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遺址

西周至春秋的歷史遺跡

三角城遺址,位於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北側,面積約430萬平方米,屬沙井文化。

三角城遺址是集西周至春秋時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2013年,三角城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三角城遺址全景
三角城遺址全景
三角城遺址位於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北側,1924年7月,安特生博士在民勤發現並命名了中國青銅時代的沙井文化。同年,安特生博士在今雙灣鎮三角城村進行考古試掘,由此揭開了三角城遺址考古發掘的先河。
遺址
遺址
三角城遺址作為西北邊陲的一處古遺址,在動蕩不安的民國時期,先後吸引了三批國內頂尖級考古學家造訪,進行實地調查。1979年6月至1981年11月,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對三角城遺址西崗和柴灣崗墓群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

遺址特點


三角城遺址
三角城遺址
三角城遺址包括三角城城址,以及西崗墓群、柴灣崗墓群、蛤蟆墩墓群、上土溝墓群等。
古城遺址東西最寬處132米,南北長154米,整座城池以泥巴壘砌而成,東北部略傾斜,呈不規則三角狀,因而得名“三角城”。城內發現有房址和窖穴。月氏人修建的這座城障,可能是河兩早期的城郭建設雛形,它既能利用此地的水草放牧,又能夠以障抵禦匈奴的入侵。此時,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由以游牧為主向定居生活轉變。
在三角城西1000米處,即是蛤蟆礅墓地所在地,墓葬形制以偏洞(即先挖一個南北向的長方形豎穴,然後向西壁掏偏洞,作為墓室)為多,無棺材。

文物遺存


三角城遺址
三角城遺址
出土銅器、鐵器、石器、骨器、陶器等遺物。陶器以罐、鬲、壺、杯等為主。墓葬形制有偏洞式和長方形豎穴土坑兩種。絕大部分墓葬發現有牛、羊、馬頭骨和蹄趾骨,隨葬品則有青銅牌飾、綠松石珠、骨珠、骨牌等,另有少量的銅刀銅錐鐵錐箭鏃、箭桿、骨弭、皮革和毛麻紡織品。

研究價值


虎噬鹿青銅飾牌
虎噬鹿青銅飾牌
三角城遺址現存的城址、房址、窖穴、祭祀坑、墓葬群等遺存,文化內涵豐富,墓葬形制獨特,持續時期較長,是研究西北史前歷史的一座寶庫。可以有效彌補《史記》、《漢書》對北狄月氏烏孫、匈奴等西北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記載的不足。
出土於三角城遺址的“虎噬鹿青銅飾牌”構思精妙、靜中有動,栩栩如生地將大草原猛虎捕食的精彩瞬間永久定格,再現了史前北方民族高超的藝術水平和嫻熟的青銅鑄造工藝。
三角城遺址的保護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史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1年,三角城村籌集42萬元人民幣建起了甘肅省第一家由村委會創建的文物遺址展覽館——三角城遺址展覽館,當地村民還無償捐獻了石器、陶器、青銅器、玉器等文物160餘件。
2013年,三角城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三角城遺址位於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北側,金川河故道東側,地理坐標為東經102。17 745”,北緯38。37’02”;海拔14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