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圖書簡介】 -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事實上,有生命力的學術,非兩翼不能高飛遠舉。一翼為紮實的材料、嚴謹的方法、客觀求實的態度;一翼為敏銳的思想、價值的求索、人生社會的關懷。作者將本書設定為上下篇,上篇描寫、敘述晚清時代最普通也最典型的社會情緒現象,試圖由此勾畫出那個時代特殊的社會和思想氛圍,其次談到這些情緒所蘊涵的或所導致的更為複雜的思想和觀念。下篇則選擇了幾個較重要的理論問題,略加闡發。希望以民族主義為主軸展開的這個研究,能為認識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學的發展,為中國近現代文學史寫作,提供一個比較新的視野,由此來拓寬、加深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以及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前景。
【作者簡介】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單正平,著名學者,1956年生於甘肅平涼,漢族,中學畢業後下鄉,1976年進入平涼地區焦化廠當煉焦工人,後轉入平涼地區印刷廠當製版工人。1979年入讀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甘肅日報社當編輯。1985年重回南開讀研究生,1988年畢業后在天津文學雜誌社當編輯。1991年到海南,先後在海南珠江實業,海南國邦企業等公司工作。1996年到海南出版社擔任社科編輯室主任。1997年到海南師範學院任教,現為中文系教授。2005年獲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論文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現象學與審美現象》,譯著《知識分子與現代中國》,文化隨筆《行走在邊緣》、《膝盞下的思想》、《閑話女人——迷你男權主義》等。
【圖書目錄】 - 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
熊魚兼取吾輩事(代序)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晚清、文學、轉型
第三節 本問題的學術史回顧與現狀評述
第四節 旨趣與方法
上編 現象描述與歷史溯源
第一章 民族:從天下到國家的緩慢自覺——洋務時代的民族主義與文學
第一節 民族主義概述
一、民族主義的歷史與潮流
二、民族主義的概念
三、中國民族主義的發生與發展
第二節 甲午前的官僚民族主義
一、從中央之國到萬國之一
二、從黃種優越到黃白同優
三、從中華優越到西學東源
四、官僚民族主義的內外訴求
五、官僚民族主義的中國特徵
第三節 甲午前文學論略
一、俗文學與雅文學
二、民族主義的解釋
三、錯位的文學史認識
第二章 甲午:民族主義的爆發與文學轉型——一次失敗引發的精神突變
第一節 甲午後的民族主義激情
一、清流派與洋務派的鬥爭
二、甲午戰爭帶來的巨變
第二節 變法、革命與國粹:三種民族主義的展開
一、戊戌變法與民族主義的激化
二、尊王不攘“夷”的君憲民族主義
三、尊洋攘“夷”的共和民族主義
四、尊夏攘“夷”的文化民族主義
第三節 轉型期文學的發展階段
第四節 轉型期文學的情緒特徵
第三章 陸沉:民族危機意識的文學表達——一個詞語所蘊涵的心理憂懼
第一節“陸沉”:亡國滅種之恐懼
一、危機之渲染
二、“陸沉”種種
第二節“陸沉”含義之歷史衍變
一、上古洪水神話
二、引申意義
第三節“陸沉”:墜入孽海之恐懼
第四節“陸沉”:傳統崩潰之恐懼
第五節“陸沉”:皇權專制之恐懼
第六節“陸沉”:傳媒製造之恐懼
第四章 醒獅:國家光明未來的文學想象——一個傳說形成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克服恐懼的心理過程
一、從恐懼到樂觀
二、未來希望
第二節“醒獅”豪情種種
一、開始被言說的獅子
二、現在被謳歌的獅子
第三節“睡獅”、“醒獅”說的發生
二、梁啟超之“醒獅”論
三、《芻言報》與“醒獅”論的最後形成
第四節 晚清“醒獅”的象徵意義
一、獅子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過程
二、晚清獅子的象徵意義
第五節 少年中國的未來設想
第五章 黃帝:源於仇恨與自尊的歷史建構——一個神話塑造的民族始祖
第一節 激憤——種族歧視觀點支配下的滿洲史敘事
一、從“夷”到“滿”的憤怒轉移
二、對滿族的全面攻擊
三、種族歧視的暴力語彙
第二節 黃帝崇拜與民族史建構
一、黃帝歷史建構的基本內容
二、漢族之品質特徵
三、黃帝紀年問題
第三節 鐵血主義的實踐與表達
一、鬼神泣壯烈——自殺與殺人
二、鐵血鑄詩文——以秋瑾為例
三、慷慨赴燕市——理由與邏輯
第四節 極端態度的根本原因
下編 理論反思與價值判斷
第六章 新民:由政治而道德的文學功能論——以梁啟超為中心
第一節 梁啟超“新民”思想的基本邏輯
第二節 梁氏小說理論的內在矛盾與現代性含義
第三節 梁啟超新民文學思想與傳統
第四節 梁啟超文學思想的當代意義
第七章 西譯:文學源泉與文化價值論——從思想到語言的理論自覺
第一節 新小說的來源問題
第二節 理論主張與翻譯實踐之歧途
第三節 翻譯小說的民族主義鏡像功能
第四節 新文學的精神與藝術源泉
第五節 從文學譯介到文化比較
第六節 翻譯理論與文化立場
第八章 白話:變娛樂為宣傳的文學活動論——“文言”“白話”辨
第一節“文”“白”之爭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文言與白話:兩個文化符號系統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與界定
二、傳統社會的語言、文字系統及其基本關係
三、大眾藝術所用語言的特殊性
第三節 三種白話之差異
一、藝術的白話
二、文本的白話
三、口語的白話
第四節 從文學角度看白話文運動的價值迷誤
一、我手寫我口:歷史的評判
二、意象與拼音:語言的誤解
三、說話非文章:文學的結論
第九章 歷史:化實錄為虛構的文學本根論——敘事藝術的中國特徵
第一節 歷史敘事的民族主義使命
一、歷史敘事的作用
二、歷史敘事的類型
第二節 晚清公羊學對文學敘事的影響
一、晚清公羊學的世界觀與歷史觀
二、史書崇拜與文學敘事
三、小說的歷史根性
第三節 小說敘事的歷史本根論
一、中西本體論問題的基本差異
二、中國小說敘事的終極目的
三、敘事的具體意向
四、敘事的時間向度與結構
第四節 歷史本根論實證分析
第十章 索隱:從藝術考政治的批評方法論——契合於象徵的文學交融
第一節 民族主義高潮期的索隱比附風尚
第二節 金聖嘆、張竹坡、常州詞派與索隱批評
一、金聖嘆的先見之明
二、張竹坡的寓意說
三、常州詞派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公羊學與索隱批評
一、強烈的政治關懷
二、搜尋微言大義的批評目的
三、以今義附會古書隻言片語
第四節 索隱批評的方法
一、猜字
二、本事考證
三、比附——義理索隱
第五節 索隱批評的評價問題
一、索隱批評的合理性
二、索隱批評的謬誤
三、歷史評價
第六節 索隱與象徵:中西文學的方法論契合
一、象徵的普遍性
二、中國敘事文學的象徵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