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

清朝人物

劉虎(?-1704),字輔臣,清初寧陽縣(今寧陽縣)泗店人。曾任拱極城游擊將軍、蔚州參將、石匣副將。他引領土爾扈特人回歸華夏民族,成為中華民族萬古流芳的一名虎將。

簡介


劉虎生長在武術世家,祖上因武功高強聞名於寧陽、汶上、曲阜一帶,他三歲時跟父學馬步、站襠等基本功。18歲時已長成姿貌雄桀的魁偉壯男,武功高強,聞名四方。

人生歷程


徠康熙十八年(1679),兩任山東提督的昭武將軍楊捷在福建平叛,劉虎徒步到福建投軍,在楊捷帳下效力。楊捷知他有奇才大勇,把他安排在身邊做親隨校尉,每次作戰,他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不久就因戰功提升為守備之職。楊捷率兵重新佔領惠安,選派劉虎奇襲山壩奪下江東橋、萬安橋,打通了清大隊人馬與漳州守軍的聯繫,解漳州之圍,挽救了數萬清軍的生命。在攻克金門諸島和海澄的大小數百次戰鬥中,劉虎率隊每戰必為先鋒,屢立戰功。初破烏嶼島時海浪滔天,船無法靠岸,劉虎乘巨浪涌動,縱身跳上關隘,力殺守軍,拋繩索拽船靠岸,敵方以為是天雕相助,無人敢同劉虎對擊。奪取海澄諸隘時,兩岸崖限如壁,中間海峽浪急,敵方用弓箭、駑、火炮封鎖狹道,劉虎督船用火炮向敵方守軍攻擊前進,敵軍驚慌散去。搶攻海上滄寨時,他力殺6名偏裨將官,挫動敵軍中堅。接著在奪取陳州、馬州、觀音獅子二山的戰鬥中,連拔19座山寨,所向披靡。軍中因他的名字叫劉虎,尊稱他“虎將軍”。
福建戰事結束時,總督幕府記錄下劉虎的歷次戰功,寫成快報專報朝廷,康熙帝見到邊報十分高興,於是,接連給劉虎擢升九級,破格加封為左督都。依左督都之銜,把拱守京城的重任交給他,封實職為拱極城游擊將軍,到離北京城僅40里的蘆溝橋鎮守京西門戶。不久,擢升為蔚州參將,又遷升為石通副將。
康熙二十九年(1690),漠西厄魯特蒙古噶爾丹不顧清政府的禁令,自立為準噶爾汗,不久又吞併了厄魯特部,出兵打敗了喀爾喀諸部。然後進一步加強攻勢,妄圖自立為王,分裂祖國,這時的沙俄也竭力暗中慫恿,挑起民族事端。康熙皇帝決心御駕親征,親點劉虎隨軍西征,劉虎率軍於古北口連營出塞,數為前鋒,又立戰功。
康熙三十四年,劉虎奉命引還土爾扈特部,為中華民族又建奇功。土爾扈特部屬於漠西蒙古厄魯特蒙古的四部之一,早在明末,土爾扈特部因與準噶爾不和,被迫遷西亞額爾濟勒河下游地區,但他們一直懷念著祖國。是年,他們聽說皇帝御駕親征,到達新疆西部,於是派使者致書康熙,請派人導引他們回歸祖國。隨軍的文武大員誰也未去過那地方,面對數萬里路途,又有動亂險情,都感到為難。這時,劉虎慨然領命,帶幾名武功高強的隨員向西部進發,經過千辛萬苦,來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找到了土爾扈特首領烏巴錫,代表康熙皇帝表達了祖國對他們的關懷之情。去回曆時10年,終於圓滿完成引歸之使命。在承德“普陀宗承之廟”乾隆皇帝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里,記下了劉虎在民族團結史上的壯舉。
康熙三十六年(1697),劉虎因軍功,升南部右翼總兵官,鎮撫東粵。他編查保甲戶籍,在黑落、徐員關兩地擒拿挑撥民族關係的肇事者,澄清謠言后腰斬於市,對脅從者則以撫慰為主,南韶之地重獲安寧。不久,他念及家中老母而辭官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