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地質公園

福建省屏南縣的旅遊景區

白水洋地質公園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國家副總理吳儀遊玩白水洋后題“奇特景觀”。

簡介


景區一瞥
景區一瞥
白水洋經地質專家考察,確認為世界稀有的淺水廣場,由一塊巨石鋪展水底,面積達8萬平方米,且與周圍的山體相連,渾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無縫無苔;石上布水均勻,僅沒腳踝,清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瀲灧,色似白銀,令人稱奇。白水洋地質公園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白水洋地質公園園區總面積達77.34平方公里。

特色


白水洋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屏南縣境內,地處屏南政和周寧三縣交界處。集火山地質、火山構造、典型火山岩類、火山岩地貌、水體景觀等地質遺跡於一體,記載了距今 1 億多年來白水洋地區漫長 的火山地質演化歷史,構成地質歷史長卷中的精彩篇章。公園區隱於鷲峰山脈中段,屬中低山地貌,平均海拔 700~800 米之間,公里以上山峰數十座,地形高差大,溝谷陡峻,坡度常達 50 度以上,甚至近於直立,具有雄、奇、險、秀等特徵,具有豐富的自 然景觀資源,如百丈滌瀑布、大白岩、劉公岩五老峰等諸多自然風 光。白水洋國家地質公園中主要的地質遺跡有白水洋平底基岩河床、鴛鴦溪峽谷、瀑布、柱狀節理。

地質成因


白水洋是一個寬闊的平底基岩河床,它的形成是受岩性、地質體 產狀、地質構造和水動力條件等制約。白水洋河床的正長斑岩為距今約 9000 萬年前火山活動,由岩漿在近地表處沿層面流動鋪開.形成 與流紋岩層層面平行的板狀潛火山岩體。岩石具完整性好、結構均一 緻密的特點。在地殼應力作用下產生密集的平行層面水平節理及北 東、北西、南北、東西向垂直節理和裂隙。
白水洋地質公園
白水洋地質公園
約距今530萬年前的上新世,隨地殼抬升,河谷下切,上 覆地層被剝蝕,正長斑岩體露出 地表,風化作用、流水侵蝕沿近 水平節理呈薄層狀碎片緩慢剝 落。開始形成以正長斑岩為基岩的平底河床。隨後,地殼開始緩慢上升,流水以下切作用為主,側蝕 作用為輔的方式侵蝕河床,河床寬度縮小、高度下降形成新的下切河 床,河道兩側的基岩河床逐漸抬升形成階地。
自距今約 260 萬年前以來,地殼活動相對穩定,白水洋一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下的極緩慢上升,地殼抬升的速度和流水 下切的速度幾乎相當,水流接近局部侵蝕 基準面附近,水流侵蝕下切動能低,而以拓寬河床的側蝕為主,侵蝕河床兩側正長斑岩以及其上的流紋岩、熔結凝灰岩風化碎屑物紛紛剝落。此外,水流的侵蝕能力與其流量、流九嶺溪兩條河流的匯水面積較大,流量的增加提高了水流的側蝕能力,在兩溪交匯口及其上、下游,流水的強烈側蝕,形成寬弧形的凹岸。經流水長期沖蝕、側蝕,河床在縱向和橫向上沿板狀正長斑岩 體拓展延伸,形成光滑如鏡、寬闊 平展的平底基岩河床。白浪濤濤、波光粼粼的白水洋,深不沒踝,是極為罕見的淺水平底基岩河。
長期以來白水洋處於構造活動相對穩定時期,長期側蝕、磨蝕,將河谷侵蝕拓展成寬闊平展的平底基岩河床,河谷變成了“淺水廣 埸”。該遺跡對火山岩石學、水動力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等 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景觀特徵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東西寬12.5 km,南北長11 km,地質公園內幽谷含翠,有山、有湖、有溪、有潭,山環水,水繞山,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上峽谷景觀,堪稱人間仙境。地質公園共劃分為白水洋、宜洋、水竹洋、雙溪及棋盤頂景區。其中,白水洋、宜洋、水竹洋景區為峽谷地貌景觀,棋盤頂景區為火山遺跡景觀區,雙溪景區為人文景觀區。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覆蓋了鴛鴦溪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乘橋”等一系列高品位旅遊資源。
白水洋景區:位於公園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7.74平方千米。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普查開發程度較高。以河面最寬182米,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平底基岩河床為主要觀賞點。
宜洋景區:位於公園北東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12.90 km2。本景區分為宜洋、鴛鴦溪兩個小區。
水竹洋景區:位於公園北東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25.07 km2。本景區自西向東一次劃分有考溪、劉公岩、太堡樓三個小區。
雙溪景區:位於公園西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11.88 km2。本景區分為雙溪古鎮鴛鴦湖兩個小區,以雙溪古鎮的明清古民居、古建築、紅軍北上抗戰留守處舊址及鴛鴦湖的湖光山色為主要觀賞瀏覽內容。
棋盤頂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22.14 km2。本景區以火山岩的柱狀節理為主要觀賞遊覽內容。

科學價值


白水洋地質公園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且美學價值高、能夠代表特殊構造位置地質演化歷史、特定地史階段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多個地質遺跡並融合優美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處獨特的自然區域。公園位於太平洋板塊大陸邊緣活動帶,白堊紀由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拉張、裂陷,所展現的地層發生、發展,酸性岩漿侵入、雙峰式火山噴發,演繹了白堊紀大陸邊緣活動帶一段特殊、完整的地質發展、演化歷史,在地學上具有極為特殊的科學意義。
白水洋地質公園
白水洋地質公園
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獨特的內外地質營力作用,造就了地質公園特有的地質地貌景觀。侏羅紀、晚白堊紀火山岩噴發、白堊紀岩漿侵入,為發育火山岩峽谷地貌提供了物質基礎。距今約2330萬年前的挽近時期,地殼抬升運動控制造就同代地貌格局,由火山岩組成的峽谷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跡。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所處的地質構造位置特殊,地質作用錯綜複雜,峽谷地貌類型齊全,不僅發育負地貌,還有峰林峰叢等正地貌,還發育類型繁多、成因不同的洞穴、瀑布、淺灘、深潭、峽谷地貌景觀系列及其發育演化遺跡,是研究峽谷地貌的理想場所。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位於鷲峰山脈中段,中亞熱帶季度性溫潤氣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條件,造就了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保持了物種的原始生態系統,其繁多的動植物群落充分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原生性、物種的多樣性及稀有性。風光旖旎的峽谷地貌展現出極高的美學價值,源遠流長的文化遺產、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豐富的地質遺跡、獨特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和較深入的地學研究基礎,為地學科普教育和發展地學旅遊以及供中外學者深入開展地學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已成為重要的地學科研、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並極大促進了屏南縣及福建省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目前,公園已初步展現出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及其巨大的主價值和潛力,公園便利和較完備的觀賞瀏覽、科研條件,必將成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科研及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