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工業訓練中心

中南大學工業訓練中心

中南大學工業訓練中心以工程技能訓練為主,包括基礎製造技術訓練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教學內容。

中心概況


,承擔全校機械專業、非機械工科專業以及經濟、商學、管理等文科專業學生的製造工程訓練及其理論教學,每年接納5000多學生的教學任務,是我校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實習教學中心。
工業訓練中心集基礎製造技術、現代先進位造技術、機械基礎工藝實驗、現代製造業信息管理為一體,實踐教學與新產品研發相結合,立足校內、面向社會服務。是一個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製造高新技術產品的現代化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基地。

教學隊伍


工業訓練中心包括工藝教研室、材料成形實習車間、機械加工實習車間、數控加工實習車間、特種加工實習車間,現有教職員工46人。
教師隊伍:工藝教研室有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較高、梯隊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15名教師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4人、講師(工程師)5人。教師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優劣,任課教師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對製造工程訓練實踐教學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啟發學生運甩先進的設計製造方法自己完成訓練內容與創新製作項目;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獨立操作能力得到全面鍛煉與提高。
實習指導隊伍:實習車間有專任實踐教學指導人員31人,他們中有工程師和助工2人、高級技工23人、中級技工6人。我們特別重視對實踐教學指導人員的選拔、培養與管理,經過多年的業務培訓與教學鍛煉,實踐教學隊伍的整體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他們都具有較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和良好的技術業務素質。

教學基地


工業訓練中心位於中南大學南校區,北倚嶽麓,南鄰湘水,為南校區內一整片教學園地。步入其中,但見一色平房,朱牆紅瓦,古樸幽深;身臨其境,唯聞鳥語花香,綠樹參天,清新無限。
工業訓練中心佔地12000m,其中實習廠房面積5000m.此地屋宇之間是花園,廣栽奇花異木;道路旁邊是綠地,遍植淺草奇花;行處但逢芳草地,廠房盡在綠蔭中。

教學內容


1)工程認識實習內容 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工程背景知識,增強學生對工程體系的認識。對學生進行製造系統和製造過程的認知性工程訓練,培養學生的感性知識,為學生奠定基本工程知識背景。以“櫥窗+展板+多媒體”演示(校內)及到本中心校外實習教學基地“山河智能機械製造公司”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面向所有上本課程的各專業學生,時間為1天。
2)工程技能基礎訓練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技能,學習工藝知識,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工程素質、創新意識和能力。訓練以工程技能訓練為主,包括基礎製造技術訓練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教學內容。基礎製造技術訓練內容主要有:零件毛坯的材料選擇、成形方法與生產工藝過程,鑄造、鍛壓、焊接等成形加工方法的設備操作與簡單毛坯的製造;零件的車、銑、刨、磨、鑽、齒形加工、鉗工等基本切削加工方法,了解切削機床設備,掌握機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與初級操作技能,零件加工質量概念與測量方法,機械製造安全生產及技術經濟的簡單分析等;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內容主要有:加工中心、數控車削、數控銑削、電火花成形、線切割加工、CAD/CAM與網路製造、逆向工程、快速原形製造新技術等內容的工藝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訓練。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技術教學內容約佔35%。採用集中+分散訓練的方式進行,根據學生專業,分成機類、近機類和非機類不同要求,確定不同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時數,選擇全部項目,非機類學生可自主選擇訓練項目。機類專業集中安排4周(160學時),非機類工科專業採用分散實習2周(64學時)和經濟、管理類專業1周(32學時)。
3)綜合與創新訓練 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綜合與創新訓練,啟迪創新思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畢業設計、各類創新大賽和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為學生提供設計、製造所必備的、相對集中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以選修學分、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等多種方式進行。

