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城市
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資源枯竭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中國共有69個資源枯竭城市。
2009年3月5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日前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此前,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資源枯竭城市共12個。中央財政將給予這兩批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2013年8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 4 號對《關於編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的指導意見》等5件規範性文件進行了修改,其中包含“將'分兩批界定了全國44個資源枯竭城市'修改為'分三批界定了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
資源型城市(包括資源型地區)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應地,資源型城市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源枯竭城市,它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七成以上的城市。
由於資源產業與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資源型城市必然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個世界性難題,資源枯竭型城市都面臨著如何尋找新出路的問題。
資源枯竭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後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點:一是隨著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二是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三是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四是大量職工收入低於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我國共有69個資源枯竭城市,另加9個縣級單位參照執行。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於2008年3月17日確定第一批資源枯竭城市共12個,於2009年3月5日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2011年11月底,國務院界定了第三批25個資源枯竭城市和大小興安嶺林區9個縣級單位參照執行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這三批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
資源枯竭城市有四大共性特點:
一、資源枯竭,產業效益下降;
二、產業結構單一,資源產業萎縮,替代產業尚未形成;
三、經濟總量不足,地方財力薄弱;
四、大量職工收入低於全國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008年、2009年、2011年,國家分三批確定了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縣、區)。中央財政給予這兩批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了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資金。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領導和支持。
國務院還要求資源枯竭城市要抓緊制定、完善轉型規劃,提出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具體方案,進一步明確轉型思路和發展重點,為全國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探出一條新路。
資源枯竭城市
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中國資源型城市逐漸受到資源枯竭的威脅,因為自然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資源生產量逐年減少,而且在開發建設各資源城市時只考慮資源的開採,而忽略了城市發展的條件和因素,導致了諸多問題,資源型城市面臨著複雜多樣的困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出現危機。隨著資源的枯竭,生態環境惡化,耕地退化、鹽鹼化和沙化,水資源需求告急等問題也接踵而至。
2.資源型城市區位條件差,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該類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資源開採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開放性,經濟體系處於封閉狀態,城市其他社會服務功能緊緊依附於主導資源產業,缺乏自主運營的空間。
3.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高度的單一性,或者稱為非均衡性。資源型產業既是主導產業,又是支柱產業,城市對資源產業的依賴性很大,造成城市的發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不全,第三產業以及可替代產業發展落後。
4.礦業城市在管理體制和利益機制上矛盾突出。礦業企業創造的利稅地方城市留成很低,容易造成企業辦社會,政府辦企業的本末倒置、功能錯位的狀況。
因此,中國的資源型城市,為了扭轉資源漸趨枯竭,減少資源開採收益下降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改變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使資源型城市擺脫“資源富城興、資源竭城衰”的困擾,進行經濟轉型是必要的。
資源長期的依賴,接續與替代綜合產業鏈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單一資源發展路徑在“城市自我深化”的鎖定過程也使產業轉型存在著不確定的風險,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增加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難度,具體表現在:
1.資源型產業生產收益遞減規律的存在導致城市發展失去資源收益的支撐
由於資源型企業的投入成本都是可變的,當面臨資源減產後,不管投入如何增加,產量的絕對量是下降的,從而使企業的收益遞減。由於資源開採一般遵循“先上後下,先易后難”的原則,隨著資源開採深度的加大,開採成本也越來越大,也會造成收益的遞減。
2.大量沉澱成本的存在使資源型產業結構呈現剛性
在資源開採過程中,設備、鑽井、洞室等資產約佔固定資產總量的35%,資源性固定資產具有很高的技術利用鎖定性,這部分資產不能完全回收利用,很少能轉作它用,形成沉澱成本。沉澱成本的存在加大了企業退出枯竭資源行業的機會成本,也就缺少了進入其他行業和市場必要的固定資本的支撐,只能低效率地運營,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產業結構的剛性,使資源性產業的退出存在很大障礙。
