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故居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在章丘百脈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採用仿宋徠建築風格。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市章丘區人。

故居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故居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後人便依此確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紀念堂系仿宋建築,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定的楹 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陳列廳里展陳著女詞人的畫像和著作,還有他父親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題名刻石拓片,以及當代著名學者作家葉聖陶馮沅君臧克家夏承燾唐圭璋等人的題字等。

人物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於臨安,享年七十一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中原淪陷后,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學,早有才名。
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徠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及詞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等。主張“詞,當別具一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環境布局


清照園正門向南,門前柳青竹翠,草芳茵綠。遠望湖水浩渺,近觀溪水淙淙。東側青石欄桿內豎有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撰寫的《廉先生序》碑,西側立著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寫的《一代詞宗》的碑文。大門正中懸掛著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古文文學家康殷先生題寫的匾額“清照園”。步入園內,奇花異草爭艷,小橋流水縱橫。迎面水榭玲瓏剔透,匾額“龍泉漱玉”,取園內龍泉及漱玉泉二泉合一之意,由我國馳名中外的美術大師尹瘦石先生書寫。兩旁楹聯“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洲”,摘自李清照七言絕句詩《題八詠樓》的后兩句,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的手跡。水榭屏風兩面各書寫李清照詞《聲聲慢》和《魚家傲》。
在迴廊曲徑中漫步,左可觀水流雲斷,右盡覽梅花泉涌。長廊盡頭有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李清照紀念館”橫懸廊中。走進序廳,巨幅版面上詳盡介紹了李清照的生平。轉至溪亭,全國著名書法家的碑刻琳琅滿目,字體各異,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走出碑廊回首仰望,一幅由全國政協常委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柄森題寫的匾額“一代詞宗”莊嚴凝重。文叔齋內展有李格非生平,“廉先生序”碑拓殘片及李格非的各種文獻資料。“漱玉堂”是李清照紀念館的主要展室,裡面陳列者里李清照年譜和歷代各種版本的李清照著作,以及研究李清照的專著和文章。十八幅代表李清照一生的寫意畫,由濟南畫院著名畫吳澤浩,孫墨龍,於文江,韋辛夷創作,人物栩栩如生,生活如歸舊地,給人以深刻記憶。
迎面屏風的李清照行跡圖將李清照一生中所到之處標示明了,回味無窮。“燕寢凝香”是李清照的起居所在,一組“鬥茶”雕塑將李清照夫婦刻畫得維妙維肖,各種仿宋傢具和古代瓷器,書籍將卧室襯托和裝點的完美無缺,迎面屏風的“清明上河圖”使遊人了解宋代的風土人情。“易安樓”為二層浪外環廊式建築,一層可供遊客憑窗觀泉,有書畫之雅興,盡可揮筆抒情,一睹自我神韻風采。二樓俯賞龍潭,遠眺湖光山色,更令人心曠神怡。“海棠軒”是一處集休息,觀賞,購買紀念品為一體的綜合場所,室內懸有章丘古代十大名人的畫像,可增加遊客對章丘歷史文化的了解。

設計特點


台亭榭,曲徑游廊,依泉架構,環水而建。園內有“吟風榭”、“溪亭”、“感月亭”;有“文軒齋”、“漱玉堂”、“金石苑”、“黃花館”、“易安樓”、“海棠軒”;還有模擬李清照夫婦生活起居,賦詩作詞的卧室“燕寢凝香”。園內1500平方米的水面由漱玉、龍潭、梅花三泉匯合而成。園中匾額、楹聯、碑碣、雕塑、圖畫等大量精湛高超的書法、藝術作品,均出自國內著名書法家和美術大師之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清照園位於百脈泉公園西北隅,為紀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詞宗”李清照而興建。它佔地1.8萬平方米,1997年5月建成開放,這是一座集中國南北園林風格於一體的園中之園,園內設李清照紀念館。在全國現有的4座(濟南、青州、金華、章丘)李清照紀念館(堂)中,容納了5個之最,如建築規模最大,自然景觀最美,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等,代表著李清照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
清照園建築高雅,樓軒巍巍。樓台亭榭,曲徑游廊,依泉架構,環水而建。

其他場館


山東濟南章丘紀念館

李清照故居
李清照故居
章丘清照園位於明水百脈泉畔,佔地總面積為1.8萬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築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綠地1萬平方米。於1997年5月1日正式開放。

山東青州紀念館

青州李清照紀念館位於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佔地約63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大門內有甬道北去,道東建有順河樓,西邊為四松亭,均為清代建築。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

山東濟南紀念堂

濟南李清照紀念堂設在趵突泉公園內、柳絮泉北側的一處庭院中,總面積約為360平方米。這一庭院北宋時為濟南盛族張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為靈泉庵,清末改為咸豐進士山東巡撫丁寶禎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詩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人們誤認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邊,其後文人墨客皆牽合附會,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濟南之說。

浙江金華紀念堂

金華李清照紀念堂設在金華市南隅八詠路八詠樓上。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又名元暢樓,為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太守沈約修建,1994年,八詠樓文物保護管理所將八詠樓正廳改為李清照紀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門一帶居住過,有關部門在柳浪聞鶯公園內,擇地於水杉林的小溪邊,建造了清照亭,於2002年開放。濟南歷城區蟠龍山森林公園內,也設有清照亭,2004年開放。
李清照曾被尊為藕花神,供奉於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濟南人民就將李清照封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濟南的泉城廣場、河南開封的濱河路、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三層環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生平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生於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父親李格非經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 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后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在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