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粳米的結果 展開

粳米

大米的一種

粳米是大米的一種,常見的主食。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主要產於中國東北。粳米是用粳型非糯性稻穀碾製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米粒豐滿肥厚,橫斷面近於圓形,長與寬之比小於二,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軟可口,但出飯率低。粳米根據收穫季節,分為早粳米和晚粳米。早粳米呈半透明狀,腹白較大,硬質粒少,米質較差。晚粳米呈白色或蠟白色,腹白小,硬質粒多,品質優。粳米產量遠較秈米為低。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約佔 79%,是熱量的主要來源。粳米,是粳稻的種仁。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是滋補之物。

粳米比較粗短,廣東人稱之“肥仔米”,煮的粥飯比較綿軟,常見的東北大米、珍珠米、江蘇圓米都屬於粳米。

粳米有早、中、晚之分,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新粳熱,陳粳涼。煮粥最養人,老幼皆宜。黑米,晶瑩柔潤,產於陝西省城固縣。黑米是我國稻米中的珍品。據科學家測定,黑米含有16種氨基酸及鐵、鉬、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物質,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50%。《本草綱目》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功效。無論煮粥還是煲湯,均是一種滋補佳品。

內容簡介


粳米俗名大米、精米、硬米、白米、肥仔米。它是稻米中穀粒較短圓、黏性較強、脹性小的品種。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為多,有早、中、晚三收,即在六、七、八、九或十月收成熟果實,曬乾,碾去皮殼用。實際上,粳米只是大米經常被食用的一種。全世界有二分之一的人口以之作為主食,其粥有“世間第一補”之美稱。
粳米是粳稻的種仁,又稱稻米,是稻穀的成品,其製作工序包括去殼、碾米、成品整理等。粳米的營養豐富,是我們所熟悉的穀類之一,同時也是人類的主要食糧之一。據歷史記載,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中下游的中國先民。
李時珍說:粳稻六七月收的為早粳,只可用來充饑,八九月收的為遲粳,十月收的為晚粳。北方氣候寒冷,粳性多涼,八九月收的即可入葯。南方氣候炎熱,粳性多溫,只有十月晚稻性涼的才可入葯。
大米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三類。用粳稻穀加工而成的大米即為粳米,米粒多呈橢圓形。按收穫季節不同,粳米又可分為早粳米和晚粳米。各類大米按其加工精度分為一級大米、二級大米、三級大米、四級大米。大米加工精度是指大米籽粒背溝和粒面留皮的程度。

相關記載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文人張耒,對米粥養人的體會很深,認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進食補養的第一妙訣。他在《粥記》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 之妙訣。”
北宋文豪蘇東坡,也經常食用米粥以調補,他的體驗是夜晚 吃粥更妙,他說:“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也。”
詩壇壽翁陸遊,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補養之益,從中 悟出吃粥養生是延年益壽最簡便有效的妙法。他專門寫了一首《食 粥》詩,大力讚頌:“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 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養生方法;多食粳米粥。“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大米的一種),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氣的良藥。
同時,相關古籍也有記載: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1)《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2)《千金·食治》:“平胃氣,長肌肉。”
(3)《孟詵》:“溫中,益氣,補下元。”
(4)《日華子本草》:“壯筋骨,補腸胃。”
(5)《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6)《綱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濕。”
(7)《別錄》:“味苦,平,無毒。”
(8)《千金·食治》:“味辛苦,平,無毒。生者冷,燔者熱。”
(9)《七卷食經》:“味甘,微寒。”
(10)《綱目》:“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

保健作用


粳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也比較全面,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粳米具有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健牌胃、補中氣、固腸止瀉的功效。用粳米煮米粥時,浮在鍋面上的濃稠液體(俗稱米湯、粥油),具有補虛的功效,對於病後產後體弱的人有輔助療效。粳米的糙米比精自米更有營養,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概率。
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愈、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消化力減弱者煮成稀粥調養食用。
粳米甘平,健睥益胃,一般常人都可食,但糖尿病、乾燥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癰腫疔瘡熱毒熾盛者不宜食用粳米,否則易傷陰助火。
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營養

粳米粥
粳米粥
粳米中的蛋白質雖然只佔7%,但因吃 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粳米所含人體必需氨基 酸也比較全面,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 養成分。
【營養分析】:
米飯,是補充營養的主食;米湯,又是治療虛症的食療佳品。食養食療專著《隨息居飲食譜》就十分推崇米湯的補養功效,認為 濃稠的米湯,可以代替人蔘湯,用以治療虛症。米粥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便於吸收,所以醫藥學家常 以米粥作為配合葯療的調養珍品,《隨息居飲食譜》就強調說:“病 人、產婦,粥養最宜。”經常食用米粥,是最簡便的食養之法,許多文人墨客也深受 其益,有的寫文章談體會,有的吟詩作賦,大加讚譽。

