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春秋篇
1996年沈好放執導電視劇
《東周列國·春秋篇》是由沈好放導演,王繪春、世忠弘、張永強、魏慶環、魏金虎等主演。於1996年首播。
東周列國·春秋篇劇照
春秋300年間,諸子迭起,百家爭鳴,也正是這個滄桑巨變的年代,為後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同時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奴隸社會成為過去,一個全新的時代將被托舉出東方地平線。
《東周列國·春秋篇》通過精心收集考證,復原了兩千多年來廣為流傳的有關春秋時期的典故及成語故事,如: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卧薪嘗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讓觀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華夏文明的精神之根。
東周列國·春秋篇劇照
角色介紹
齊桓公
演員楊立新
被譽為“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霸者風範堪稱後世的楷模;他的諸多治國方略,成為華夏政治文化的首善之舉,但晚年的他,因寵信小人,不聽忠言造成國家內亂,使自己死於深宮六十七日,無人過問,其悲慘結局也為後世君王留下了前車之鑒。
晉文公
演員蔣愷
六十三歲才坐上君位的晉文公重耳,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即位之初即與西方強秦和南方大楚展開了鬥智斗勇的三強爭霸,憑著老練圓熟的手腕和老當益壯的鬥志,耄耋之年的晉文公終於做了繼齊桓公之後無可爭議的春秋霸主。
孔子
演員王繪春
孔子出生時,春秋時代已進入晚期,周禮盡在的魯國,禮崩樂壞也發展到登峰造極,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壟斷了魯國軍政大權。在名不正言不順,君不君臣不臣的弱國亂世中,孔子開始了他對仁愛忠孝的闡述和有教無類的實踐……
伯姬(穆姬)
演員常遠
伯姬,晉獻公之女,太子申生同母姊,秦穆公夫人,又稱穆姬,秦晉之好、羊皮換相的女主人公。
秦穆公
演員譚宗堯
輔佐了晉國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睜睜看著晉文公當了堂堂霸主,實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顧老臣百里奚、蹇叔的冒死勸諫,趁晉文公剛死之機,三次揮師東進,卻只收穫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訓。在執政的最後幾年,秦穆公終於改變了東進戰略,轉而向西,兼并西戎二十國,開疆拓土,為四百年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楚莊王
演員張光北
楚莊王大軍的轔轔兵車踏上了問鼎中原的征途,崛起於江漢荊蜀的巴楚文化與強大的中原文明終於碰撞合流。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周幽王 | 王繪春 | 招世亮 | 姬宮湦 |
周平王 | 世忠弘 | 姬宜臼 | |
周桓王 | 張永強 | 姬林 | |
周公黑肩 | 魏慶環 | ||
周襄王 | 魏金虎 | 姬鄭 | |
齊襄公 | 鮑大志 | 呂諸兒 | |
齊桓公 | 楊立新 | 蘇強文 | 呂小白 |
齊孝公 | 杜月剛 | 呂昭 | |
齊莊公 | 閆懷禮 | 齊後庄公呂光 | |
齊景公 | 畢海峰 | 呂杵臼 | |
楚成王 | 張山 | 熊惲 | |
楚莊王 | 張光北 | 熊旅 | |
楚靈王 | 顧威 | 本名熊圍,即位后改名熊虔 | |
楚平王 | 嚴燕生 | 本名熊棄疾,即位后改名熊居 | |
鄭武公 | 吳桂苓 | 源家祥 | 鄭掘突 |
鄭莊公 | 唐國強 | 盧國權 | 鄭寤生 |
鄭文公 | 閆懷禮 | 鄭踕 | |
魯桓公 | 周啟勛 | 魯允 | |
魯庄公 | 何冰 | 魯同 | |
魯定公 | 魏慶懷 | 魯宋 | |
