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腳樹鶯

雀形目鶯科動物

強腳樹鶯(學名:Horornis fortipes):體長9-13厘米,小型鳥類,是一種暗褐色樹鶯。具形長的皮黃色眉紋,上體概呈橄欖褐色,兩側淡棕色,下體偏白而染褐黃。與日本樹鶯相似,但跗跖長一般不及23毫米。虹膜褐色或淡褐色;嘴褐色,上嘴有的黑褐色,下嘴基部黃色或暗肉色;腳肉色或淡棕色。

棲息於海拔1600-2400米高度闊葉林樹叢和灌叢間,在草叢或綠籬間也常見到。嗜食昆蟲,亦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野果和雜草種子等。主要有鱗翅目昆蟲、甲蟲金龜甲、步行甲、叩頭甲、象甲及膜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的昆蟲及其幼蟲,也兼食一些植物,如野果和雜草種子等。分佈於尼泊爾、不丹克什米爾、印度(北部和阿薩姆邦)和緬甸。

形態特徵


強腳樹鶯
強腳樹鶯
強腳樹鶯雌雄羽似。概橄欖褐,逐漸轉淡;腰尾覆羽深棕褐;鼻孔延伸枕細顯眉紋,呈淡黃;周淡黃;嘴伸頸貫紋,呈暗褐;頰耳覆羽棕褐混雜;尾羽飛羽暗褐,翈緣背。頰、喉及腹央,稍沾灰;胸側、脅灰褐;尾腹羽黃褐。
共亞,指亞華南亞,概暗棕褐;具淡皮黃眉紋延伸頸;淡棕,胸、脅腹棕較濃。該亞華南亞較,淡棕較顯,腋羽黃亦較濃。嘴稍,翅尾較短。
虹膜褐淡褐;嘴褐,嘴黑褐,嘴基黃暗肉;腳肉淡棕。
大小量度:體重♂9-14g,♀7-11g;體長♂106-130mm,♀100-120mm;嘴峰♂9.5-12mm,♀10-11mm;翅♂52-56mm,♀47-55mm;尾♂448-58mm,♀43-51mm;跗蹠♂21-24mm,♀19-12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600-2400米高度闊葉林樹叢和灌叢間,在草叢或綠籬間也常見到。冬季也出沒于山腳和平原地帶的果園、茶園、農耕地及村舍竹叢或灌叢中。

生活習性


多數為留鳥,不遷徙。部分冬季遊盪。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膽怯而善於藏匿,總是偷偷摸摸的躲在林下灌叢或草叢中活動和覓食,一般難以見到,不善飛翔,常敏捷的在茂密的灌叢枝葉間不停地跳躍穿梭或在地面奔跑。迫不得已時也起飛,但通常飛不多遠又落下。活動時常發出"zhe,zhe,zhe”的叫聲,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春夏之間常作"er-jinsui”或"er-jinsuiqi“的叫聲,清脆而洪亮,從早到晚久鳴不休。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包括金龜甲、步行蟲叩頭蟲等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等,此外也吃少量的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

分佈範圍


世界

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台灣,中國、越南。

中國

陝西南部、甘肅(文縣天水)、貴州(咸寧赫章、水城、遵義綏陽印江江口、貴陽、清鎮惠水羅甸貴定、叢江)、西藏東南部、四川(東北部萬源、北部若爾蓋、中部寶興及峨眉山、南部雷波等地)、雲南(貢山、騰衝、蒙自)、河北、湖北、上海、浙江(杭州、臨安、寧波)、江西(南昌)、福建(武夷山、福州)、廣東北部和台灣(留鳥)。
強腳樹鶯分布圖
強腳樹鶯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巢築於草叢和灌叢上,距地面高0.7-1.0米。巢呈杯形,巢口位於側面,用草葉、草莖、草穗或樹皮築成,內墊以細草莖和羽毛。巢的大小:外徑6.5-8厘米,內徑4厘米,高13-15厘米;深6-7厘米。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橢圓形,呈純咖啡紅色至酒紅色,微具暗色斑點。卵重約1.6克,大小為16-17.5毫米×13-13.5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常在巢附近鳴叫和警戒。雛鳥晚成性。

亞種分化


強腳樹鶯(2亞種)
中文名稱學名命名者與年代
1強腳樹鶯指名亞種Horornis fortipes fortipesHodgson,1845
2強腳樹鶯喜馬拉雅亞種Horornis fortipes robustipesSwinhoe,1866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ver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