膳食

粳米
粳米
1,粳米粥:粳米30~60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晨食。
《本草綱目》引張耒《粥記》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
2,粳米竹瀝飲:粳米100克,炒香,加水適量研磨成漿,每次用一半,兌入竹瀝2匙服用。
源於《聖濟總錄》。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瀝清熱、除煩渴。用於胃熱口渴、煩悶。
此外,粳米在《傷寒論》等書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陰病,下利,便膿血”的桃花湯赤石脂、乾薑、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補虛;治“傷寒解后,虛贏少氣,氣逆欲吐”的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半夏、麥門冬、人蔘、甘草、粳米),用本品滋養胃液;治陽明經熱盛的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護胃氣。
1、嬰兒吐奶(脾胃虛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見疾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2、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淡竹瀝一合(約20ml),粳米一合(約20ml),炒黃,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聖濟總錄》
粳米[粳米]
粳米[粳米]
3、脾氣虛,食欲不振:香菇20克,粳米50克。將香菇洗凈、去蒂、切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煎成粥。每日1-2次溫服《中國葯膳學》4、氣陰不足引起的煩躁口乾,氣短乏力:麥冬、淡竹葉各10克,分別洗凈,注入清水300ml,煎半小時后,去渣留汁於鍋中。再將粳米100g淘凈,西洋參5克潤軟切薄片放入,加清水800ml,用小火慢熬成粥,下精鹽、味精、淋麻油,分2次空腹食用《中國食療本草新編》
5、心煩口渴:粳米20克,炒黃,以水同研,去滓取汁,與淡竹瀝20ml和勻頓服《聖濟總錄》
6、泄瀉,痢疾:馬齒莧500克榨汁,粳米100克,加水煮作粥,任意食用《粥譜》
7、脾胃蘊熱,耗傷津液,口乾咽燥:生石膏100克洗凈敲碎,注入清水1400ml,燒開后,加竹葉、麥冬各20克同煎半小時,去渣留汁於鍋中,再將粳米100克淘凈放入,慢熬成粥,下白糖,調溶。分2次空腹食用《中國食療本草新編》

