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歧蘇鐵
分佈在雲南紅河以北地域的植物
多歧蘇鐵(學名:Cycas multipinnata C.J.Chen&S.Y.Yang)是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榦粗壯,圓柱形,樹榦高可達40厘米,褐灰色,葉片頂生,直立。羽片三回羽狀,饅形。近對生的一回羽片,一回羽片披針形,中下部一對最長,向著兩端的逐漸變短,二回羽片扇形或倒三角形,在中央,尤在下半部形成合軸,小葉革質,倒卵狀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葉柄近圓柱狀,著生於柄基部至近頂端,圓錐狀,微扁。
分佈在中國雲南省紅河以北箇舊、蒙自、屏邊、河口等縣交界處的一塊狹很小地域。多歧蘇鐵生於海拔250-1100米山地雨林或濕潤雨林的密林下。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年)。
多歧蘇鐵
科中文名 蘇鐵科 Cycadaceae
科拉丁名 Cycadaceae
屬中文名 蘇鐵屬 Cycas spp
種中文名 多歧蘇鐵 Cycas multipinnata
種拉丁名 Cycas mulitipinnata C.J.Chen et S.Y.Yang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
標準出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年)。
樹榦高20-40厘米,直徑10-20厘米,褐灰色,葉痕宿存,無莖頂絨毛。鱗葉長8~10cm,寬2.5~3.5cm,羽葉1片,稀3片,長達(1.95)3~4.85m,寬70~150cm,三回羽狀深裂,一回羽片6~11對,近對生,披針形,下部一對最長,長85~105cm,寬40~60cm,向上逐漸變短;二回羽片6~11枚,5~7枚二叉分歧互生,倒卵形至橢圓形,長20~35cm,寬10~18cm,間距6~20cm,具1~2.5cm的小葉柄;三回羽片(2)3~5次二叉分歧;下側具2~3片,每片具1~2枚小葉,頂羽片2~3次二叉分歧;小羽片薄革質至革質,倒卵狀矩形至矩圓狀條形,長7~22cm,寬1~2.4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尾部長約2cm,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兩面稍隆起,下面後期無毛,邊緣平或微波狀,基部漸狹,下側明顯下延;葉柄長0.9~2.7m,中部直徑2~3cm,基部直徑3~4.5cm,刺31~76對,圓錐狀,微扁,長0.3~0.5cm,刺間距1.5~5cm。小孢子葉球圓柱形,先端圓截形,黃色,長35cm,直徑8cm,基部柄長3.5cm,直徑2.5cm,小孢子葉倒卵形,頂部不育部分腹面半圓形,長2.5cm,具2~6枚小裂齒,近中部粗大,向兩側漸小,具黃褐色短柔毛,后漸脫落。大孢子葉頂片卵形,邊緣篦齒狀分裂,兩側約具15對鑽形裂片,裂片長2~3.5cm,胚珠6~8枚,種子近球形,徑約3c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常綠木本植物,樹榦粗壯,圓柱形,樹榦高20-40厘米,直徑10-20厘米,褐灰色,葉片只有1片,稀2片,頂生,直立,長達3.5米,寬0.7米。羽片三回羽狀,饅形。具12-18枚近對生的一回羽片,以60-90°夾角叢主軸展開,橫斷面觀,以100-130°夾角從主軸上向上張開成龍骨狀;一回羽片披針形,中下部一對最長,長35-45厘米,寬12-15厘米,向著兩端的逐漸變短,長15-30厘米,寬5-10厘米。具7-11枚互生的二回羽片,橫斷面觀,以95-110°夾角從次級軸上張開成龍骨狀。
二回羽片扇形或倒三角形,長10-18厘米,寬4-14厘米,(2-)3-5次二歧分枝,在中央,尤在下半部形成合軸,柄長0.5-4厘米。小葉(小羽片)革質,倒卵狀條形,長7-1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並下延1.5- 4厘米;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兩面稍隆起,下面后變無毛,邊緣平或微波狀。葉柄近圓柱狀,長達2米,粗達2.5厘米;約40對,著生於柄基部至近頂端,圓錐狀,微扁,長3-5毫米,刺間距3-5厘米。球花(果)未見。
多歧蘇鐵最早出現於距今2.5億年前的古生代二疊紀,甚至可以追溯到3.2億年前的石炭紀,興盛於侏羅紀“恐龍時代”,距今1.5億至1.9億年。這種在英文里稱為CYCAS的活化石植物,是種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種群,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多歧蘇鐵與叉葉多歧蘇鐵(Cycas micholitzii Dyer)近似,但葉只1片,稀2片,三回羽狀複葉,末回羽片常3-5次二歧分枝,小葉很小,先端漸尖等明顯不同。
海拔下限150,海拔上限1000。生長在中低山石灰岩山地雨林下。
地理分佈
分佈分佈在雲南省紅河以北箇舊、蒙自、屏邊、河口等縣(市)交界處的一塊狹很小地域。
歷史記載
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到新生代,蘇鐵植物同動物界中的恐龍一樣走向沒落,經第四紀冰川時期,大多數蘇鐵已滅絕,僅有少數類群殘留至今,1975年,曾被世界植物研究機構宣布在地球上已經絕跡的多歧蘇鐵,20年之後又奇迹般地重現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熱帶雨林中發現,因此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陽性植物:性喜高溫、濕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23-32℃,日照70%-100%;。生性強健粗放,生長緩慢,耐熱、極耐旱、耐瘠,抗風。
多歧蘇鐵
多歧蘇鐵
多歧蘇鐵對研究種子植物的起源、與動物的協同進化、古地理氣候的變化以及現代種子植物區系等具有特殊的意義。
中新網雲南新聞2018年4月23日報道:雲南“多歧蘇鐵村”:“消失”20年的多歧蘇鐵布滿傣家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生機勃勃。這個有57戶傣族世居的村子,因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種滿珍稀植物——多歧蘇鐵,被稱為“多歧蘇鐵村“。
與多歧蘇鐵存在時間相比,歷史不算悠久的石洞村可是“外來者”。據一些年長的村民介紹,村民在此安居后就發現了這種植物,當時並不知道它叫多歧蘇鐵,也不知道它十分珍貴。
傣族民眾歷來對森林和植物有著保護意識,這使得多歧蘇鐵與傣族民眾一直和諧共生。20世紀90年代,多歧蘇鐵被植物專家在雲南省紅河下游的河谷地帶意外發現。
由於多歧蘇鐵價值寶貴,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對多歧蘇鐵盜挖、盜賣。短短數年時間,石洞村附近林子被盜賊挖得坑坑凹凹,千瘡百孔,專家在實地考察時看到珍稀瀕危植物多歧蘇鐵遭受毀滅性破壞,痛心疾首。
1996年5月2日,一套中國特種郵票問世,多歧蘇鐵的形象開始從方寸之間進入更多有心人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