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濕名錄。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始建於1990年的省級保護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總面積20278.8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7256公頃,約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33%,廣東省紅樹林總面積79%,是我國大陸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最多、分佈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它屬森林與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紅樹林資源、鄰近灘塗、水面和棲息於林內的野生動物。
保護區風光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呈帶狀散式分佈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沿海灘塗上,跨湛江市的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四縣(市)及麻章、坡頭、東海、霞山四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0′-110°35′,北緯20°14′-21°35′。
湛江保護區位於北熱帶向南亞熱帶的過渡區域,南部為北熱帶季風氣候區,北部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季風氣候和海洋氣候影響較大。年平均氣溫 23℃,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1.4℃。年均降水量1534.6mm,乾濕季節明顯,降雨集中在 4 ~ 9 月份,也是颱風暴雨季節,多有雷暴,颱風帶來暴雨和海浪衝擊海岸,其破壞能量巨大。湛江保護區所在的雷州半島地勢比較平坦,海岸線彎曲複雜,近海島嶼眾多,除半島南端海岸較崎嶇外,東西兩面及鄰近海島的海岸均為坡度很小的海灘。
紅樹林沼澤起源於天然海岸沼澤濕地。河流有鑒江、九洲河和南渡河。各條河流每年攜帶大量淡水和陸地上流失的營養物質及泥沙流入大海,河流淡水與潮汐鹹水交匯處的水質鹽度呈梯度變化,大致在 1% ~ 3% 之間,鹹淡程度主要受潮汐周期性變化及降雨季節影響,河口灣處的不同鹽度海灘為耐鹽能力不同的紅樹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立地。雷州半島東、西兩岸的潮汐類型不同,東海岸的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西海岸的潮汐為不規則日潮。
紅樹林沼澤的土壤多為淺海沉積、潮汐及河流搬運的堆積物在紅樹林生長作用下逐漸發育形成的鹽漬沼澤土。湛江保護區在抗禦颱風、減緩潮水流速、促淤造陸、保護堤岸、吸收轉化污染物、凈化海水等方面發揮著極重要的生態作用。
保護區植物
保護區資源管理主要是從封灘育林、恢復造林、護林和打擊違法毀林,執行《森林法》、《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保護紅樹林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十幾年來,造林2000逾公頃,將紅樹林面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5800多公頃恢復到目前的7800多公頃,有效地恢復了紅樹林海岸濕地。2002年保護區先後編製了《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管理計劃》,並在保護區執行,按照功能分區對保護區進行分類經營和管理。
保護區建設主要內容有:
( 1 )開展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劃界確權工作,劃定保護小區 68 個,保護面積 17000 多公頃。
( 2 )制定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總體規劃和管理計劃,為科學建設和管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 3 )建立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辦公樓及兩個管理站。
( 4 )開展製作和樹立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區碑和界樁工作,已在重點地區共樹立20 個區碑和350 個界樁。
(5 )建立了保護區網站。
( 6 )推動保護區加入拉姆薩重要濕地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