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盂鼎

西周時期的金屬炊器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稱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時期的一種金屬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是古代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流傳過程


出土

大盂鼎清道光年間(公元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出土后便被販賣至文物市場。它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與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

轉輾買賣

清朝道光時期的岐山首富宋金鑒把銅鼎買下,因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矚目,鼎很快被岐山縣令周庚盛佔有,他把鼎轉賣到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鑒在考中翰林后出價3000兩白銀又購得了寶鼎,在他去世后,後代以700兩白銀賣給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恆,袁深知左宗棠酷愛文玩,得寶鼎后不敢專美,旋即將大盂鼎獻給上司以表孝心。左宗棠在發跡前曾為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理湘省全部軍務。雖非顯貴,也頗得春風。加之自視極高,恃才傲物,不免為人所陰嫉。

潘家得寶

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總兵樊燮讒言所傷,遭朝廷議罪。幸得時任侍讀學士的潘祖蔭援手,上奏咸豐皇帝力保宗棠,且多方打點,上下疏通,左才獲脫免。潘乃當時著 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贈,以謝當年搭救之恩。此後,大盂鼎一直為潘氏所珍藏。雖然也時而有人覬覦此鼎,但畢竟潘氏位高權重,足可保全大鼎無虞。至潘祖蔭故,其弟潘祖年將大盂鼎連同其它珍玩一起,由水路從北京運回蘇州老家。大鼎作為先人故物,睹物思人,彌顯珍貴,堪為傳家之寶,不輕示人。光緒之末,金石大家端方任兩江總督。曾一度挖空心思,想據大盂鼎為己有。均為祖年所拒。但端方之欲始終為潘家所患。直至辛亥年,革命暴發,端方被殺。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過端方之難。
民國初年,曾有美籍人士專程來華找潘氏商談求讓大鼎,出價達數百兩黃金之巨。但終為潘家所回絕。三十年代中葉,國民黨當局在蘇州新建一幢大樓。黨國大員忽發奇想,要在大樓落成后以紀念為名辦一展覽會,邀潘家以大鼎參展。以圖無限期佔有大鼎。然此拙劣伎倆為潘氏識破,婉言拒絕了參展。

復埋地下

1937年日軍侵華時,蘇州很快淪陷。國將不國,人命難保。此時,潘祖年已作古。潘家無當戶之人,皆婦孺。英雄出少年,當此危難之時,潘祖蔭的侄孫潘承厚、潘景鄭等商定將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經反覆遴選,決定將寶物藏於二進院落的堂屋。這是一間久無人居的閑房,積塵很厚,不會引人注目。主意已定,潘家人苦幹兩天兩夜才將全部寶物入藏地下。又將室內恢復成原樣。整個過程除潘家人以外另有兩個傭工和一個看門人參與其中,均被反覆叮囑要嚴守秘密。此後不久,潘氏全家即往上海避亂。潘宅一時竟成了日軍搜查的重點。經過反覆的搜查並挖地三尺均無所見,日軍也只得作罷。日軍佔領期間,潘家的看門人曾幾次盜掘了若干小件的珍藏,賣給洪姓古董商人。但大鼎過於沉重,無法搬動,得以倖免。

贈寶於國

光陰荏苒,在歷經十餘年戰亂之後,中國解放了。潘家後人見人民政府極為重視對文物的保護,認為只有這樣的政府才可託付先人的珍藏。全家商議后,由潘祖蔭的孫媳潘達於執筆,於1951年7月6日寫信給華東文化部,希望將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獻給國家。同時也希望將兩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7月26日,文管會派專員在潘家後人的陪同下赴蘇州,大鼎得以重見天日。為表彰潘達於的獻寶壯舉,華東文化部於10月9日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1952年上海博物館落成,大盂鼎藏入此館。1959年,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開館,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館藏珍品支援。從此大盂鼎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特徵


器厚立耳,折沿,斂口,腹部橫向寬大,壁斜外張、下垂,近足外底處曲率較小,下承三蹄足。器以雲雷紋為地,頸部飾帶狀饕餮紋,足上部飾浮雕式饕餮紋,下部飾兩周凸弦紋,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樣,雄偉凝重。
器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記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之事。