歷史沿革


機械製造工程訓練》課程是由《金工實習》和《金屬工藝學》改革發展而來。
《金屬工藝學》課程一般只有金屬製造成為零件的加工工藝內容。金工實習則是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取機械製造的基本工藝知識,僅有鍛造、鑄造、焊接、衝壓、車工、銑工、刨工、磨工和鉗工等工種的實習。而現代製造業中,機械零件的製造不僅使用金屬材料,還大量使用非金屬材料,如工程塑料、陶瓷材料、複合材料以及各種功能材料,零件的毛坯成形方法增加了少、無切削加工、快速原形製造等新方法;零件的切削加工在傳統機床切削基礎上,發展到了數控加工、CAD/CAM、電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化學加工、超聲波加工、加工中心技術等。現代工業產品製造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湧現,幾乎每一個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在推動工業產品設計製造方法向前發展。所以,《機械製造工程訓練》摒棄《金工實習》和《金屬工藝學》的傳統觀念,突破傳統金工實習單工種、純方法的訓練,建成以機械、電子、計算機、管理一體化為核心,以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為特點的工程訓練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比較寬闊的大機電、大製造、大工程背景,培養學生逐步認識和建立質量、安全、群體、經濟市場、環境、社會、創新和法律等意識,並認識到完成工程任務中非技術因素的重要性。工程訓練實踐內容覆蓋機械、電氣、信息、自動控制、工業管理等學科,在重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不斷增加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實踐內容,同時也是大學生課內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開放實驗基地,不僅為理工科的學生服務,還逐步為人文和管理學科的學生服務。
本課程是我校大多數專業的必修課,我校從1952年建校時起,即非常重視工程實踐教學。建校之初,就籌建了一個校辦實習工廠,配備專用機床設備用於金工實習,成立金工教研室專門負責《金屬工藝學》教學,全校各專業學生全部將本課程作為必修課。
文革中,“金工實習”課程更名為“金工勞動”,但作為一門基礎課程,仍然是全校各專業的必修課。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曾多次召開校長辦公會議,專門研究解決金工實習的實習經費投入、師資和實習指導隊伍建設、實習廠房與設備等問題;1991年,為加強校、系、廠三方對於金工實習教學的工作協調,學校成立了有教務處、實管處、機械系、機械廠主要負責人參加的金工實習領導小組,負責協調金工教學的關係和解決實習教學中的問題。
1994年,學校將《金工實習》課程列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當年,在湖南省教委組織的全省本科學校教學質量評估中,我校獲得評估總分第一,受到省教委通報表彰。
1995、1997年,《金工實習》兩次評為校級“優秀課程”。
1997年,《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改革列為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改重點項目,“金工課程建設與改革”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金工課程計算機管理試題庫與考試軟體開發》列為校教改重點項目。
1998年,“211工程”建設中學校自籌資金購買8台數控車床用於實習教學,“211工程”建設中本課程取得顯著成績。
1999年,學校決定金工實習車間與校辦產業的機械廠分離,以金工教研室和實習車間為基礎成立“工業訓練中心”,從體制上理順關係,突出了實習基地教學第一與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
2000年,省教育廳組織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專家在我校召開教改項目鑒定會,對金工教改課題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該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具有鮮明的特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創新意義和推廣價值,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同年,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學校將“工業訓練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列為“985工程”建設的子項目,分配專項經費250萬元進行建設,建設期限3年。同年,“建設一流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教改項目獲湖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2年開始,中心組織教師主編出版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21世紀課程教材《製造工程工藝基礎》及《製造工程實踐教學指導書》,在全國發行,該教材已4次印刷、發行40000多冊,有省內外多所學校用作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受到讀者好評。2003年,該教材獲得中國大學出版協會優秀教材二等獎、2004年獲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3年,《機械製造工程訓練》課程列為湖南省高等教育“重點建設課程”。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正在向更高層次發展。
2004年至今,利用“985工程”和中央修購專項資金再投入600餘萬元,配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建成具有較大規模和自身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
2005年7月,本課程被授予學校“精品課程”稱號。
2005年6月,評為湖南省高等教育“優秀實習教學基地”。
2007-2008年,主編出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製造工程工藝基礎》。
2008年12月,本課程單位被評為中南大學優秀教學基層組織。

組織機構


中心主任兼書記:何玉輝
中 心 副 主 任:李 燕、舒金波
支 不 副 書 記:鄧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