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剿匪

新中國最為嚴峻的剿匪

西南剿匪是建國后的1950年至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所屬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在川、康、黔、滇地區進行的剿匪作戰。

我國西南地區崇山峻岭連綿不斷,原始森林密布其間,石灰岩地形造就的奇異山洞眾多。這些,為據山為王者提供了優越的天然條件。因此,這一地區歷來土匪眾多。他們神出鬼沒,打家劫舍,橫行天下。為迅速平息匪患,西南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先後調集第3、第4、第5、第18兵團和西北軍區第2兵團第7軍,共13個軍部、37個師另2個團的兵力,採取劃地區包幹辦法,展開大規模剿匪作戰。具體部署是:第18兵團負責進剿川西、川北和西康地區之匪;第3兵團負責清剿川東、川南地區股匪;第4兵團及桂滇黔邊縱隊負責進剿雲南地區;第5兵團除第18軍擔負進軍西藏任務外,其餘部隊進剿貴州股匪。

進剿部隊從1950年1月下旬開始,在各自地區對股匪展開圍剿,到2月初,殲滅股匪2.3萬餘人。剿匪成功,收復了多塊失地。

歷史背景


匪情和剿匪部署
1948年冬,國民黨在軍事形勢不利的情況下,開始在西南各地有計劃地訓練特務,網羅各種土匪、地主武裝,布置“游擊戰爭”,企圖使西南地區成為“反攻基地”。1949年1月,蔣介石把國民黨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和貴州保安副司令韓文煥召到南京,密謀“應變”措施。根據蔣介石授意,谷、韓等人和中統、軍統特務機關共同制定了一套“應變計劃”。4月,國民黨在成都和貴陽開辦“游擊幹部研究班”,培訓特務土匪領導骨幹4700多人,並在川西北和其他地區組建“反共救國軍”“游擊挺進軍”等反革命武裝。8月,蔣介石由廣州飛抵重慶,親自作了布置。同年11月~1950年3月,第二野戰軍(兼西南軍區)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今分屬四川、西藏)4省。但從1950年初開始,一部分起義后又叛逃的國民黨軍和潰散隱伏在各處的土匪、封建會道門骨幹分子等互相勾結,組成各種名目的武裝,進行反革命武裝暴亂。至1950年2月,暴亂武裝已達四五十萬人。他們破壞新生的人民政權,破壞城鄉交通,搶劫運輸物資,殺害群眾和地方黨政幹部,襲擊解放軍零散外出人員,綁架勒索,姦淫婦女,無惡不作。
為迅速平息匪患,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按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迅速將剿匪作為該區中心任務和解放大西南的第二戰役。2月初,西南軍區向全區發出第1號剿匪指示,指出:“為迅速撲滅匪患,保證征糧任務的完成,要求各部隊根據匪特活動特點,抓緊控制交通樞紐與匪特活動要點,全力作通盤剿匪計劃。”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要求西南全黨、全軍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制定的“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群眾三者相結合”的方針,正確執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在剿匪步驟上,首先應剿滅腹心富庶地區之匪,特別要迅速凈化四川腹地,而後擴展至邊沿貧瘠山區。3月15日,西南局、西南軍區發出關於開展一元化剿匪鬥爭的指示,決定各地迅速成立剿匪委員會,統一領導剿匪鬥爭;將一定數量的野戰部隊地方化,建立縣區基幹武裝。先後調用參加剿匪的兵力有第3、第4、第5、第18兵團和西北軍區第2兵團第7軍等,共13個軍部、37個師又2個團。整個剿匪作戰分為進剿大股土匪和清剿殘匪兩個階段