衛宣公 | 米鐵增 | 衛晉 | |
衛桓公 | 袁洪啟 | 衛完 | |
晉獻公 | 周繼緯 | 晉詭諸 | |
晉文公 | 蔣愷 | 晉重耳 | |
晉景公 | 鄭宏 | 晉獳 | |
晉靈公 | 王濤 | 晉夷皋 | |
晉悼公 | 王義 | 晉周 | |
秦穆公 | 譚宗堯 | 盧國權 | 趙任好 |
秦哀公 | 譚濤 | 趙籍 | |
吳王僚 | 張家聲 | ||
吳王闔閭 | 李慶祥 | ||
吳王夫差 | 鮑大志 | ||
越王勾踐 | 李洪濤 | ||
宋襄公 | 修宗迪 | 宋茲甫 | |
曹共公 | 李明臣 | 曹襄 | |
曹僖公 | 李明臣 | 亦作曹釐公,名曹夷 | |
共叔段 | 高東平 | 京城大叔、太叔段,名鄭段 | |
急子 | 劉棟 | 衛伋 | |
公子糾 | 楊為貴 | 呂糾 | |
申生 | 叢林 | 晉申生 | |
晉惠公 | 李洪濤 | 晉夷吾 | |
公子縶 | 劉銀平 | 趙縶,字子顯 | |
太子圉 | 黃鸝 | 晉懷公,名晉圉 | |
公子彭生 | 王大年 | 招世亮 | 招世亮 |
公子目夷 | 孫宏華 | 宋目夷,字子魚 | |
公子固 | 羅二洋 | ||
世子健 | 徐敏 | ||
慶忌 | 任程偉 | ||
潁考叔 | 李建義 | ||
管仲 | 劉濤 | 招世亮 | 管夷吾,字仲 |
鮑叔牙 | 鄭強 | ||
曹沫 | 張福元 | ||
曹劌 | 李光復 | ||
扁鵲 | 馬玉森 | 本名秦越人 | |
狐突 | 曹世驤 | ||
介子推 | 石天生 | 亦作介之推 | |
夏徵舒 | 徐曉東 | ||
趙衰 | 張連仲 | 趙成子,字子余 | |
狐偃 | 張日輝 | 字子犯 | |
狐毛 | 楊立山 | ||
燭之武 | 顧嵐 | ||
白乙丙 | 吳憶江 | 蹇丙,字白乙 | |
施伯 | 朱秉謙 | ||
西乞術 | 刁勇 | 蹇術,字西乞 | |
弦高 | 侯桐江 | ||
百里奚 | 張炬 | 黃子敬 | 字子明 |
趙朔 | 崔志剛 | 趙莊子 | |
趙穿 | 石洗 | 邯鄲君 | |
韓厥 | 張福元 | 韓獻子 | |
董狐 | 王宏韜 | 史狐 | |
叔詹 | 馬幸 | 鄭叔詹 | |
石碏 | 郭壽陽 | ||
公子壽 | 向能 | 衛壽 | |
州吁 | 陸軍 | 衛州吁 | |
石厚 | 劉永剛 | ||
虢公石父 | 李明臣 | 陳曙光 | 虢公鼓 |
伯陽父 | 婁際成 | 黃子敬 | |
褒垧 | 薛文成 | ||
趙叔帶 | 張連仲 | ||
洪德 | 蒲彥龍 | ||
鄭伯友 | 秦漢 | 鄭桓公,名鄭友,或王子多父 | |
祭足 | 王瞳 | 字仲,又稱祭仲 | |
子都 | 王剛 | 鄭閼,字子都 | |
公子朔 | 李響 | 衛惠公,名衛朔 | |
獳羊肩 | 張洪英 | ||
連稱 | 叢培信 | ||
公孫無知 | 梁冠華 | 呂無知 | |
施伯 | 朱秉謙 | ||
隰朋 | 郭連文 | ||
豎刁 | 孫星 | ||
易牙 | 劉樺 | ||
開方 | 馬星月 | 衛開方 | |
蹇叔 | 蘇民 | ||
孟明視 | 雲漢 | 百里視,字孟明 | |
季隗 | 王蓓 | ||
狄首領 | 尚治文 | ||
丕鄭 | 馬玉森 | ||
慶鄭 | 王顯和 | ||
關東五 | 劉亞軍 | ||
梁五 | 俞立文 | ||
杜原款 | 李廷棟 | ||
勃鞮 | 張巍 | 寺人披 | |
高虎 | 尚治文 | ||
屠岸賈 | 魏宗萬 | ||
子玉 | 郭連文 | 成得臣,字子玉,若敖氏 | |
杞子 | 袁志強 | ||
趙武 | 初星一 | 趙文子,即“趙氏孤兒” | |
程嬰 | 婁際成 | ||
公孫杵臼 | 封錫鈞 | ||
郤芮 | 姚鴻鳴 | ||
斗越椒 | 仲躋堯 | 斗椒,字子越,若敖氏 | |
申無畏 | 李浩天 | 申舟,名無畏,字子舟 | |
蘇從 | 張萬昆 | ||
優孟 | 劉樺 | ||
潘崇 | 閆剛 | ||
商臣 | 顧小栓 | 楚穆王,名熊商臣 | |
斗勃 | 李勝源 | 字子上,若敖氏 | |
養由基 | 麻維疆 | 字叔 | |
成大心 | 萬海峰 | 字孫伯,若敖氏 | |
唐狡 | 鄭宏 | ||
先榖 | 權力平 | 亦作原榖、彘子 | |
荀林父 | 秦昭 | 中行桓子 | |
孫叔敖 | 李連義 | 蔿敖,字孫叔 | |
解揚 | 扈強 | 字子虎 | |
谷陽 | 袁剛 | ||
孫安 | 郁研 | ||
