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烏

《說苑》中的人物

顏烏,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約前77----前6)在他所著的《說苑》一書中載:“顏烏,烏傷人。親亡,負土為大冢,群鴉數千,銜土相助焉。烏既死,群鴉又銜土葬之。”這是歷史上關於顏烏的最早記載。顏烏以其感天動地的孝德備受歷代推崇,有關他的故事在義烏廣為流傳。

人物經歷


顏烏,烏傷(今義烏市)人。先祖從魯國(今山東一帶)遷居而來。父顏鳳。他們一家人獨居荒原,以耕作為生。生活雖苦,但合家團圓,遠離戰爭,日子倒也過得舒心。可是,災難偏找窮苦人。不久顏烏的母親因操勞過度、身體極度虛弱而離開了人世,丟下年幼的顏烏與父親相依為命。顏烏的父親顏鳳,因受祖上被稱為聖人的顏淵的一簞食、一瓢飲而不變其志的安貧守道思想的影響,對顏烏言傳身教甚篤。他既當爹又當娘,苦苦地把顏烏拉扯大。家境的貧困,生活的磨難,培養了顏烏勤快、孝順、善良的品格。
顏烏體貼父親年老體弱,不讓父親乾重活。從田頭回到家裡,總是搶著做飯燒菜,且每次都等父親吃好了才拿起筷子。夏天,蚊子肆虐,顏烏總是給父親打扇驅蚊;冬天,顏烏總是用自己身體溫暖被窩后再請父親安睡。
有一次,顏烏髮現有一隻小烏鴉因腿傷而落在地上“呱呱”地呻吟著。顏烏將它抱回家,精心地治療、餵養。把它的傷治好了,養得大一點以後,就放它飛回藍天。從此,鳥兒們將他當作好朋友,這隻烏鴉常領著一群群烏鴉在他家房前屋后盤旋,久久不肯離去。顏烏父子倆不但不騷擾它們,驅趕它們,有時還特意撒些糧食喂它們。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顏烏逐漸長大成人,而父新卻更加衰老了。天有不測風雲,顏鳳終因一場大病後,撒手西去。顏烏悲痛萬分,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來。
淚哭幹了,但父親再也不能復活,顏烏開始準備父親的後事。顏烏家貧如洗,附近也沒有什麼人家,安葬先父只得靠自己。他拚命地挖,工具壞了,用手挖,整整挖了三天三夜,直挖得雙手血肉模糊……過度的傷心、勞累,餓著肚子的顏烏終於暈倒在地。
顏烏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烏鴉。那隻被他救過的烏鴉領著一大群烏鴉“呱呱”地飛了過來,它們銜著泥來幫顏烏築墳。烏鴉們的喙在啄泥時都被磨破,流出了殷紅的血,只見墳上堆起的竟是一個個紫紅色的泥團。
第四天,墳築好了,烏鴉漸漸離去。可是不久,烏鴉突然又多了起來。過路行人甚為奇怪,過去一看,原來顏烏由於過度悲傷和勞累,竟死在父親的墓旁。烏鴉又在銜土掩埋他的屍體。
顏烏純孝格天,烏鴉幫助他銜土葬父,他死後烏鴉又銜土葬他,人們奔走相告。這件神奇的事情很快傳揚開去,傳遍了大江南北,傳遍了六國九州。

義烏由來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翦平定江南,在吳越兩國舊地建會稽郡。郡內建縣,其中以顏烏墓所在的今稠城為中心設邑。由於孝子顏烏因葬父而死,血誠格天,影響很大,因而根據
顏烏葬父而獻出生命這一事迹,將縣名命名為“烏傷”,旨在旌表顏烏孝德。
烏傷縣境,北接諸暨西南鄰太末(今龍游),大致包括今金華蘭溪、義烏、東陽永康武義浦江磐安八縣(市)的全部或大部及仙居縉雲的一小部分。
顏烏
顏烏
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於建國元年(9),將烏傷縣名改為“烏孝”。可是只使用16年,劉秀建東漢,建武元年(25),東漢王朝又恢復烏傷舊名。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分烏傷縣地西面一部分轄境置長山縣(今金華、蘭溪)。興平二年(195),分烏傷縣東部地建吳寧縣隋朝並回烏傷)。三國吳赤烏二年(239),烏傷縣西南地建武義縣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地南面一部分轄境置永康縣。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長山,即今金華市區),轄烏傷。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朝廷將烏傷縣從婺州(今金華)分出,並升為州的建制,州名綢(今通作稠)州,與婺州並列。武德六年(623)將原烏傷縣分為烏孝、華川兩縣。烏孝縣境包括今浦江,縣治在烏傷治城,即今稠城。華川縣包括今東陽,縣治在今赤岸。
武德七年(624),綢州州制撤銷,烏孝、華川兩縣合併,定名義烏,一直沿用至今。唐垂拱二年(686),分義烏縣東原吳寧故地建東陽縣。天寶十三年(754),分義烏縣北地及析蘭溪、富陽部分地,建浦陽縣,后改名浦江縣

千秋永慕


顏烏
顏烏
南宋理宗時,丞相喬行簡(東陽人)於端平二年(1235)以同鄉人名義上書朝 廷,請求給顏孝子立廟奉祀,供人們參拜,以宣揚孝德,受到理宗皇帝的讚許,賜廟名為“永慕”。淳 元年(1241),邑人康植在墓旁建了幾間房子,給顏烏設立牌位。景定二年(1261),李補來任知縣,祭拜孝子墓時,父老以康植建的那幾間房子不足以體現孝子的高大形象,起不了感召邑人作用為由,向他請求為孝子建廟宇。李補採納百姓意見,籌集銀兩,指派簿曹陳寧祖主持,會同鄉紳樓思問等四人,選擇廟址,動工興建。次年竣工,廟名遵理宗所賜而名“泳慕”。永慕廟俗稱孝子祠,位於墓東野山背(今稠城鎮孝子祠住宅小區旁)。
歷代的義烏縣長官、縣學學官都以顏烏的孝德作為教化縣人的教材。新縣令或知縣上任,第一件大事便是到顏孝子墓前祭奠,“展拜墓下”且“禮容甚肅”。同時,給孝子墓添土,作為教化民眾的表率和一項首要措施。因此,孝子墓越堆越高大,到明弘間已經方廣40丈余,像座小山。民國期間,年年可以樵採五六十 捆柴薪。
20世紀90年代,義烏市在城中心顏孝子墓遺址建起孝子祠公園,以供後人瞻仰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