剿匪經過


第一階段:進剿大股土匪
1950年,西南軍區以腹心富庶地區為重點,在川、黔、滇、康4省全面展開剿匪作戰。
四川剿匪
1950年1月下旬,人民解放軍駐川部隊根據西南軍區指示,開始全面進剿大股土匪。第11、第12軍6個師負責進剿川東地區的土匪,第10、第18軍6個師和第15軍2個師負責進剿川南地區的土匪,第60軍3個師、第62軍和第7軍4個師負責進剿川西地區的土匪。各剿匪部隊首先集中兵力肅清重要交通線及兩側富庶地區的匪患,確保交通順暢,而後逐步向其餘地區擴展,搜剿大股土匪。在川東的涪陵、巴縣和南川三角地區,有7股土匪共8000餘人。他們依託深山密林構築碉堡,嚴重威脅烏江和長江水運及川湘、川黔公路的交通安全。1950年4月6日~5月15日,川東軍區集中33個連的兵力進剿,殲土匪7874人。接著,該軍區剿匪部隊又對桐子山和南川武隆彭水以南地區的土匪進行重點清剿,對黔江、彭水、榮昌、永川、瀘州等地的股匪實施會剿。至7月底,共殲匪特9.5萬多人。9~12月,第11軍第31師和涪陵、酉陽、遵義、銅仁軍分區部隊,對盤踞黔東北地區的股匪進行會剿,共殲土匪3.2萬餘人。至1950年底,川東地區大股土匪被肅清,共殲匪19.3萬餘人。
在川南地區,1950年初共有較大股匪80多股、10萬餘人。3月,川南軍區集中兵力圍殲兜子山許亞殷匪部,追殲螺觀山土匪,搗毀呂振華匪部的馬邊指揮所,狠狠打擊了桐子林和古樓山的匪部。至7月底,全區共殲匪特14萬餘人。匪特遭沉重打擊后,由大股化成小股,從腹心地區竄至邊沿山區。該軍區部隊自8月起以邊沿股匪為主,展開全面清剿與捕捉匪首的戰鬥。9月上旬,川南軍區又集中第15軍3個師及畢節、昭通、瀘州、宜賓、樂山、西昌6個軍分區的部隊,在第15軍軍長秦基偉統一指揮下,對竄擾川康黔滇邊的股匪多次實施會剿,殲匪3.7萬餘人。至12月底,川南地區共殲匪特29.3萬餘人。
在川西地區,1950年初百人以上的股匪有100多股、數萬人。4月中旬,川西軍區剿匪部隊在鎮壓了龍潭寺、西板灘地區大規模土匪暴亂后,又對邛崍大邑、總崗山區和雙流地區的土匪實施多次進剿作戰。至7月底,共殲股匪5萬餘人,基本平息了腹心區和部分邊沿地區的匪亂。8月以後,該軍區又組織第179、第54、第186師和雅安、康定茂州(今阿壩)、溫江軍分區的部隊,對盤踞在川西汶川、灌縣(今都江堰市)、彭縣(今彭州)交界地區,川康邊羊兒崗、天台山地區和懋功(今小金)、撫邊(今屬小金)、綏靖(今丹巴)等少數民族地區的股匪進行會剿,殲匪2.6萬餘人。至12月底,川西軍區共殲股匪8.3萬餘人。
在川北地區,1950年3~4月,土匪發動9次暴亂。經人民解放軍進剿,殲匪9300餘人,川北腹心地區的匪亂基本平息。5月以後,川北軍區以北部山區為重點,實施分區包剿。至12月底,川北地區大股土匪被剿滅,共殲匪8萬餘人。
貴州剿匪
貴州解放前夕,國民黨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和貴州保安副司令韓文煥,組織輪訓匪特1600餘人,遍布全省各地。谷、韓等以這些匪特為骨幹,把原來的5個地方保安團擴編至8個,后又擴充為6個師。同時,貴州省的國民黨軍正規部隊亦招兵買馬,成立第19兵團,下轄第49、第89軍2個軍。全省解放后,一度隱伏的匪特四處串聯,造謠惑眾,封官許願,陸續組織暴動;起義的原國民黨軍第35軍也有部隊多次組織叛亂。1950年初,全省有較大股匪460多股,達十二三萬人。他們先以零星小股作試探性騷擾破壞,逐漸擴展到鄉場附近、公路兩側,進而公開反對共產黨,反抗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軍,使貴州成為西南四省匪情最嚴重的省份。為迅速剿滅大股土匪,貴州軍區多次召開軍事會議,分析匪特暴亂形勢,研究全省剿匪鬥爭的步驟、兵力與戰術。決定暫時撤出部分匪情特別嚴重的邊沿地區,留少數部隊警備城市和參加接管工作,其餘集中全力剿匪,重點進剿腹心區的土匪;剿匪部隊6個團13個營組成東西兩個集團,採取合圍、梳篦戰術,重點清剿土匪比較集中的甕安、餘慶、湄潭三角地帶和金沙地區。隨後,西南軍區決定,除第5兵團駐貴州的部隊全力投入剿匪外,另調第45、第186、第31師等部隊入黔參加剿匪作戰,重點進剿黔滇邊匪特特別嚴重的地區。至年底,全省共殲股匪19萬餘人。
雲南剿匪