飲食小貼士

粳米做成粥更易於消化吸收,但製作米粥時千萬不要放鹼,因為米是人體維生素B的重要來源,鹼能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會導致B缺乏,出現“腳氣病”。製作米飯時一定要“蒸”,不要“撈”,因為撈飯會損失掉大量維生素。
海帶粳米粥
粳米韮白粥
粳米韮白粥
【主料】:海帶(鮮)50克,粳米150克
【輔料】:綠豆50克
【調料】:赤砂糖5克
【做法】:
1.將海帶洗凈,切成3厘米長、0.5厘米寬的絲,備用;
2.將綠豆、粳米淘洗乾淨,備用;
3.加水適量,放入粳米、綠豆,先用旺火燒開,再改用小火熬粥;
4.等粳米熬爛時,把海帶絲撒入鍋內,再煮片刻;
5.將紅糖加入鍋中攪勻,即可食用。
粳米韮白粥
【主料】:韭白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韭白洗凈,粳米淘凈;韭白、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轉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黑芝麻粳米粥
黑芝麻粳米粥
黑芝麻粳米粥
【主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凈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功效:補益肝腎,滋養五臟。每日兩次,早、晚餐食用,適於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並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綠豆蜜汁膏
【主料】:綠豆100克,粳米100克,糯米100克,杏仁50克,金銀花100克。
【輔料】:蜂蜜200克。
【做法】:
1.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杏仁洗凈用開水泡20分鐘后,剝去仁皮,用粉碎機粉碎;粳米、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后,用粉碎機粉碎;金銀花洗凈,用開水浸泡1小時,撈出花用其汁。
2.鍋置火上,放入綠豆,注入700克清水,煮沸後用小火將綠豆煮至脫皮,撈除綠豆皮。
3.在綠豆湯中倒入杏仁粉、米粉和金銀花汁,不斷地攪動,煮沸后加入蜂蜜,待綠豆米糊濃稠熟透,離火放涼,倒入平盤中,放入冰箱涼透即成。
粳米松糕
粳米松糕
粳米松糕
【主料】:粳米5杯
【調料】:濁酒,白糖,鹽,大棗,雞冠花,石耳,黑芝麻
【做法】:
1.把粳米放在20℃水中泡8小時,撈出后磨成面。
2.粳米面100里以白糖10%,濁酒15%,加水量45%的比例和面,在30℃發酵8小時。
3.用於調料的大棗去核切成絲,雞冠葉要挑紅且嫩的洗凈並撈取,炒黑芝麻。
4.把和好的面放在墊有乾淨麻布的松糕框或蒸鍋里,並將大棗和雞冠葉,黑芝麻,石耳作為調料放在上面。
5. 冒熱氣的時候,開始要蒸20分以上。涼后切成菱形和四角形。
猴頭菇粳米粥
猴頭菇粳米粥
猴頭菇粳米粥
【主料】:猴頭菇150克,粳米100克
【調料】:蔥花、薑末少許,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將猴頭菇用溫開水泡發,去柄蒂,洗凈,切碎,剁成糜糊狀。
2.粳米淘凈后入鍋,適雖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加猴頭菇糜糊,改以小火恨煮成粘稠粥。
3.粥成時加蔥花、薑末、鹽、味精,拌和均勻即成。
營養功效:調補脾胃。促進食慾,防癌抗癌。適用於吸收不良綜合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瘍、胃竇炎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
減肥粳米粥
1、赤小豆粥:赤小豆150克,粳米50克。先將赤小豆洗凈,浸泡2~3小時,煮爛后,加粳米煮粥。每日早晚,認此粥為食。
2、冬瓜粥:新鮮帶皮冬瓜100克,粳米150克。將冬瓜洗凈切碎,與粳米煮粥,每日早晚,空腹溫熱食服。
3、玉米粉粥:先將玉米粉適量,冷水調和,待粳米粥煮熟后,調入玉米粉糊,共煮為粥,隨意服食。
食療偏方
粳米麵糊:
原料:粳米適量。
製法:粳米炒焦,研為細面。
用法:每服5克,溫水送服。
功效:清熱止瀉。對於腹瀉病症療效顯著。
成分藥理
【成分藥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尚含少量B族維生素。能補脾胃、養五臟,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潤顏。藥理:
1.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2.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
3.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5.梗米可防過敏性疾病,因梗米所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人血流,故能防止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適用人群
粳米
粳米
【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愈、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
2.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食療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具有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泄,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好顏色之功;
主治瀉痢、胃氣不足、口乾渴、嘔吐、諸虛百損等。
粳米 食物相剋:
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製作指導】:
1. 粳米做成粥更易於消化吸收,但製作米粥時千萬不要放鹼,因為米是人體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鹼能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會導致B1缺乏,出現“腳氣病”;
2. 製作米飯時一定要“蒸”,不要“撈”,因為撈飯會損失掉大量維生素;
3. 平時不宜多食精製后的細糧。

植物形態


一年生水生草本。稈直立,高0.5-1.5米,隨品種而異。葉鞘鬆弛,無毛;葉舌披針形,長10-25厘米,兩側基部下延長成葉鞘邊緣,具2枚鐮形抱莖的葉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40厘米左右,寬約1厘米,無毛,粗糙。圓錐花序大型疏展,長約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彎垂;小穗含1成熟花,兩側甚壓扁,長圓狀卵形至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2-4毫米;穎極小,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錐刺狀,長2-4毫米;兩側孕性花外稃質厚,具5脈,中脈成脊,表面有方格狀小乳狀突起,厚紙質,遍布細毛端毛較密,有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同質,具3脈,先端尖而無喙;雄蕊6枚,花藥長2-3毫米。穎果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厚約1-1.5毫米;胚比小,約為穎果長的1/4。染色體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秈稻相比,分櫱直立,葉色較深無毛。植株較矮,質地較硬,葉片較短,與莖間角度較小,花序主軸較長,小穗數增多,密集,穗重,稃毛較長而密,粒形變卵圓而較短寬。

粳米性狀


粳米,是粳稻的種仁,又稱大米,呈半透明卵圓形或橢圓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脹性小,但黏性大。粳米一般呈橢圓形顆粒狀,較圓胖,半透明,表面光亮,腹白度較小。

產地生境


主要產於我國黃河流域、北部和東北部;在南方則分佈於海拔1800米以上,較耐冷寒,是為中緯度和較高海拔地區發展形成的亞種。

主要價值


亞洲熱帶廣泛種植的重要穀物。可煮粥食用,也可加工成爆米花等食品。
粳米藥性平和,味道甘甜,主歸脾、胃、肺經,具有補氣生津,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肺脾氣虛之神疲體倦、食少納呆、便溏腹瀉、心煩口渴之症。現代研究也證實,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因此,不但具有食用價值,亦是中醫臨床處方及體質虛弱和病後調理多用之品。