3.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間關聯度較低
資源枯竭型城市三種產業結構的比例失調,第一產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比重過分偏大,第三產業則發展緩慢、滯后。而且資源型產業都屬於中間投入型產業,產業關聯的特點是後向關聯度低,前向關聯度高,乘數效應小,難以帶動下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限制了資源型產業對地方經濟的關聯帶動作用,使得城市經濟過分依賴資源型產業,轉產難度大,造成畸形的城市經濟結構。
1.採取多元發展戰略,發展循環經濟,跳出產業衰退循環
資源型產業處於產業鏈的上游,利潤率很低,資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積累能力弱化,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對資源的強烈依賴又導致在市場分工中只生產初級產品,產業結構產生不斷低級化的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高效循環的利用資源,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培養接續產業,變資源優勢為市場優勢、產品優勢,進而形成特色的產業鏈優勢,而且把利潤轉移到關聯行業和其他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化工、食品、紡織、醫藥等其他的支柱產業。
2.實施產業結構優化戰略,確保產業政策與城市政策的統一
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重要途徑和首要任務。首先根據社會經濟環境以資源型企業供給結構和非資源型企業供給結構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同時,正確發揮城市政策對需求結構的引導作用,堅持資源條件的可行性、產銷雙方的一致性、經濟效益的擇優性,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向,有選擇地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同時鞏固第一產業農業的基礎地位,推進農業技術改造,制定適當的扶持政策,改組改造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的第三產業,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經濟結構的多元化,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實施集約整合戰略,探尋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新途徑
現階段,資源型城市的一個顯著特徵是資源型企業過多過小,大約是15萬個,地方小企業和國家大型資源企業兩者互相封閉,形成了明顯的兩元結構,造成了資源管理難,資源浪費大,經濟效益低,安全隱患多的現象,因此,政府應該鼓勵集約化經營開發,通過改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競爭,以外向型經濟牽動,加速與國際接軌。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5個:遼寧省阜新市、黑龍江省伊春市、吉林省遼源市、吉林省白山市、遼寧省盤錦市。
西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3個:寧夏石嘴山市、甘肅省白銀市、雲南省箇舊市(縣級市)。
中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3個:河南省焦作市、江西省萍鄉市、湖北省大冶市(縣級市)。
典型資源枯竭地區1個:大興安嶺。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09 年3月,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包括此前確定的12個資源枯竭城市在內的共44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支持。
一、地級市9個:山東省棗莊市、湖北省黃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銅陵市、黑龍江省七台河市、重慶市萬盛區(當作地級市對待)、遼寧省撫順市、陝西省銅川市、江西省景德鎮市。
二,縣級市17個:湖南省耒陽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貴州省銅仁地區萬山特區、甘肅省玉門市、湖北省潛江市、河南省靈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合山市、遼寧省北票市、吉林省舒蘭市、四川省華鎣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資興市、湖北省鍾祥市、山西省孝義市、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森工)、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森工)、吉林省敦化市(森工)。
三、市轄區6個:遼寧省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
2011年,國務院又批准了25座資源枯竭城市。根據主管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東北振興司)統計,全國資源枯竭城市共有69個。
全國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 ||||
所在省(區市) | 首批12座 | 第二批32座 | 第三批25座 | 大小興安嶺林區參照享受政策城市9座 |
河北 | 下花園區 | 井陘礦區 | ||
鷹手營子礦區 | ||||
山西 | 孝義市 | 霍州市 | ||
內蒙古 | 阿爾山市 | 烏海市 | 牙克石市 | |
石拐區 | 額爾古納市 | |||
根河市 | ||||
鄂倫春旗 | ||||
扎蘭屯市 | ||||
遼寧 | 阜新市 | 撫順市 | ||
盤錦市 | 北票市 | |||
弓長嶺區 | ||||
楊家杖子 | ||||
南票區 | ||||
吉林 | 遼源市 | 舒蘭市 | 二道江區 | |
白山市 | 九台市 | 汪清縣 | ||
敦化市 | ||||
黑龍江 | 伊春市 | 七台河市 | 鶴崗市 | 遜克縣 |
大興安嶺地區 | 五大連池市 | 雙鴨山市 | 璦輝區 | |
嘉蔭縣 | ||||
鐵力市 | ||||
江蘇 | 賈汪區 | |||
安徽 | 淮北市 | |||
銅陵市 | ||||
江西 | 萍鄉市 | 景德鎮市 | 新余市 | |
大余縣 | ||||
山東 | 棗莊市 | 新泰市 | ||
淄川區 | ||||
河南 | 焦作市 | 靈寶市 | 濮陽市 | |
湖北 | 大冶市 | 黃石市 | 松滋市 | |
潛江市 | ||||
鍾祥市 | ||||
湖南 | 資興市 | 漣源市 | ||
冷水江市 | 常寧市 | |||
耒陽市 | ||||
廣東 | 韶關市 | |||
廣西 | 合山市 | 平桂區 | ||
海南 | 昌江縣 | |||
重慶 | 萬盛區 | 南川區 | ||
四川 | 華鎣市 | 瀘州市 | ||
貴州 | 萬山區 | |||
雲南 | 箇舊市 | 東川區 | 易門縣 | |
陝西 | 銅川市 | 潼關縣 | ||
甘肅 | 白銀市 | 玉門市 | 紅古區 | |
寧夏 | 石嘴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