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初夏的結果 展開
初夏
詞語釋義
初徠夏,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農曆四月,進入夏季,氣溫回暖,四月有孟夏、陰月、梅月的別稱。農曆夏季的三個月即四、五、六月,分別對應稱為"孟夏""仲夏""季夏"。
亦作“跋山涉川”。形容遠道奔波之苦。
宋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楊朔 《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麵,一個水壺,一張布單,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趕到 朝鮮。”秦牧 《長河浪花集·湘陰熱浪記》:“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候,從全國各個省區,風塵僕僕,跋山涉水專程前來拜訪 湘陰 的人們,卻絡繹不絕。”
初夏景觀
夏季要以清補為主,如果某些菜館還推薦烏雞、老母雞湯這樣溫補的湯,就適得其反了,而應選擇鴨湯或鴿子湯。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進補應遵循“四季五補”之道,即春季補肝、夏季強心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對於反季節食品,要學會冷熱平衡,如果夏季要吃羊肉火鍋,最好加入一些涼性的配料或配菜,以中和羊肉的溫熱之性。
西洋參煲水鴨湯
本湯水中的西洋參乃暑熱傷氣之清補佳品,能益氣養陰,清火生津;水鴨乃長年生長於水面之血肉有情之物,能滋陰補血、益胃生津、補而不燥。特別適合濕熱、虛火過重之人,被譽為“補虛勞的聖葯”。桂圓肉乃補益氣養顏之妙品,善於養血,寧心益智。三種食品配合就能益氣生津,寧心養血除煩。本湯對於暑熱天氣,自我感覺疲勞乏力,汗出過多,口乾口渴,精神不足甚為適宜。
做法:每次用西洋參20克,水鴨肉250克,桂圓肉12克。製作時,先將西洋參洗凈,用刀切成薄片(或打碎成幼粒),備用。剖殺水鴨,去除毛及內臟、頭、頸及腳,用清水洗凈血污,然後用刀砍成粗件備用。桂圓肉去除雜質、並用清水略洗凈。以上湯料準備就緒后,同放進湯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湯,煲一小時卅分鐘左右,加食鹽調味,待溫飲湯,食鴨肉及桂圓肉。
冬瓜綠豆沙
夏天喝綠豆湯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煩渴等症,乾燥季節不宜常飲。鮮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熱解暑;干綠豆性味甘涼,能清涼解毒、消暑利水;紅糖甘甜能解毒潤澡。三種食品合用既可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又清甜可口。
做法:每次可用鮮冬瓜肉250克,綠豆75克,紅糖適量。製作時,先洗凈冬瓜,並去皮及瓜籽,將瓜肉切成小條狀,干綠豆洗凈,有條件可去除綠豆皮。然後將準備好的綠豆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將煮成豆糜狀時,加進切好的冬瓜,繼續煲20分鐘,然後加入適量紅糖調味。
昆布海帶豬脊骨湯
昆布海帶煲豬脊骨氣味清淡、潤氣,具有清熱消滯、利濕除煩的功效,是暑濕之際的既清瀉又營養的飲品,同時亦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單純性甲狀腺腫、慢性頸淋巴腺炎等。
昆布性寒徠味咸,入肺、胃經,功能清熱消痰、軟堅散結,降血壓。《藥性論》認為它“利水道,去面腫”,《玉楸葯解》說它能“泄水去濕,破積軟堅”並治“瘰癧癭瘤”;海帶亦性寒味咸,入肝、胃經,功能清熱軟堅,清血利尿,散癭瘤結氣和項下硬結。《本草蒙鑒》還說它能:“除脹滿作腫”;黃豆、豬脊骨既為藥引,又去其昆布、海帶的寒氣。黃豆性平味甘,既補益又有解熱毒和消暑氣的功效;豬脊骨性平味甘,具補陰益髓之功。合而為湯,既清熱除煩、祛濕利尿又補益。
做法:昆布、海帶、黃豆洗凈,稍浸泡;豬脊骨洗凈,用刀背打碎,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約兩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