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慢性特異性炎症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女性多於男性。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不明,年齡因素導致的肩關節退行性變,是發生肩關節周圍炎的主要原因。肩關節周圍炎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肩關節周圍炎以保守治療為主,治療原則是鎮痛、解痙、功能鍛煉。肩關節周圍炎長期壓迫血管,使手肩部血流不暢,不積極治療,可引起肌肉萎縮。肩關節周圍炎癥狀進展緩慢,一般積極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理變化的程度及範圍,個體差異很大,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 年齡因素,40歲以上中老年人。
● 絕經後婦女。
● 肩部長期的過度活動,或肩部活動過少。
● 姿勢不良。
● 肩部急性挫傷、牽拉。
● 疾病因素,如頸椎病、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部牽涉痛、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

癥狀


● 肩部疼痛
●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 肩關節活動受限
●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 怕冷
●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 壓痛
●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 肌肉痙攣與萎縮
●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

檢查


● 確診肩關節周圍炎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及關節鏡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 X線可了解肩部軟組織有無充血、水腫、鈣化等,有助於診斷肩關節周圍炎。
● ● 肩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可了解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有無異常(如肩袖撕裂、關節囊增厚),如存在局部炎症反應,可確診肩關節周圍炎。
● 關節鏡
● ● 關節鏡可以發現肩肱關節囊纖維化、增厚等異常,是肩關節周圍炎的檢查手段之一。
● ● 關節鏡檢查對肩關節疾病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屬侵入性、有創性診斷方法,一般不用於單純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肩關節周圍炎需根據癥狀、影像學及關節鏡檢查來確診。
● 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主要癥狀為肩關節疼痛和主被動活動受限。
● X線顯示骨質疏鬆、關節端增生、骨贅、關節間隙變窄。
● 磁共振成像顯示組織異常結構、炎性病變等。
● 關節鏡見關節囊纖維化、增厚。

鑒別診斷


● 臨床上頸椎病、肩關節脫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關節結核、肩部腫瘤,風濕性、類風濕關節炎等,均有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的表現,需要與肩關節周圍炎相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肩關節周圍炎主要採取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
● 保守治療
● ● 藥物治療:可口服非甾體抗炎葯,外用局部鎮痛的擦劑或膏藥,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和鎮痛藥物等緩解疼痛。
● ● 物理治療:通過電、光、聲、磁、熱等物理因子的作用,可改善肩部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緩解肌肉痙攣,減輕軟組織粘連,緩解疼痛,改善功能。
● ● 手法治療:通過對肩關節的擺動、滾動、推動、旋轉、分離和牽拉等,可緩解疼痛、促進關節液流動、松解組織粘連等。
● ● 支具治療:在患者疼痛劇烈的急性期,可用弔帶將肩關節保護於休息位,有利於肩關節組織修復和炎症消退。
● 手術治療
● ● 隨著關節鏡微創技術的進步,關節鏡下松解術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手段。術后對於緩解肩周炎的疼痛和恢復關節活動度,具有明顯療效。

危害


● 患肩關節周圍炎長期關節疼痛,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 肩關節周圍炎可導致手肩部血流不暢,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 肩關節因疼痛長時間不活動,可導致肩部肌肉萎縮。

預后


● 肩關節周圍炎一般積極治療預后良好。如果給予一定的重視,做到主動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一般都能很快治癒。

預防


● 糾正錯誤姿勢:避免不良姿勢造成慢性、積累性損傷。
● 加強鍛煉:工作一段時間后做簡單點頭、搖頭、仰頭等運動。
● 防寒保暖:避免肩膀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