晏子 | 石小滿 | 晏嬰,字仲 | |
田無宇 | 張華 | 田桓子 | |
崔杼 | 韓善續 | 崔武子 | |
棠姜 | 塗衛 | 東郭姜 | |
慶封 | 王德利 | 字子家 | |
慶舍 | 李幼奎 | ||
崔成 | 阮巡 | ||
公孫接 | 尚治文 | ||
古治子 | 呂義 | ||
田開疆 | 趙毅 | ||
伍舉 | 譚建昌 | ||
老占 | 李世江 | ||
陽越 | 趙凱 | ||
南宮敬叔 | 關少曾 | 南宮閱 | |
伍子胥 | 吳剛 | 伍員,字子胥 | |
費無極 | 姜庚成 | ||
伍奢 | 劉龍 | ||
伍尚 | 鄭強 | ||
申包胥 | 修宗迪 | ||
東杲公 | 申英 | ||
皇甫訥 | 徐波東 | ||
被離 | 王大年 | ||
伯嚭 | 周國治 | ||
陽虎 | 馬駿 | ||
季孫氏 | 陳默 | ||
囊瓦 | 李緒良 | 字子常 | |
楚軍師 | 韓廷琦 | ||
子反 | 尹偉 | 熊側,字子反 | |
華元 | 胡軍 | ||
孫武 | 王顯 | 字長卿 | |
孔子 | 王繪春 | 孔丘,字仲尼 | |
老子 | 尚治文 | 李耳,字聃 | |
子路 | 周鐵海 | 仲由,字子路 | |
子貢 | 彭大新 | 端木賜,字子貢 | |
冉求 | 楊帆 | 字子有,通稱冉有 | |
顏回 | 李爍文 | 字子淵 | |
專諸 | 李建義 | ||
要離 | 王長利 | ||
小內侍 | 張申 | ||
門官 | 叢培信 | ||
舊門客 | 孫宏華 | ||
家臣 | 李潤生 | ||
費家僕人 | 劉樺 | ||
獄卒 | 王宏韜 | ||
楚使 | 覃贊耀 | ||
褒姒 | 林乃楨 | 梁少霞 | |
申后 | 李靜莉 | ||
武姜 | 奚美娟 | ||
宣姜 | 蔣竹青 | ||
夷姜 | 肖輝 | ||
文姜 | 龔麗君 | ||
衛姬 | 劉小蓉 | ||
驪姬 | 楊靜 | ||
伯姬 | 常遠 | 穆姬 | |
齊姜 | 蔣勤勤 | ||
樊姬 | 侯俊傑 | ||
懷嬴 | 崔紅紅 | ||
庄姬 | 張玉屏 | 趙莊姬 | |
夏姬 | 王馥荔 | ||
許姬 | 楊亞波 | ||
伯嬴 | 東方聞櫻 | ||
甄娥 | 陳紫函 | ||
晏娥 | 塗露 | 梁少霞 | |
邢氏 | 呂中 | ||
連氏 | 扈箐箐 | ||
顏氏 | 魏慧麗 | ||
介子推母 | 胡宗溫 | ||
程嬰妻 | 王瑞紅 | ||
姑母 | 狄辛 | ||
孫叔敖母 | 黎頻 | ||
專諸母 | 金昭 | ||
要離妻 | 陳芳 | ||
老農 | 劉長生 | ||
老漁翁 | 叢培信 | ||
老奶奶 | 何秉珠 | ||
老婦人 | 李明啟 | ||
齊女 | 楊柳 | ||
漁父 | 張元昌 | ||
幹將 | 叢培信 | ||
莫邪 | 孫夢泉 | ||
旁白 | - | 張炳強 |
職員表
總導演 | 沈好放 |
---|---|
監製 | 於廣華、李培森、劉宜勤、賈文增 |
美術設計 | 易振洲、甘軍 |
編劇 | 歐陽逸冰、郭啟宏、王培公 |
服裝設計 | 趙嵐化 |
原著 | 馮夢龍 |
攝影 | 水泓、顧其銘 |
剪輯 | 馬麗珠 |
燈光師 | 孫永福、李榮惠 |
曲目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黎民百姓長久》 | 喬羽 | 徐沛東 | 葉凡 |
《東周列國·春秋篇》,1994年在三國演義獲得成功后,中央電視台又策劃將古典文學名著《東周列國志》攝製成電視劇作,東周列國志是由明朝中期的文學家馮夢龍所作,本書出世后經許多人修定,至清初葉才由清代文學家蔡元放修定完成,前後經兩朝百餘年才正式完成,拍攝難度高於《三國演義》,並非它的故事不是家喻戶曉,而是歷史跨越近300餘年,人物關係複雜。
脈絡也並不單一,角度事件多元。所以將這樣一部故事繁複無切入點的小說,它的改編難度可想而知,中央電視台知難而上,於1995年經多方酬備后組機拍攝本片的上部《春秋篇》,
1996年本片播出,本片以單本故事為主,大大迴避反覆的歷史,每一集一個,每一個故事講敘一個人物,故事敘述新穎,人物出場與事件起落都有很好敘述。且人物台詞優美,故事與歷史都有據可考,春秋篇中包含歷史、語言、傳說等多種文化及演員們豐富舞台化的表演都迎合原著。此劇為現場收音,對演員的表演更是有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