1950年2月雲南解放后,全省有較大股匪250餘股、5萬餘人。楚雄、玉溪地區匪情尤為嚴重,土匪武裝連佔新平牟定易門等10餘座縣城。雲南軍區為迅速剿滅匪特,於1950年4月1日成立剿匪委員會,加強對剿匪肅特鬥爭的指揮。隨後召開剿匪工作會議,決定全省建立“一元化的剿匪鬥爭體制,以政治、經濟、軍事的一切力量,結合人民生產,全力進行剿匪,不滅土匪不收兵”。首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剿腹地規模和危害最大的股匪,爾後轉移兵力,清剿邊界匪患。4月起,剿匪部隊採取集中兵力、分片包乾的辦法,以第13軍9個團、第15軍第43師和第14軍第42師等部隊,分別對楚雄、玉溪、新關、昭通、華坪、永勝等地股匪展開重點圍剿。至年底,共作戰1700餘次,殲匪特6.2萬餘人。
西康剿匪
1950年初,西康地區有土匪2萬餘人。2月,人民解放軍對圍攻雅安、天全兩縣城的土匪予以打擊,殲其一部。西昌戰役結束后,西康軍區部隊即分區清剿雅安、西昌、康定等地股匪。剿匪部隊嚴格執行少數民族政策,遵守紀律,秋毫無犯,贏得當地群眾擁護。在各族人民群眾支援與配合下,西康軍區全年共殲土匪1.5萬餘人。
西南地區軍民經過艱苦努力,在1950年共殲土匪92萬人,境內大股土匪基本被殲,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正常,經濟恢復工作得以順利進行。1951年1月28日,毛澤東致電西南局和西南軍區予以嘉勉,並指示迅速肅清殘匪。
第二階段:清剿殘匪
經過重點進剿,西南地區大股土匪雖基本被殲,但尚有大量殘匪,主要活動在省、縣接合部的山區和滇緬(甸)邊境地區。這些殘匪極其狡詐,活動分散隱蔽,有的還混入基層政權和農會等群眾團體,挑撥民族關係,拉攏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參與叛亂。根據這種情況,西南軍區於1951年1月發出新的剿匪指示,強調必須緊密依靠各族人民,積極主動地開展肅清殘匪的鬥爭;要求主力部隊抽調幹部,會同地方黨政領導深入發動群眾,實行一元化領導,加強對倉庫和交通線的守護,維護城市治安,注意防止和鎮壓土匪的各種騷亂和破壞活動,以保證土改、鎮反運動的順利進行。同月,川西靖化(今金川)、懋功地區的匪特同由川康甘青四省逃至該地區的惡霸地主和慣匪相勾結,發動暴亂。2月初,川西軍區調集13個連進剿,3月中旬又增調2個營參戰。4月中旬,暴亂被平息,殲匪3000餘人。接著,川西軍區在全區加強各級剿匪組織和剿匪武裝的建設,提出“肅清匪特,保衛勝利果實”的口號,發動群眾掀起清匪立功運動。
同年3月15日,西南軍區再次發出剿匪指示,要求各地普遍組織各級清匪委員會和清匪小組,在情況複雜的縣區接合部還應成立清匪聯防指揮所。根據這一指示,各省軍區、軍分區及部分參加剿匪作戰的正規部隊繼續進剿殘匪,有些主力部隊及縣區武裝還組織便衣捕捉隊,不分地域捕捉潛散匪特特別是匪首,僅川西軍區就組織了186個捕捉隊。川南軍區內江軍分區的偵捕小組翻越二郎山,往返2000多千米,在康定、犍為捕獲土匪縱隊司令李明清等7人。西昌的彝族群眾活捉西昌、德昌匪首姚質彬、鄒永祿和匪團長姚膺松。此外,西南軍區還派出大批工作隊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結合減租減息、土改和整頓人民武裝等中心工作,領導民兵清匪。1951年,川康兩省共殲匪特7.7萬餘人;雲貴兩省共殲匪特13萬餘人。1952~1953年,西南地區繼續清剿殘散土匪,並在川西北進行了兩次會剿股匪作戰。一次是1952年7~9月的黑水剿匪,殲匪3635人;另一次是1953年3月,在西北軍區部隊配合下,聚殲盤踞在川西北草地的股匪。1951年初~1953年底,西南地區共殲殘匪24萬餘人,取得剿匪鬥爭的徹底勝利。

剿匪結果


西南剿匪歷經4年,共殲匪特116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800餘門、各種槍60萬餘支以及其他大量裝備物資。全區有近70萬民兵(四川45萬、貴州19萬、雲南5萬)參加了剿匪,作戰萬餘次。剿匪作戰的勝利,為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保證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和經濟的恢複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