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鄉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轄鄉

河西鄉成立於1989年9月,位於甘肅省臨夏縣最東端,地處劉家峽庫區上游,距臨夏市約15公里,共有10個行政村,40個合作社,1923戶,常住人口7618人(2020年),有回、漢、東鄉、藏、蒙古等7個民族雜居,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66.4%,佔地面積13.09平方公里,總耕地5353.75畝,人均耕地0.57畝。海拔1735—1800米之間,適宜栽植林果、花椒、利於畜牧養殖。200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535萬元,工業總產值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49元。

河西鄉,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地處臨夏縣東北部,東與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隔水相望,南與臨夏市折橋鎮相連,西接安家坡東鄉族鄉先鋒鄉,北靠蓮花鎮和劉家峽水庫。區域面積13.09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10916人。

1989月,成立河西鄉人民政府,由原來的安家坡公社所管的向陽川大隊(現在的橋窩村、何家村、張家村、馬家村)、大庄大隊(現雜庄村、大庄村)和先鋒公社所管的河西大隊(現楊家村、常家村、李家村、塔張村)組建而成,隸屬臨夏縣至今。2019年10月,河西鄉下轄10個行政村。

2018年,河西鄉有3家工業企業。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西鄉常住人口為7618人

地理環境


位於臨夏縣東北部。地處劉家峽水庫南岸,大夏河西岸,平均海拔1768米。2008年末,面積13.09平方千米,農業人口1923戶9260人。轄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庄村,距縣城37千米。東風渠貫境。
位置境域
河西鄉地處臨夏縣東北部,東與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隔水相望,南與臨夏市折橋鎮相連,西接安家坡東鄉族鄉、先鋒鄉,北靠蓮花鎮和劉家峽水庫。區域面積13.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西鄉境內地形以臨河平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768米。
氣候
河西鄉多年平均氣溫7.5℃。無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23.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47毫米。
河西鄉
河西鄉

歷史沿革


1989月,成立河西鄉人民政府,由原來的安家坡公社所管的向陽川大隊(現在的橋窩村、何家村、張家村、馬家村)、大庄大隊(現雜庄村、大庄村)和先鋒公社所管的河西大隊(現楊家村、常家村、李家村、塔張村)組建而成,隸屬臨夏縣至今。
河西鄉
河西鄉

行政區劃


1988年置河西鄉。1996年,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其中回族佔38%,東鄉族佔22%,轄橋窩、何家、張家、馬家、尕庄、大庄、楊家、常家、李家、塔張10個行政村。
2011年末,河西鄉轄大庄、橋窩、何家、張家、馬家、雜庄、楊家、常家、李家、塔張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0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河西鄉下轄10個行政村:橋窩村、何家村、張家村、馬家村、尕庄村、大庄村、楊家村、常家村、李家村、塔張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河西鄉轄區總人口9635人。
2017年,河西鄉常住人口7931人。
2018年,河西鄉戶籍人口1091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西鄉常住人口為7618人。

經濟


河西鄉
河西鄉
2011年,河西鄉有耕地面積5716畝,農業總產值2440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業增加值1585萬元,比上年增加143.5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蠶豆為主,生產糧食2230噸,其中小麥474噸,玉米1645噸,蠶豆80噸。經濟作物主要以蔬菜、花椒為主,蔬菜種植面積3500畝,產量2542噸;花椒種植面積935畝,產量20.6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牛飼養量1155頭,年末存欄730頭;羊飼養量5304隻,年末存欄2356隻;生豬飼養量3000頭,年末存欄1850頭;家禽飼養量14700羽,上市家禽11000羽,生產肉類217噸;禽蛋14.1噸,鮮奶336.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160元。
2011年,河西鄉工業以建築材料生產和加工業為主。有工業企業2個,職工152人,工業總產值達到7289.5萬元,比上年增長5.6%,商業網點102個,職工43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總收入125萬元,比上年增長3.3%,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各項貸款餘額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3%。
2018年,河西鄉有3家工業企業。

基本情況

河西鄉成立於1989年9月,位於臨夏縣最東端,地處劉家峽庫區上游,距臨夏市約15公里,共有10個行政村,40個合作社,1923戶,佔地面積13.0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5353.75畝,人均耕地0.6畝。200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535萬元,工業總產值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49元。

資源優勢

河西鄉群眾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畜牧業比較發達,甘肅省天地乳品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臨夏縣的龍頭企業,塔張地母宮旅遊資源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自來水覆蓋率達到100%,大庄、楊家、常家、李家、塔張5個村的460戶群眾拉通了有線電視,全鄉有5所中小學校。

特色經濟

全鄉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水果、花椒和大白菜為主,水果和杏子州內已享有盛名。
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幹部群眾,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按照“農業水利為基礎,花椒瓜果作支柱,維穩禁毒是關鍵,人口計劃要靠實,項目邁上新台階,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培育支柱產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養殖業,加大勞務輸轉力度,正確處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倡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和‘三個文明’健康、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9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700萬元,工業總產值75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925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960.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94元。現有鄉鎮企業4個。
河西鄉鄉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狠抓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和諧鄉鎮建設。目前,建成臨夏州匯通木業有限責任公司,臨夏縣金光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田野有機肥料廠、年產值達900多萬元。吸收當地農村勞動力達200多人。建成楊家村生豬養殖小區,年育肥出欄豬600多頭,年產值達60多萬元。建成西山根花椒林帶和杏子、李子林帶,成為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建成河西鄉日光溫室葫蘆種植基地,年產葫蘆20萬多隻,收入達20多萬元。同時,通過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成了大庄、楊家電灌搬遷改造;硬化村社道路5.3公里,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50戶,為創建和諧鄉鎮奠定了基礎。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河西鄉有村文化活動中心1個;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6000餘冊。體育場所4個。3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電視用戶1700戶,普及率86.6%。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河西鄉有小學4所,在校生713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1所,在校生440人,專任教師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升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49張,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註冊護士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792人,參合率98.2%。
社會保障
2011年,河西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戶,人數52人,支出9.3萬元,月人均148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112人次,支出21.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0戶,人數1154人,支出110.2萬元,月人均102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供養72人,支出17.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7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74人,參保率83.2%。
河西鄉
河西鄉

交通


2011年,河西鄉境內有縣鄉公路1條,全長16.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