銘文


原文

大盂鼎銘文拓片
大盂鼎銘文拓片
隹(同唯,發語詞)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冊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訓為大)顯(訓為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載,過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門內辟】(通辟,除去)氒(通厥,代詞,指代殷商)匿(通慝,訓為惡),匍 有四方,【田允】(通畯,長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於】(通於)【午卩】(通御,訓為用)事,【虘又cuó】(嘆詞),酉(通酒)無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樂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燒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無敢【酉夒】(通擾),古(通故)天異(通翼,訓為護)臨(訓為看)子,廢(訓為大)保先王,?(字鑄壞,疑為匍)有四方。我聞殷述(通墜,訓為喪)令(命),隹(唯)殷邊侯田(通甸)【上雨下於】(通與)殷正百辟,率肄(通肆)於酉(酒),古(故)喪師(人民),巳(疑為嘆詞)。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學,女(汝)勿(沒有)克克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唯)即(訓為就)井(通型,效法)【上宀下面】於玟王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余隹(唯)令(命)女(汝)盂,【超複雜字①】(通召,輔佐)【上炏下乂】(通榮,周王室內地位很高的一個人),【上卄下勹】(通敬,認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呂】(通擁,訓為護,維護)德(美德)巠(通經,準則),敏朝夕入讕(通諫),享奔走,畏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巛】(此字不識,疑為嘆詞)!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曰:“盂,廼【超複雜字①】(召)夾死(通屍,訓為主)【超複雜字②】(通司,管理)戎,敏誎(通勅,治理)罰訟,夙夕召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於】(通與)我其(將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賞賜)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車馬。易女(汝)且(祖)南公旂(一種旗子),用【辶單】(通戰)。易女(汝)邦【超複雜字②】(司)四白(通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複雜字②】(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複雜字③】(通畢)【超複雜字④】(通遷)自氒(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勹】(敬)乃正(長官),勿廢朕令(命)。”盂用對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寶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譯文

九月王在宗周冊命盂。王這樣說:"偉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繼承文王建立了周國。排除了那個奸惡,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長久地治理著百姓。辦事的人在舉行飲酒禮的儀式上,沒人敢喝醉,在舉行柴、烝一類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愛之心給以庇護,大力保佑先王,廣有天下。我聽說殷朝喪失了上天所賜予的大命,是因為殷朝從遠方諸侯到朝廷內的大小官員,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了天下。你年幼時就繼承了先輩的顯要職位,我曾讓你就讀於我的貴胄小學,你不能背離我,而要輔佐我。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猶如文王一樣任命兩三個執政大臣來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協調綱紀,勤勉地早晚入諫,進行祭祀,奔走於王事,敬畏上天的威嚴。"王說:"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說:"盂,你要輔助我主管軍隊,勤勉而及時地處理賞罰獄訟案件,從早到晚都應輔佐我治理四方,協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賞賜給你一卣香酒、頭巾、蔽膝、木底鞋、車、馬;賜給你先祖南公的旗幟,用以巡狩,賜給你邦國的官員四名,人眾自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賜給你異族的王臣十三名,夷眾一千零五十人,要盡量讓這些人在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勞動。"王說:"盂,你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不得違抗我的命令。"盂頌揚王的美德,製作了紀念先祖南公的寶鼎,時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要義

銘文中,周康王向盂講述文王、武王的立國經驗,告誡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賞賜盂鬯、命服、車馬、邦司、人鬲、庶人等。銘文中語句“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體現了周人的天命觀,而另一語句“我聞殷墜命,唯殷邊侯甸與殷正百辟,率肆於酒,故喪師矣”,則是周康王告誡盂,商內、外臣僚沉湎於酒,以致於亡國,透露出周人對於商人嗜酒誤國這一前車之鑒的警示。
銘文中“有”、“厥”、“又”等字波磔分明,得於用筆過程中自覺的提、按意識。通篇文字布局規整,書風凝重。
銘文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部分用較多文字說明商人縱酒是周興起和商滅亡的原因,讚揚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表示康王(武王的孫子)自己要以文王為典範,告誡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樣。
第二部分主要是康王命盂幫助他掌管軍事和統治人民,並且賞賜給盂香酒、禮服、車馬、儀仗和奴隸1726個,並叮囑盂要恭敬辦政,莫違王命。
第三部分說明盂作此寶鼎以祭祀其祖父南公。

文物意義


珍貴史料

銘文載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認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業績立國,主要是由於其臣屬從不酗酒,每逢祭祀,認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國教訓就在於沉迷於酒。由此告誡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賜盂命服、車馬、酒與邦司、人鬲等。盂在銘文中說明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
大盂鼎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其內壁鑄有銘文19行,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內容為: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儘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布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開《張遷碑》、《龍門造像》之先河。以書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時代當據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金文書法

大盂鼎銘文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並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