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光

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骨幹之一

王韶光,又名天富,字春夢,生卒年月不詳。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骨幹之一。

人物生平


王韶光,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人),客家人
少時家境貧寒,隨族人到汕頭作傭工,習理髮,又學訴訟。回鄉后,捐監生。其後到廣州經商,並受石行會館聘充書房,業訟師,上升為士紳。自此,遂定居廣州城北園下田,落籍番禺

人物事迹


鴉片戰爭期間和戰後的七八年裡,在廣東人民反侵略的鬥爭中,愛國士紳憑藉他們擁有的社會地位,利用他們佔有的優越條件,起了組織和領導的積極作用,從道光二十一年四月(1841年5月)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到戰後組織社學反侵略武裝,何玉成、王韶光等是其中的積極分子和骨幹人物。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爆發時,廣州城東北路六社的客家人和石行的打石工人(大多數也都是客家人)都踴躍地參加了戰鬥。王韶光作為當地的士紳,又是客家人,在衛國保家鄉的熱情激勵下,也積極地投入了鬥爭,他與一些士紳督率東北六路客民,“殲斃夷匪多名,獲有夷人軍械”,事後得到祁貢等“獎賜羊酒匾額”⑧,四月十九日(6月8日)晚上大佛寺的宴會,他也是被邀請者之一,並由清政府賞給六品軍功頂戴⑨。以後他又出資製造軍械,請教習、邀生員充當六社團練頭目,附屬於昇平社學與公所,並捐銀八千兩,被奕山奏請以“府經歷縣丞,遇缺即選”的獎賞。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1842年12月)廣州人民燒毀英人商館后,王韶光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將東北六路義勇擴充到一萬餘人,挑選其中“經歷習練嫻熟堪以調用者”五千五百名,與高梁材等地方士紳創建東平公社、社學,與已建立的昇平社學、公所“彼此聯絡”,互為犄角,東連鹿步、東圃各鄉,北連從化增城花縣,“合為一體”,共同拱衛省城⑩。在以後的廣州人民反入城鬥爭中發揮積極作用。
以後王韶光歷任山西鳳台、榮河、汾陽等縣知縣,永寧州知府,汾陽府通判,並以鎮壓捻軍獲升潞安府同知,晚年告老回鄉,終年七十餘⑾。
⑧《鴉片戰爭》第4冊第18頁。
⑨《鴉片戰爭》,新知識出版社,第4冊,第265頁。
⑩同上,第18-19頁;《創建東平公社記》,見《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修訂本,第279頁。
⑾《嘉應州志·王韶光傳》,轉見《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修訂本第207-208頁;徐繼畲《還密齋文集》卷2,1863年致劉韻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