加工利用


秋季穎果成熟時採收,脫下果實,曬乾,除去稻殼即可食用。選材以外觀完整、堅實、飽滿、無蟲蛀、無霉點、無異物夾雜者為佳。
已經成功開發免淘米、營養強化米、配製米、發芽糙米等大米種類;方便米飯、冷凍米飯、冷凍飯糰、罐裝米飯、蒸煮袋米飯、乾燥米飯、調味飯、速煮米、冷凍餐盒、米粉麵包、速食糙米粉、大米粉、米酒、米餅、米糕等大米加工食品。日本開發的免淘洗γ-氨基丁酸大米,口味與免淘洗大米相當,能滿足安全、有滋味、蒸煮簡單方便、天然和功能性的要求;功能性塗層大米,系在免淘洗大米上塗一層膳食纖維薄膜,薄膜劑中添加有鐵和維生素等功能性成分;人造大米是將碾米廠副產物碎米製成米粉,同時從脫脂米糠和胚中提取功能性成分,粉碎后與玉米粉混合,再用擠壓機製成粒狀,然後氣蒸和乾燥所得的產品;米粉條,在越南和泰國已經普及,日本還發展了功能性速食米粉條,在沸水中煮3min即可食用;軟米粉團,一種容易消化的適合於腹腔綜合病症患者食用的產品,日本還利用速煮大米技術,發展了速制功能性軟麵糰食品,煮3min即可食用;蘋果米,美國利用蘋果膠和大米粉製成的產品,蘋果大米液可作餡心,可製成餡餅和含維生素的麵包,還可製成罐頭食品;大米冷麵,由韓國食品研究院開發的用100%大米生產的食品;浸泡即可食用大米新品種,印度科學家培育出的不用煮,只需在水中浸泡即可食用的大米;米醬油,日本開發的以大米和大豆釀造的低鹽保健醬油;大米葡萄酒,韓國率先生產的以大米和葡萄混合發酵製成的保健酒。

副產物綜合利用

米糠綜合利用
現代研究表明,米糠雖然只佔稻穀總質量的6%~8%,卻佔有稻穀64%的營養成分,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目前開發的產品主要有:米糠油和米糠油衍生物(谷維素、植物甾醇、糠蠟、28烷醇、30烷醇、VE等);米糠飼料,米糠食品,功能性米糠烘焙添加劑。
稻殼綜合利用
利用稻殼發電;製作碳化稻殼用作保溫劑、改良土壤及補充土壤中的硅酸鹽等;生產糠醛,用於塑料、石油精製,生產合成橡膠、染料、油漆等;製作環保餐具、環保包裝箱等。
碎米綜合利用
生產再制米(人造米),瑞士擁有開發此產品的成熟技術;生產米麵包、米飲料;用來開發米蛋白和米澱粉也是研究方向之一。
其他研究
利用大米或碎米提取澱粉替代脂肪;用大米澱粉生產抗性澱粉、多孔澱粉或緩慢消化澱粉;提取大米蛋白用於嬰兒食品、作為營養補充劑或用於日化行業如用於洗髮水,作為天然發泡劑和增稠劑;從米糠中提取功能因子如米糠油、谷維素、植物甾醇、膳食纖維、菲丁、神經醯胺和多糖等;用米糠製成可生物降解的速食麵碗、餐盒及包裝材料;米胚芽功能性食品的開發;稻殼用來發電,生產纖維板、糠醛、快餐盒、活性炭、多孔性吸附劑、日用品及化妝品等。其中以米糠和稻殼的綜合利用研究最為活躍。

消費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粳稻種植面積最大、總產最高的國家,粳米特別是“東北大米”是我國人民喜食的“口糧”品種。我國粳稻種植面積雖只佔水稻總種植面積的1/4,但幾乎100%是直接作為口糧消費的。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講,確保糧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糧,口糧供給的重點是稻米,稻米供給的關鍵是粳稻。我國粳米消費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城鄉居民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居民的稻米消費,越來越多地由秈米向粳米轉變。粳米消費區域由原來的東北、京津滬、江浙一帶迅速擴大到中南、華南等地的大中城市,南方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粳米消費區。據中國水稻研究所對浙江省農村稻米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每提高1%,粳米消費量增加0.14%,而秈米需求下降0.12%。

食用宜忌


胃酸過多者不宜多食粳米,另外過於精細的粳米,因為加工過程中其胚乳、糊粉層中營養成分損失過多,使營養價值降低。

購買指南


優質大米顆粒整齊,富有光澤,比較乾燥,無米蟲,無沙粒,米灰極少,碎米極少,聞之有一股清香味,無霉變味。質量差的大米,顏色發暗,碎米多,米灰重,潮濕而有霉味。

貯藏指南


貯於乾燥的有蓋容器內,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防蟲蛀。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粳米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45 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