只是籠統地“參考”若干別家排名,幾乎閉著眼睛列名單,其客觀性和科學性難以令人信服。
更令公眾嘩然的是,大學排行榜還爆出“賄賂門”醜聞:曾有大學校長公開爆料,稱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2009年,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成都理工大學於2004年、2006年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到校作報告,並分別支出數萬元課酬費,該校在這個課題組的排行榜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到2007年的92名,不禁令人心生疑竇。
根源
部分高校欲借榜單提升聲譽、展現成績,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
被認為是考生和家長擇校“指南針”的大學排行榜,為何亂象頻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大學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這位專家稱,大學排行榜應是整個高等教育系統共有且共享的,應體現公共價值和公共利益。然而,隨著高校和社會各方對大學排名的關注度與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學排名以提升聲譽的強烈需求,大學排行榜的公共價值摻入了私利。
有高校專家證實,大學排行榜的確能滿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學校長以此論證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於招生宣傳;在國際合作中被當成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執行院長鬍娟看來,大學排行榜本來應該服務於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通過客觀的評價作用對大學的發展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但利益導向讓某些機構和個人利用榜單來賺錢,這實際上是教育領域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表現,而且是不成熟的市場化的體現。
胡娟說,“在評價大學時,很多排行榜不重結構,重規模;不重質量,重數量,一些指標不符合教育規律,甚至背道而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目前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存在急功近利心態的一種體現。”
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被不少學術機構質疑,源於他的計算方法充斥著“數量”替代“質量”、“規模製勝”的邏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稱:按照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布的指標體系和演演算法,加州理工學院人才培養得分在榜單中連前500名都進不了;巴黎高師勉強進入前500名,和咸寧學院、宜春學院的排名大體相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則排在60名左右,與南昌大學、河南大學排名位置相當。這樣的指責被武書連認為是“胡編亂造”。武書連還用自己的評價體系推算出了與中科大截然相反的結論,以示評價體系無誤。這樣的爭論,在不同的排行榜間並不鮮見。
對於高等教育規律認識不清的大學排行榜,危害有多大?“儘管要相信民眾和社會會有理性選擇,但如果不科學、不客觀的排行榜一直存在下去,會混淆一些事實,誤導部分公眾,形成不好的風氣。”胡娟說。
建議
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評估、取締違規者,增加就業率、薪酬等應用性排名
大學排行榜的種種粗糙,該如何磨平?
在胡娟看來,大學排行榜可以由學術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站在中立的立場,以科學研究的態度來對大學的表現進行評價,“要從教育和學術規律出發,以人才培養為最重要的指標來考察,才能讓大學排名更有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可從幾個方面入手打造一個相對可信的排行榜。首先,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國際上有關大學排行的非政府組織發展迅速,如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ITRG)於2006年發布了第一個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原則和操作範例“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於2011年11月通過了“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排名審計手冊”,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認證機構。但我國還沒建立起相對有效的行業協會或其他規範約束行業成員行為的組織。
其次,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績效評估及資質審核,一方面有助於發現大學排行組織本身的不足,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大學排行組織准入退出的基本依據,對於那些單純以盈利為目的,對社會公眾認知判斷和大學健康有序發展產生誤導效應的機構應責令其整改,必要時取締其大學排名的資格。
而胡娟則認為,儘管事物都有普遍性的一面,但在做大學評價時,必須結合國情進行考慮,而不應該一味地學習西方和引進西方的標準。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瑩表示,有關大學的綜合排名,尤其是區分科研實力強弱的排名,目前已經足夠,但仍然需要能提供獨特觀點的大學排名,比如對畢業生就業率、薪酬情況的調查排名,學生畢業后留學深造比例的排名、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業人數和比例的排名,每所高校學生在校期間與老師接觸機會的多少等等。“這是學生們關心的內容,也可以反映每所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差別。不過,有關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如何合理設定,仍是難題,需要進行嚴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