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麻醉

低溫麻醉

低溫麻醉是在全身麻醉下人為地以物理方法降低患者的體溫,1950年Biglow開始在臨床上將低溫麻醉應用於心內直視手術。低溫麻醉在於降低機體基礎代謝、減少氧耗量、保護機體或器官免受缺血缺氧損害。常用以阻斷循環時間,使中樞神經脊髓、心臟等器官不致發生缺氧損害。降溫至29~35℃為淺低溫麻醉;23~28℃為中低溫麻醉;22℃以下為深低溫麻醉。由於低溫引起的生理變化很大,實施技術也較為複雜,術中滲血較多,降溫過低又可出現嚴重併發症,故目前臨床上多用於較複雜的心血管和顱腦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有寒戰反應,在加深麻醉與肌肉鬆弛葯應用后可以避免;降溫過程中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體溫28℃以下發生心室纖顫不能避免,故主要應以預防為主,如降溫平穩,防止缺氧,維持循環的穩定;為防止腦血管痙攣及腦損害可用血液稀釋體外循環保持較高流量、避免降溫過速,用二氧化碳誘發腦血管擴張等措施。

目錄

正文


指在全麻作用下,用物理降溫法將患者的體溫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機體基礎代謝率降低,提高組織對缺氧及阻斷血流情況下的耐受能力。在腦手術和心血管手術中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