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菊

菊科牛膝菊屬植物

牛膝菊(學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一年生草本,原產南美洲,中國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有分佈。牛膝菊喜冷涼氣候條件,不耐熱。夏季溫度高時整株枯死。該種全草藥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對外傷出血、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膽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

物種危害


入侵牛膝菊屬植物通常危害小麥、玉米、棉花、煙草等作物,庭園和非耕地也有分佈,特別是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是印度東北部山區的作物田和次生演替區域的常見雜草。牛膝菊喜潮濕、日照長,光照強度高的環境。這種植物最重要的特徵是,種子沒有體眠或體眠程度低,生長迅速,開花早,同一生長季節可發生多代,種子量大,適生環境廣泛。在適應的環境條件下,牛膝菊營養生長迅速,使其成為農田中的一種惡性雜草。這些特徵使牛膝菊很易擴散,並建立大的雜草種群,以至於很難防治。牛膝菊會與作物,尤其是與灌溉的矮桿作物競爭營養和生態位,甚至影響作物收成。牛膝菊對大豆和花生也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影響種子的萌發和胚根的伸長。並且牛膝菊的化感作用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要強,但其化感能力卻受低溫環境的影響。

防治方法


生態防治:研究表明前期種植覆蓋作物小麥稈、碎木屑等覆蓋能顯著降低牛膝菊的出苗率。
生物防治:膠孢炭疽菌可作為致病因子使牛膝菊發病。2005年,在印度發現南方根結線蟲寄生牛膝菊的現象。在中美洲的馬里蘭和瓜地馬拉的牛膝菊屬植物上發現了122種昆蟲和1種蟎。這些害蟲一部分是植食性昆蟲,一部分是傳媒昆蟲。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大葉蟬科和蚜科昆蟲,另外一種鑽莖的象鼻蟲在瓜地馬拉對牛膝菊植物破壞最重。
化學防治:在辣椒移栽后和開花前,用2,4-D處理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發現粗毛牛膝菊比牛膝菊更敏感。在苗期和高光強下施藥,植株的死亡率更高;在花期施藥影響結實率。也有用乙草胺防治牛膝菊。

形態特徵


牛膝菊
牛膝菊
一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莖纖細,基部徑不足1毫米,或粗壯,基部徑約4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疏散或上部稠密的貼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莖基部和中部花期脫毛或稀毛。鬚根發達,根系分佈於20-30厘米的表土層,近地的莖及莖節均可長出不定根。主莖節間短,莖基部粗0.4厘米,側枝發生於葉腋間,生長旺盛,節間較長,每片葉的葉腋間可發生1條以上的側枝。
葉對生,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5)2.5-5.5厘米,寬(0.6) 1.2-3.5厘米,基部圓形、寬或狹楔形,頂端漸尖或鈍,基出三脈或不明顯五齣脈,在葉下面稍突起,在上面平,有葉柄,柄長1-2厘米;向上及花序下部的葉漸小,通常披針形;全部莖葉兩面粗澀,被白色稀疏貼伏的短柔毛,沿脈和葉柄上的毛較密,邊緣淺或鈍鋸齒或波狀淺鋸齒,在花序下部的葉有時全緣或近全緣。葉及莖的表面復蓋稀疏的短茸毛。瘦果,長1-1.5毫米,黑褐色。
頭狀花序半球形,有長花梗,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的傘房花序,花序徑約3厘米。總苞半球形或寬鍾狀,寬3-6毫米;總苞片1-2層,約5個,外層短,內層卵形或卵圓形,長3毫米,頂端圓鈍,白色,膜質。舌狀花4-5個,舌片白色,頂端3齒裂,筒部細管狀,外面被稠密白色短柔毛;管狀花花冠長約1毫米,黃色,下部被稠密的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有花梗,舌狀花5個,舌片白色,雌性,管狀花黃色,兩性。
托片倒披針形或長倒披針形,紙質,頂端3裂或不裂或側裂。瘦果長1-1.5毫米,三棱或中央的瘦果4-5棱,黑色或黑褐色,常壓扁,被白色微毛。舌狀花冠毛毛狀,脫落;管狀花冠毛膜片狀,白色,披針形,邊緣流蘇狀,固結於冠毛環上,正體脫落。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牛膝菊
牛膝菊
牛膝菊生林下、河谷地、荒野、河邊、田間、溪邊或市郊路旁。喜冷涼氣候條件,不耐熱。廣州10月播種,11月採收,可連續採收到翌年5月。夏季溫度高時整株枯死。生長在庭園、廢地、河谷地、溪邊、路邊和低洼的農田中,在土壤肥沃而濕潤的地帶生長更多。

