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常山的結果 展開
常山
虎耳草科常山屬植物
常山(學名:Dichroa febrifuga Lour.)是虎耳草科常山屬植物。灌木,高1-2米;小視圓柱狀或稍具四棱,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常呈紫紅色。葉形狀大小變異大,常橢圓形、倒卵形、橢圓狀長圓形或披針形。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有時葉腋有側生花序。漿果直徑3-7毫米,藍色,干時黑色;種子長約1毫米,具網紋。花期2-4月,果期5-8月。
分佈於印度、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琉球群島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長於海拔200-2000米陰濕林中。
根徠含有常山素(Dichroin),為抗瘧疾要葯。
常山
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有時葉腋有側生花序,直徑3-20厘米,花藍色或白色;花蕾倒卵形,盛開時直徑6-10毫米;花梗長3-5毫米;花萼倒圓錐形,4-6裂;裂片闊三角形,急尖,無毛或被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稍肉質,花后反折;雄蕊10-20枚,一半與花瓣對生,花絲線形,扁平,初與花瓣合生,後分離,花藥橢圓形;花柱4(5-6),棒狀,柱頭長圓形,子房3/4下位。
常山
插條選擇:一般於春季樹液流動前,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長17-20厘米的插條,每根插條應具有芽節3個。插條如當天栽不完,可以用濕沙埋藏。
徠插條的處理:在扦插前,插條要經過處理,一般用150毫克/升的ABT1號生根粉處理基部6小時,或用同樣的藥品,以25-50毫克/升的濃度浸泡24小時,再進行扦插。
扦插方法:扦插時在已做好的畦面上,按行穴距33厘米挖穴,穴深20厘米,每穴用插條3根,並在一起,稍傾斜插在穴里,覆土,壓緊,再蓋鬆土與畦面平。如土壤乾燥,插后應淋水。
選種與種子處理:選3年生以上植株的成熟果實,與濕沙混合貯藏,翌年播種前,淘洗出種子。
播種方法:一般於3月中下旬播種。將種子與60倍細土拌勻,勻撒畦面。播后覆土鎮壓,並蓋草使土壤保持濕潤。苗期需搭設簡易蔭棚,透光度30-40%,並加強肥水管理,每公頃播種量9千克。
選地:宜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
整地:扦插地於翻耕前每公頃施30000-37500千克腐熟廄肥或堆肥,翻入土中,翻后打碎土塊,去盡草根、石塊等,即可作畦;播種地基肥每公頃施人畜糞水22500千克,外加腐熟油枯餅750千克。均勻撒於地面,再淺翻1次,使土肥混合均勻,然後作畦。一般畦寬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高約15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
移栽定植:培育2年,即可定植。定植行株距約30厘米×30厘米。
中耕除草:常山小苗在春季移栽成活后,選晴天及時鬆土除草。鬆土宜淺不宜深,避免傷害苗木根系,將表土鋤松讓陽光照人,可提高地溫,促進苗木根系生長。一般每年中耕除草4次,分別在4、6、8、11月進行。
施肥:直接扦插和育苗定植后尚未封林前,並結合中耕除草,每年施肥3-4次,肥料以人畜糞水、尿素、餅肥、土雜肥為主。在花果期將花果摘去,可促進植株生長。
清溝排水:常山小苗既怕旱又怕澇,土壤過於粘濕易導致根系腐爛死亡,土壤過於乾燥又易失水死亡。因此在冬季結合施肥培土進行清溝,通過中耕除草,少量補肥,再加深田間溝系,做到排水暢通,大雨後田間不積水。遇到乾旱要及時進行灌溉,防止苗木死亡,灌水以濕潤土壤為宜。除草應掌握在土壤乾燥時進行,平時應經常清溝排水,保持土壤適宜濕度。
葉斑病:該病危害葉片,多發生於高溫高濕的夏季。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或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外加0.3%洗衣粉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
斑枯病:病原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危害葉片,發病後葉兩面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葉色變黃,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枯死。6-9月均可發生。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枝落葉燒毀;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每隔7天1次,連續2-3次。
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