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鄭路的結果 展開
鄭路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
鄭路,男,漢族,重慶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
,坦福 社系,獲博。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獲碩士學位。
,社系,獲學士學位。
2012年9月至今,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012年9月至今,任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任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2011年至2012年,停薪留職)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任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助理教授
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定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12年至今,在清華大學講授《社會學概論》(全英文)、《社會網分析》(全英文)、《社會網理論》(研究生)、《大數據分析A》(研究生)、《組織社會學》(研究生)。
2012年,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講授《社會學概論》(全英文)
2006年至2011年間,在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講授《亞太地區商業行為》 (本科\碩士),《組織社會學》(本科),《正式組織與組織理論》(博士生)等課程。
2003年冬,應邀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組織與環境》。
2001年至2005年間,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過《經濟社會學》、《社會統計基礎》、《多元回歸分析》、《高級統計方法》、《斯坦福中國暑期班(北京大學)》等課程的助教。
組織理論、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企業社會責任、大數據社會科學。
Yang, Song and Lu Zheng. 2015. “When ‘Not to Worry’ Leads to Worry: a Study of Perceived Job Insecurity of White and Black Workers.” Sociological Spectrum 35: 483–503.
Prechel, Harland and Lu Zheng 2012.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Political Embeddednes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Large U.S. Corporations” Social Forces 90: 947-970.
Zheng, Lu and Byung-Soo Kim. 2011.“Spin-off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Listed Firms in China’s Stock Markets.” pp. 241-68. in Going Private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System Reform, edited by Jean Oi. Published by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by Brookings Institution.
Yang, Song and Lu Zheng (equal authorship). 2011. “The Paradox of De-coupling: a Study of Flexible Work Program and Workers’ Productivit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40: 299-311.
Zheng, Lu. 2010. Book Review: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Capitalism edited by Ho-Fung Hung. Contemporary Sociology 39: 309-11.
Zheng, Lu. 2008. Book Review: Creating Market Socialism: How Ordinary People are Shaping Class and Status in China by Carolyn L. Hsu. Contemporary Sociology 37: 339-41.
Zheng, Lu and Jean Oi. 2007. “Chinese Firms und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Employee Layoff and Manager Turnover in 1990s.” Research in Political Sociology 16: 167-99.
Guang, Lei and Lu Zheng. 2005. “Migration as the Second-best Option: Local Power and Off-farm Employment.” China Quarterly 181: 22-45.
Zheng Lu等,Data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 Research Report of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2012, Springer Press, 2014
陳宗仕、鄭路.2015.“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績效”.《社會學研究》4:26-45.
鄭路、余建明. 2014. “中外網際網路比較研究”,《網際網路與轉型中國》(李強、劉強主編),社會文獻出版社:45-74
鄭路. 2013. 共同價值觀與中國價值理念的有效國際傳播,《中國道路與國家形象》,2013:60-68
鄭路.2000.“生命歷程的研究範式及其在中國的運用”.《清華社會學評論》2: 191-200.
李強,鄭路.2000."中國社會學20年:回顧與前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 18-26.
鄭路.1999. "改革的階段性效應與跨體制職業流動". 《社會學研究》6: 37-53. (2003年獲“《社會學研究》創刊百期優秀論文獎”)
李強,鄧建偉,鄭路.1999."社會變遷與個人發展:生命歷程研究的範式與方法".《社會學研究》6: 1-18.(《新華文摘》2000年第二期全文轉載)
鄭路,李強.1999.“生命歷程中的代際差異.”《生命的歷程:重大社會事件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跡》第四章。浙江人民出版社.(本書2001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建明,洪大用,鄭路,吳善輝.1998."中國城市中間階層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5: 62-79.
《城鎮化與國內移民:理論與研究議題》,與李強、劉精明合編,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
原著: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一版)》,與李強等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原著: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版)》,與李強等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原著:埃米爾,迪爾凱姆 《迪爾凱姆論宗教》,與周秋良、趙斌合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
“The Contingent Nature of Political Embeddedness: Firms in China’s Stock Market.” Under review a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榮獲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2012年雙年會最佳(宏觀類)論文獎)
“Financial Freud in the Largest U.S. Financial Services Corporations, 1994-2004.” (With Harland Prechel). Under review at Social Problem.
“Corporate Sexual Equa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Doing Well While Doing Good?” (With Liwei Shan and Shihe Fu). Under review a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Competition-Commitment-Compliance: Motivation of Philanthropic Donation in Chinese Firms.”(With Jianjun Zhang, Xiaowei Luo and Christopher Marquis).
“Private Take-over of Public Firms in China.” Working paper.
主持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文化傳承創新基金”、野村綜研中國研究中心、韓國基金會、搜狐新媒體等資助的多個科研項目(2012-2015)。
主持“‘多重委託人’理論:解釋上市公司治理與績效的新視角”,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 2012-2014。
主持“An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the Coal Mine Accidents in China”,Faculty Research Enhancement Award, Texas A&M University, 2008-2009。
主持“Corporate Governance of Listed Firms in China”,Stipendiary Faculty Fellowship, Texas A&M University,2008-2009。
主持“Spin-off an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of Listed Firms in China”,Big XII Faculty Fellowship, Texas A&M University,2007-2008。
作為主研人員參與“The Extent and Underlying Cause(s) of Corporate Malfeasance in U.S. Corporation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SA, 參與數據分析、論文撰寫,2006-2007。
主持“Political Embeddedness as a Double-edged Sword: Firms in China’s Stock Market”,Yung Fellowship, Stanford University, 2005-2007。
主持“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s of SOEs in China”,Graduate Opportunity Fun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4-2005。
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三峽庫區人口增長與勞動就業問題”,三峽移民總局,參與庫區調研、數據收集、分析和報告撰寫,1998-2000。
作為主研人員參與“教育與人的生命周期”,中國青基會,參與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1998-2000。
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建立勞動力市場機制,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問卷設計、訪談、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1998-1999。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
北京京東公益基金會理事
香港知行教育基金會理事(Yeswedo Foundation)
《Michigan Sociological Review》編委(2007)
海外中國青年論壇中國教學項目主管(Overseas Young Chinese Forum Teaching Fellowship Program, 2002至2009年)
美國社會學會會員(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國管理學會會員(Academy of Management)
美國經濟學會會員(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獨著論文“The Contingent Nature of Political Embeddedness: Firms in China’s Stock Market”獲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2012年雙年會最佳(宏觀類)論文獎。(2012,這是中國學者(包括港澳台)首次以獨立作者獲得IACMR雙年會最佳論文獎。)
獨著論文“Innovative Survey Methods in the Digital Age”獲中國社會學會方法研究會“中國調查”國際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二等獎。(2010)
Faculty Research Enhancement Award,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exas A&M University.(2008)
Stipendiary Faculty Fellow, Melbern Glasscock Center for Humanities Research, Texas A&M University. (2008)
Big XII Faculty Fellowship,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exas A&M University. (2007)
Stanford IIS-Yung Fellowship, Stanford University. (2005)
獨著論文《改革的階段性效應與跨體制職業流動》(《社會學研究》1999年第6期)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創刊百期優秀論文獎。(2004)
Overseas Young Chinese Forum Teaching Fellowship. (2003)
合著《我國失業下崗問題對比研究》(李強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Asian Pacific Research Center Fellowship at Stanford University. (2001)
合著《生命的歷程:重大社會事件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跡》(李強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