分佈範圍


分佈在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原產南美洲,在中國歸化。國外主要分佈於熱帶美洲,在歐洲及前蘇聯,這個種也有歸化的。

栽培技術


注意要點
廣州10-11月播種育苗,把種子均勻撒播在細碎平整的苗床上,蓋一層細土,以看不見種子為宜,再蓋一層黑紗,淋透水,7-10天出苗,當苗長至4片真葉時定植。
牛膝菊
牛膝菊
定植時應選擇肥沃疏鬆的田塊,每畝施入有機肥1000公斤或毛肥50公斤,做成寬1.5米(包溝)的高畦,按25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牛膝菊生長快,側枝生長旺盛,生長量大,緩苗后,應及時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並保持土壤濕潤,這樣有利於莖葉生長,品質也較好。如果缺水、缺肥,不僅對其產量、品質有影響,還會使其向生殖生長轉化,很快就開花結實。
牛膝菊主要採收嫩莖葉,當苗高30厘米時,便可開始採收。第一次採收不可太低,要留一定數量的基葉使其發生側枝,採收的嫩莖長10厘米左右。採收要及時,太遲易纖維化,還會抑制側枝發生,從而影響產量。
牛膝菊留種應適當稀植,並增施磷肥。前期應打頂促發側枝,開花時應控制肥水,種子成熟后易飄散,應及時採收,裝入布袋備用。
改作水田,實行水旱輪作。幼苗期使用撲草凈、敵草隆、西馬津等除草劑;生長期使用2,4-滴,苯達松等除草劑防除。

主要價值


醫用價值

牛膝菊
牛膝菊
全草藥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對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膽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
【佤葯】向陽花銅錘草:全草治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中佤葯》。rib Kraox日樓《滇葯錄》。
【僳僳葯】辣蓼草,那子俄:莖、葉治扁桃體炎,咽喉疼痛,急慢性黃疸型肝炎等症《怒江葯》。【白葯】辣子草,向陽花:全草治扁桃腺炎,咽喉炎,急性黃疸性肝炎;外用治創傷出血《大理資志》。
【蒙葯】牛膝菊: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目赤,急性黃疸型肝炎,外傷出血《蒙植葯志》。
花序(向陽花):腥、微苦、澀,平。清肝明目。用於夜盲症,視力模糊及其他眼疾。

食療價值

牛膝菊以嫩莖葉供食,有特殊香味,風味獨特,可炒食、作湯、作火鍋用料。

觀賞價值

牛膝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特殊香味。菊科植物是花壇、花鏡中不可缺少的主材料,以其色彩鮮艷、造型豐富、宏觀效果突出的特點起到點綴、烘托的作用。一年種植,多年觀賞,可增加園林中的自然景觀,並起到分割空間或引導路線的作用,成為廣場、公園、街道和庭院綠化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作用


牛膝菊以嫩莖葉供食,有特殊香味,風味獨特,可炒食、作湯、作火鍋用料。牛膝菊全株可入葯,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15年在雲南寧蒗和四川木里採到標本。該種是一種難以去除的雜草,適應能力強,發生量大,對農田作物、蔬菜、果樹等都有嚴重影響。易隨帶土苗木傳播。

經濟影響


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甘蔗)、蔬菜、果樹及茶樹,發生量大,危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