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文化
孝德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孝德文化是以人本為內核,以事親行孝為特徵, 強調良知與責任的倫理文化。中華民族傳統孝德文化包括父慈子孝的責任理念;感恩戴德的人生信條;事親行孝的為人之本;報效祖國的神聖孝道等內涵。孝德是個人道德修養的起點與根本。孝德中的愛、敬、忠、順、誠、義等,為“立人之本”與“天倫之本” 。
孝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
先秦時期的“孝”是“孝子祭祀祖先”的意思。將“孝”解釋為孝德之意始於孔子,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經》概括其內涵是“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兩千多年前“孝”的概念十分寬泛,涉及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關係。尤其是從漢朝開始施行孝治天下,將孝轉化為治國的基本理念,致使源於血緣親情的孝德與作為治國工具的孝治混為一談。
傳統孝德文化的當代價值:
2、盡孝講和促進家庭和諧、鄰里和睦,是社會和諧穩定的紐帶;
3、孝行天下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是文化推動經濟的有力支撐。
孝感是中國惟一一座因孝得名、以孝傳名的中等城市。孝感孝德文化根植於孝南董永文化、孝昌孟宗文化和雲夢黃香文化,元朝郭居敬首輯《二十四孝》中“三孝”故事發生在孝感,且皆為善事父母的典型,使孝感成為弘揚孝德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地。
2015年6月17日至18日,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賀家鐵深入孝感高新區、孝感臨空經濟區和大悟縣的部分鄉鎮、村(社區)進行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孝感市、大悟縣和省委組織部“三萬”活動情況彙報。賀家鐵肯定了將孝德文化有機融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2012年以來,為進一步推動“四德”工程建設,龍口市將“孝”德教育做為“四德”教育之首,倡導弘揚孝德文化,通過加強孝德教育宣傳、開展孝德實踐、實施養老惠老政策,讓幹部群眾在活動中感悟孝德、崇尚孝德、弘揚孝德、踐行孝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孝感有孝的傳承、德的風尚。底蘊深厚的孝德文化,為孝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孝的傳承方面,孝感的孝子多、英雄多、楷模多,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三大孝子出自孝感,他們分別是董永、黃香、孟宗。孝感還走出了5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其中包括劉華清、徐海東、劉震、聶鳳智。孝感是全國孝親敬老楷模最多的中等城市,共有40多人被評為“中華十大孝親敬老楷模”或“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重新審視、研究、創新孝德文化,弘揚原本意義的“孝德”,批判政治異化的“愚孝”,科學界定孝德文化的內涵,成為一項迫切的現實任務。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以孝老愛親、盡孝講和、孝行天下為主要內容,弘揚孝德文化,倡導孝道風尚,既是文化建設的應有之意,更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孝德文化作為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要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主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是開展孝德文化活動的動力之源。實踐表明,孝德文化活動要開展得更深入、更感人、更有影響力、更具傳播性,必須堅持群眾性,體現創新性,在活動的組織形式、結合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胡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