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畫
安徽鳳陽的傳統工藝美術品
鳳畫又稱龍鳳畫,是安徽鳳陽的傳統工藝美術品。源於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鳳陽鳳畫經歷代藝人不斷創造,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傳統藝術風格和陳式,其鳳凰造型必須是“蛇頭、龜背、鷹嘴、鶴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聚集了百鳥之長。
在繪製技法上,以民間工藝色彩為主,並吸取了工筆花鳥畫的勾線敷色技法,又兼蓄年畫通俗畫風,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現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賞。
鳳畫的題材很多,其中有:丹鳳朝陽、百鳥朝鳳、帶子上朝、五鳳樓、龍鳳圖、鳳攆麒麟、百鳥獻壽、四扇屏等傳統佳作,故深為廣大群眾喜愛。
鳳畫,即鳳凰畫,是安徽省鳳陽縣一帶流傳的民間繪畫形式。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現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多以鳳凰為主題,象徵吉祥、幸福,一般繪製成中堂形式於春節時張掛。據傳明代初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將他們家鄉濠州改為鳳陽府,自古以來,人們對鳳凰總報有神秘與崇敬之情,所謂“鳳凰銜書”是帝王受命於天的瑞應,“鳳鳴朝陽”喻賢才遇時而起或稀世之瑞等。傳說中又有“雄為鳳、雌為凰”之說,轉為“帝為陽鳳”,所以朱元璋將家鄉改為“鳳陽”,實有自喻受命於天的意思,而鳳陽人畫鳳畫除了象徵幸福、和諧、吉祥之外,大概也有這層將鳳凰與皇權觀念結合起來的涵義。鳳畫在畫訣上有“蛇頭龜背,九尾十八翅,鶴腿雞爪如意冠”之要領。
鳳畫以色彩分類有三種:即全彩鳳畫、素彩鳳畫、全水墨鳳畫。
![鳳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9/m19dbe670dd95fd0a54b4ffabb63d016d.jpg)
鳳畫
明初,朱元璋於鳳凰山之陽營建中都皇城,定家鄉名為“鳳陽”,使鳳陽成為“龍鳳之鄉”,象徵著吉祥如意的鳳凰畫得以廣泛流傳。晚清時鳳畫最為興盛。過新年時,皇宮內都是懸掛著鳳畫以示吉祥。由於鳳畫成為貢品,鳳畫生意更加興隆。外國傳教士回國時也曾帶往本國收藏轉賣。
鳳畫昌盛時期,從事繪畫的人,大多聚居於府城的東街,該街也因此而稱為“鳳畫街”。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老藝人、文化工作者及業餘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精神及新內容的鳳畫精品,部分作品分別在國家、省、市及香港各主要報刊、雜誌上介紹發表,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美展並獲獎,還進入藝術市場,被各界人士收藏及遠銷海外。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專題製作新聞電影片及地方電視台多次錄製專題片播放。展望未來鳳畫事業前程似錦,鳳凰會更高地翱翔。
2006年12月,入選我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鳳畫是鳳陽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由於鳳畫造型獨特,色調明麗,手法細膩嚴謹,因而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鳳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0/mb02d23cf9ca8ba286044fa5dc1e3d7f3.jpg)
鳳畫
![鳳陽鳳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7/m3752dc08d754667a2944513139acb93c.jpg)
鳳陽鳳畫
由於鳳畫藝術起源自民間,植根於民間,雖然歷經人世滄桑,朝代更迭,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卻代代相傳,越發顯示出特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