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鼓
鞞鼓
"《說文》:“鼙
釋義
鞞(í)鼓,鼙(í)鼓。《》:“鼙,騎鼓”。,鞀鼓類;形似團扇,握柄。
(2).古代軍中所用之樂鼓。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鞞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唐 白居易 《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明趙南星《宋文帝》:“乃自將渡河,元謨聞鞞鼓之聲而遁,魏人追擊敗之。”
(3).借指戰事。唐 獨孤及 《唐楊公遺愛碑頌》:“剛毅公廉,仁明愛人,起鞞鼓間,為唐 循吏。”
起源
鞞鼓起源於民間,很早就傳入宮廷,作為官樂,始於漢、興於宋、盛於明。漢章帝曾親自創作五篇《鞞鼓曲》。曹植《鼙舞歌》:“樂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贊若驚。金元時期稱朔鼙為鞞,《金史·志第十一》:“植建鼓、鞞鼓、應鼓於四隅,建鼓在中,鞞鼓在左,應鼓在右。”
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